文人名士的品评、鉴赏,山水诗画的蓬勃兴起,使山水风景更加壮丽、品位提高。从魏晋南北朝开始,人们对名山大川的认识已由自然崇拜逐渐转变为游览观赏的审美活动。一些文人学士因仕途失意而消极厌世,转而寄情山水。游览名山的活动已蔚然成风。他们触景生情,借题发挥,赋诗作词,促使山水诗词、山水画、山水游记等山水文化蓬勃发展,对山水风景区的建设和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以山水诗词为例,唐宋时期的一些文人名士,如李白、王维、柳宗元、张继、欧阳修、苏轼、王安石等所写的山水诗词有着重大的影响。李白,唐代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以“一生好入名山游”而自豪。他的诗由于以祖国壮丽河山为素材,而显得气势磅礴;祖国的大好河山也因其诗的描述,焕发出新的风采。如他对庐山瀑布的描写,诗曰:“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他对瀑布的细微观察也令人十分心动,诗曰:“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在诗中,李白不仅把瀑布写得淋漓尽致,还写出了自己强烈的审美感觉。看这首诗,会把人带进这样一个瀑布奇景,让人的思绪得到净化,进入情景交融的境界。今天,当人们游览庐山的香炉峰瀑布、三叠泉瀑布时,会很自然地想起李白的千古名句;又如,他对长江三峡的壮丽风光的描写也令人激动不已。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三峡景观,绝壁对峙,深谷急流,江山雄险,惊心动魄。景观之美在于在雄伟、险峻。诗人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是对乘小舟游览三峡的动态美感的描绘。它使三峡实景之自然美与诗境之意境美交融,使人得到美的享受。
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中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他的艺术风格与李白不同,他善于在静静的山水中寻找自然之美,并在静观中陶冶心情。柳宗元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中,先指出西山风景之胜,“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后指作者面对群山奔涌、云蒸霞蔚的壮观,顿觉心胸开阔,排遣了胸中的郁愤不安之情,达到了“心凝形释”的忘我的境界,实现了精神的愉悦和升华。“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表达了作者达到了人与自然的完美融合的境界和宽松解脱的心态。他的《永州八记》对后世山水审美观念有很大影响。(www.xing528.com)
与山水诗词出现的同时,古代的山水画到隋唐时期也逐渐成熟,宋代达到了高峰。山水画家通过自己对名山胜水的细致观察,把山、水、草木的优美形态用画表现出来,让其再现于世。例如,五代画家荆浩、宋初画家范宽、宋代山水画家郭熙、明清时代的山水画家文徵明、董其昌、唐寅、原济(石涛)、髡残等,他们的很多山水画,如文徵明的《万壑争流图》、唐寅的《落霞孤鹜图》、董其昌的《青山白云红树图》、弘仁的《黄山图》、髡残的《仿大痴山水图》、原济的《细雨虬松图》等为山水名胜留下了精彩传神的艺术写照。同时,他们也是山水风景的鉴赏家、理论家,提出了很多山水的审美思想。这些思想也影响着山水风景区的开发建设。例如,清初著名画家石涛,一生游遍名山胜水,不仅领略了山川的自然美,也将山川人化,感受到山川之灵和神。“故山川万物之荐灵于人,因人操此蒙养生活之权。苟非其然,马能使笔墨之下,有胎有骨,有开有合,有体有肉,有形有势,有拱有立……尽其灵而足其神!”“天有仪能变山川之精灵,地有衡能运山川之气脉,我有是一画能贯山川之形”。他指出观赏山水,亦要观其形而悟其神,这样才能真正领悟到山水之美。
历代文人名士通过山水诗词、山水画、游记文学等文学艺术手段,不仅指出了这些山水景观的审美价值,而且也大大增加了它们的审美价值;这些山水名胜的品位,在山水诗词、山水画的渲染下,名声大振,身价百倍。例如,庐山的香炉峰瀑布与我国的一些著名瀑布相比,并不出众,却由于李白的一首《望庐山瀑布》而成为一个著名瀑布景观,吸引着众多游人去观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