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民间传统工艺的剪纸,是劳动人民、特别是农村妇女的杰作,因此它的题材与农民的日常生活和活动有密切关系。劳动人民喜欢的家禽和家畜(如鸡、鸭、猪、羊、牛等)、动植物(如老虎、猴子、孔雀、牡丹、荷花、梅花等)以及一些有喜庆寓意的,如“五谷丰登”“鲤鱼跳龙门”和戏剧人物、传说故事都是剪纸创作的题材。
同其他艺术一样,不同地区的剪纸又有不同的地方的特色。归纳起来,剪纸艺术主要有北方和南方两种风格。郭沫若先生曾经为《剪纸选胜》题词作诗,他在诗中高度评价了南派剪纸“玲珑剔透”和北派剪纸“天真浑厚”的不同风格。他说:“曾见北国之窗花,其味天真而浑厚。今见南方之剪纸,玲珑剔透得未有。一剪之巧夺神功,美在明见永不朽。”
1.扬州剪纸
扬州剪纸属于南方流派,其历史较为悠久。大约在公元7世纪时,就已形成一种独立的工艺行业,并有专业艺人从事这项工作。千百年来,经历代剪纸艺人的精心钻研,扬州剪纸艺术已经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并以菊花闻名。它具有格调清新、线条流畅、形态优美逼真的风格,深受国内外人士的赞誉。
剪纸受到“剪”(工具和手法)和“纸”(材料)的限制,只能通过镂空手法形成的黑白对比来刻画形象,所以一般不便于表现出很大的场面和复杂的层次。但是它可以通过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以夸张、概括、变形的手法,表现出富有装饰性的艺术形象。而要做到这点,并非一日之功,一般的剪纸艺人都是从十多岁开始学习并经历了几十年的摸索才成功的。老艺人张永寿是扬州剪纸艺术的代表人物。他12岁从师学艺,继承家传200多年的技艺,凭着一把剪刀、一双手和一张纸,走南闯北在江湖上摔打了几十年,成为中国少有的剪纸工艺美术家。张先生高超的艺术造诣还与他深入生活的做法密不可分。他总是带着剪刀和纸到各地的百花丛中去观察和收集题材,他还在自己的花园里栽培花卉,招蜂引蝶,每天仔细观察,使自己的剪纸技艺达到了炉火纯青高度。由他剪出的花卉和蜜蜂,静中有动,生机盎然,真切动人。他可以剪出200多种神态各异、花瓣纤柔婉转、茎叶劲挺飘逸的菊花。
2.北方的剪纸——窗花
窗花属粘贴在窗户上的一种剪纸,主要流行于北方。过去北方的窗户多用白纸糊,每年新春,都要重新换一次新纸。因此,每逢过年,巧手的姑娘、媳妇总喜欢用五颜六色的纸,剪一些自己喜欢的窗花,贴在素白的窗纸或墙上,以美化环境,渲染节日气氛。窗花的题材非常广泛,从生产劳动、农村生活、动物植物到神话传说、戏剧故事,应有尽有,其中尤以表现动物和戏曲人物的窗花最有特色。(www.xing528.com)
3.满族的剪纸
东北的长白山区是满族人民的故乡。白山绿水间保留着古老而又丰富的满族文化,剪纸艺术便是其中的一朵奇葩。
满族剪纸源远流长。据考,后金皇太极时,满族前身女真人才开始造纸,而远在这之前,满族人民就用鱼皮、麻布、植物叶子等刻成各种粗犷的图案,贴、缝在衣物、枕头等物品上,这大概就是满族剪纸的最早雏形。
满族的剪纸有着浓郁的宗教色彩。满族的萨满教有崇奉神灵的习俗,如天神、地神、祖先神、动物神等170多个,其中160个是嬷嬷神,意即太太。这些老嬷嬷神各有分工,有管子孙繁衍的,有管儿女婚姻的,有管进山不迷路的等等。众神中,女神多男神少是满族母系氏族社会的遗证,满族的剪纸就是从这种对嬷嬷神的崇敬开始的。大约在明代,满族民间艺术按男女老少之别,对照其装束剪成人形。这些人物剪成前后两片,能坐能立,头部单剪,有个长脖子,可以插在身上,具有民族特色的男人的长辫子,可以折到身后,形象逼真有趣。
如今的满族剪纸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形式不拘一格,以豪放、粗犷、生动、淳朴、简练、优美、构图自然匀称为特点。诸如花轿迎娶、庭院祭祀、山林狩猎、东北三大怪、东北虎、男人的长辫子、女人的长烟袋等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地域特色,展示了满族的风土人情,散发着浓厚的乡土气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