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戏剧曲艺的遗存戏院、书场、戏楼、戏台几乎遍布全国,有的至今保存完好,很有观瞻价值,是探讨戏曲文化的主要场所。
一种是皇宫、皇家花园、官邸园林中有戏楼戏台,往往十分豪华。如颐和园内的大戏楼,在颐和园德和园内,是慈禧太后为奢侈享乐于光绪十七年(1891)建,是国内最大的戏楼,面对颐乐殿,重檐三层,高21米,底层舞台宽17米,三层舞台均有天井通连。清末时,许多京剧演员如谭鑫培、杨小楼等都曾在此为慈禧演戏。有些富户住宅也有戏台,如扬州何园,是清末湖北汉黄德道台何芷舠的私家花园,花园湖面中有一水心亭,即是戏台,四面临水,借助水音,戏声自然婉转悠扬,而水心亭的东南北三面皆是立体串廊,长400多米,上下两层,可摆酒宴百桌,可坐客上千人,边品酒边听戏,此乐何极?
浙江省是越剧之乡,这里越剧十分普及,许多乡镇都有演出场所,旧社会多在露天,而露天有很多舞台,如亭台楼阁,常常是滨水而建,既可以在岸上观看,也可在湖上停船观赏。鲁迅先生的《社戏》即记载这一情形,而电影《舞台姐妹》曾重现了多个这样的舞台。
书馆,旧时北京等地评书演出场所,一般均设有书台,台的四周装有栏杆,演员在书台上表演,台下置方桌和板凳,做观众座。这种形制不仅北京有,其他省也有,如山东济南“明湖居”即是如此形式,刘鹗的《老残游记》中即有《明湖居听书》一折。到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则名书场,旧式书场有演员表演的书台,观众席有条桌、椅、板凳,可边品茶边嗑瓜子边听书。书棚子,北京天桥原为曲艺艺人云集之地,穷苦的露天表演,也有借老板书棚子表演,棚子不过是芦苇搭成,敞口,设有书台,演员在书台上表演,观众席有长桌、板凳,是比较简陋的书场。(www.xing528.com)
撂地,即在庙会、集市、街头空地上的曲艺演出场所,演员平地演出,附近有人租赁给观众桌、凳、座席。不可小看撂地,按当年的规矩,新演员出山必须经过撂地演出阶段后才能进入“戏棚子”,进而进入书场、戏院。
进入近代社会以来,按照西方样式建造剧场剧院,有些保持了民族风格,有些更多的是现代色彩,有些也带有浓重的殖民主义成分。上海大世界是当时较有影响的游乐场。场内有很多形式的剧场,适合剧团和曲艺杂技的演出,至今仍有吸引人之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