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西方园林建筑的差异及中国旅游文化

中西方园林建筑的差异及中国旅游文化

时间:2023-10-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现出中西园林的不同文化意识。中国园林建筑不仅适用,而且外部形式传达和表现出一定的情绪、气氛、格调、风尚、趣味。“群”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灵魂表现,具有体积感的建筑单体,不是独立自在之物,只是作为全群的一部分而存在的。

中西方园林建筑的差异及中国旅游文化

建筑是技术和艺术的统一载体,其构造的合理性、逻辑性本身就具有美学品格。表现出中西园林的不同文化意识。

中国建筑在古代《诗经》中就有“如翚斯飞”“作庙翼翼”的描述,说明即使是土木结构,也注重舒展如翼、四宇飞扬的艺术效果。中国园林建筑不仅适用,而且外部形式传达和表现出一定的情绪、气氛、格调、风尚、趣味。“使物质经由象征变成相似于精神生活的有关环境。”(黑格尔《美学》)中国建筑以木结构为主体,因木材是我国常见的材料,质地坚韧,触感很好,容易施工,而且木结构造型轻盈,屋宇更有飞扬意味,配合厚重的山墙或外墙,形成端庄和活泼的对比。中国园林建筑不是以单一的、独立的、个别的建筑物为目标,而是以空间规模巨大,平面铺开,相互连接和配合的群体建筑为特征,在严格对称的原则下,各个建筑物之间有机相连,构成多样变化又保持均衡统一的平面整体。“群”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灵魂表现,具有体积感的建筑单体,不是独立自在之物,只是作为全群的一部分而存在的。与中华民族注重宗族的“关联与和谐”以及内倾的性格相吻合。在群体建筑的相互联系和配合中,又展示出空间序列的内在深化,通过复杂的柱、梁、檩、椽等建筑工艺,实现“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的意境,形成一种具有深度空间的庭院式建筑形式。

西方世界砖石构造为主的建筑体系,由最单纯的石柱桥梁、叠涩砌筑到拱券再到穹隆顶;砖石拱券由半圆拱到双圆心的尖拱;由罗马平衡穹顶侧推力的厚重实墙,到哥特式使空间从实墙面中解放出来的轻巧的骨架券、飞扶壁。天然混凝土的应用使罗马穹顶达到了43米高度和跨度的万神庙的完整统一的空间,独具空前的艺术表现力;西洋式古典建筑以体势雄豪宏壮争胜,通过巨大岩石的堆垒与雕刻,以单体建筑自身的巨大穹顶,高廊伟柱,哥特式教堂的尖拱、骨架券,形成一种立体布局的壮伟厦堡式建筑。这种高向伸展和扩张,反映了西方文化强调个性发展的传统和外倾的民族性格。(www.xing528.com)

中国传统建筑大体可以说属于人文主义的建筑,反映的不是神的秩序,而是人的秩序,弥漫着浓郁的人文精神,而欧洲近代以前的建筑则是神本建筑,充满了神的气息。这具体表现在:宗教建筑在中国传统建筑体系中一直未能占据主流地位。在都城,它没有超过皇宫;在州县,它没有超过王府和衙署。欧洲在近代以前,则一直以国家级的规格来对待宗教建筑,留下来的最重要的建筑作品便是神庙和教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