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中天地”来源于《后汉书》,说市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肆罢辄跳入壶中,好事者和他并入,见壶中“玉堂严丽,旨酒甘肴盈衍其中”。这壶天自春,无非说园林小中见大,远害避世,表现出文化的隐逸之气。
从南北朝开始,士大夫开始建园林,在狭小的空间内表现独有的趣味,以显示其造园技术的高超。中唐以后,“壶中天地”的境界已成为士人园林最普遍、最基本的艺术追求。白居易以诗歌记载这一原则,“未知席床前,方丈深盈尺”。“有意不在大,湛湛方丈余。”宋代苏轼对此十分欣赏,“不作太白梦日边,还同乐天赋池上。……此池便可当长江,欲榜茅斋来荡漾”。明清时期承继“壶中天地”格局,王世贞在自己园中建“壶公楼”,潘允瑞《豫园记》载,在上海豫园入口处建一牌坊,曰“人境壶天”。扬州个园有一匾“壶天自春”,其他“小盘谷”“小蓬壶”“小瀛洲”“小玲珑山馆”在园林中随处可见。(www.xing528.com)
如扬州的小盘谷,该园从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取意,韩所写“太行之阳有盘谷”,说“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主人是借其名而现其意。韩愈所写“盘中之谷”,“窈而深,廓其有容;缭而曲,如往而复”。境界繁富多变,背景也相当深远。“小盘谷”却在高墙环堵的闹市区,运用“园中含园”“景外生景”之法,各种复杂的景观要素在“壶天”中成就出中和之美,在有限的天地表现出深远的意境。封闭的格局只能以布局紧凑、小巧玲珑取胜,园主以花墙将园分为东西两部,墙上的花窗又引景泄景,分之为二,又合而为一,似露还藏,似隔又连。而连缀两园的是砖雕的桃形门,门如垂桃,桃蒂在上,桃尖在下,如桃倒挂枝头,门廓以水磨砖拼镶而成,上方砖雕两叶,桃大叶小,似更夸大桃的丰硕。门内藤萝缠绕,迎春挂垂,似一天然的珠帘,而又比普通珠帘多了几分生气,此时你再看门额“丛翠”二字,真是恰到好处,点到人心。妙在门亭立一块丈二高的寿星献桃石,如一老者谦恭温和,笑容可掬,似已候你多时,奇思妙想,令人玩味不已。盘谷的建筑十分注意安排,亭台楼阁皆有,且注意配置得当,山顶有风亭,沿磴自可攀;水边有榭阁,入内自生凉;山麓造琼宇,曲栏环楼绕。曲廊连缀诸建筑,花窗掩映作背景,它的可贵在于以体量很小但十分完备的景观要素组合为完整的园景体系,在有限的天地内尽量增加空间形态变化。人行其中,明明只有几十步,但在在美景,处处佳境,使你目不暇接,让你拍案叫绝。因其小,就更要求精致,这里湖石堆叠的假山是远胜于别处的,清《江都县续志》称:“园以湖石胜,石为九狮,有玲珑夭矫之概。”确实,这里的假山中空外奇,说中空,石洞中很光亮,不注意处的石隙透现出一束束的光柱,聚集于洞中的石桌处,游人对弈、小憩皆宜。洞前一泓清水,波光盈盈,水十分的清,洞异常的静,这使人领略到“大园宜动观,小园宜静观”理论的极致。所以赵朴初称赞此处的叠石:“竹西佳处石能言,听诉沧桑近百年。巧叠峰峦迷造化,妙添廊槛乱云烟。”自然景人工景共同构成曲折不尽的空间层次。洞外的山实在叠得好,清雄而有古意,那叠石或如昂狮,或似蹲豹,或同卧虎,或像云涌涛立。夏日看,石间苔青似黛,草碧如丝。嘉木扶疏,芳花俏艳;冬日看,山头白雪皑皑,“九狮之状毕现”,有跃跃欲腾,有沉沉酣睡,有悠闲嬉闹,有竞相追逐,自得其乐而又自成天趣。最趣者当为花柳明媚之朝,清辉圆满之夕,若是笼以烟雨,“帘外雨潺潺”;若是掩以轻雾,“落月去清波”。竭尽变化的各种景观要素与竭尽开合萦曲的空间组合成一个极为有限又极为完整的天地。此时,鸢飞戾天者,经纶世务者能不望峰息心,窥谷忘返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