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台基。台基也称为“基座”,属于古建筑的基本结构部分,用以承托建筑物,并使其少受地下潮气的侵蚀。早在商代,就有“堂崇三尺”之说,即在三尺高的台基上建房。西周开始向高台发展,一直到西汉,高台建筑都很发达。但东汉以后,一般就很少使用高台了。后来,台基作为一种权威的象征沿用下来。与台基有联系的建筑附件有石栏、石阶(宋代叫“踏道”,清代称为“踏垛”)和辇道等,还有华美的雕刻。
(2)屋顶。即建筑物上用于遮雨蔽日的覆盖部分。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就像古人的冠冕,十分受重视,不但瑰丽多姿,而且要符合礼教的严格等级制度。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到汉代有了庑殿、歇山、悬山、囤顶、攒尖五种基本形式及重檐这一形式,后来又陆续出现了单坡、丁字脊、十字脊、盝顶、拱券顶、盔顶和圆顶等,以及由这些屋顶组合而成的各种复杂形体。
在以上屋顶式样中,以重檐庑殿顶为最高等级,以下依次为重檐歇山顶、重檐攒尖顶、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单檐攒尖顶、悬山顶、硬山顶等。(www.xing528.com)
(3)斗拱。即柱顶、额枋与屋顶之间的一种支承结构,为中国古代建筑独有。它主要由斗拱木块和弓形肘木纵横交错层叠构成,并逐渐向外挑出,形成上大下小的托座。由于斗拱有逐层挑出支撑荷载的作用,可使屋檐出挑较大,起到遮蔽雨雪和增加屋内采光的效果。春秋时期已经出现了斗拱,到隋唐时,斗拱的形制已达成熟。斗拱同时具有装饰功能,故封建王朝的法制是禁止庶民庐舍用斗拱的。因此,建筑物上有无斗拱成了识别等级地位的显著标志。在社会地位上,斗拱越高的建筑,斗拱层数越多,建筑等级也就越高。
(4)板门。是中国古代重要建筑的大门,门上有门钉和铺首。这是封建时代建筑等级的又一个重要标志。清王朝有严格的规定,最高级建筑用9路;如故宫;次等为纵9横7;最少为纵横各5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