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一直引以为自豪的四大发明背后,隐藏着易被忽视的文化内涵,可以彰显出中西文化在思维方式上的重大区别。
火药的起源与道家炼丹术密切相关,是出自一种实际的社会需要,而不是诞生在实验室中。道家为了炼丹的需要而配制火药的尝试,可以说也是一种“实验”,但他们只关注“实验”的效果是否能达到炼丹的目的,一旦成功,也只是记录下配方和制作流程而已,不会去更多探究配方和制作流程背后的理论原因。与此不同,西方科学家在实验室里所做的科学探索,虽然仍是以效果来判定实验的成败,但无论成败,探究其背后隐藏的科学理论依据,却是每一个西方科学家的职责所在。正因如此,火药虽然由中国人首先发明,却反而成为西方人用以征服世界(包括侵略中国)的工具。
指南针对于交通运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早在距今2 000多年前的先秦时期,中国人即用天然磁石制造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司南。据史料记载,司南是统治者用来“端朝夕”的,也即确定南北方位,在中国数千年的古代文明演进史中,确定南北方位有着极为重要的文化内涵。城市的布局、宫殿的修造、庙宇的兴建一般都取南北走向,尤其是帝王宫殿更是要“坐北朝南”,正是这样的观念产生了必须准确进行南北定位的现实需要,我们勤劳智慧的先民们才利用天然磁石的性能,发明了指南针。
造纸术往往和“蔡伦”的名字联结在一起。实际上,东汉宦官蔡伦只是中国传统造纸工艺的重大革新者。目前可以确知中国人使用纸张的最早记录可以追溯至西汉时期,新疆和陕西发现的西汉麻纸,是世界上最早的植物纤维纸。因此,将蔡伦视作“纸的发明者”是不妥当的。但蔡伦纸对造纸术的革新,对世界文明的进程确实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蔡伦的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之前,欧洲人是用羊皮书写《圣经》的,一部《圣经》需要花费300多张羊皮,成本既高,且不易保存。正是中国造纸术的传入,才使得传抄纸质书籍成为可能。(www.xing528.com)
但手抄的纸质书籍毕竟数量有限,完全不能满足人们对于知识的渴望。印刷术成为中国人对于世界文明进程的另一重大贡献。早在距今1 000多年前的隋朝,中国人即掌握了雕版印刷技术。藏于甘肃敦煌千佛洞的《金刚经》,成书于唐代后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印刷物。宋代平民毕昇在雕版印刷工艺基础上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大大节约了印刷的人力物力成本,缩短了书籍印刷周期,使书籍真正从权贵阶层走向普通大众成为可能。
中国古代科技文明不仅在世界文明演进历程上写下了一页又一页的辉煌篇章,而且为我们今日旅游业的发展留下了丰厚而宝贵的资源。如近些年来嵩山正在打造“天文游”主题,就充分利用了周公测景台、元代观星台以及著名古天文学家僧一行的修行地会善寺等资源;四大发明更是成为相关地区标志性的旅游品牌,如湖南衡阳的蔡伦纪念馆,四川夹江的造纸博物馆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