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释文】孔子说:“诗三百,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叫作思想没有邪念。”◎诗三百,即《诗经》,因其共收录诗三百零五篇(另有六篇有目无诗),故取其约数称为诗三百,后人将经过孔子整理的书籍称为“经”,因此后代又将《诗》称为《诗经》。诗三百为何人所作,今已不可考,但很多篇章相信来自民间,具有人本思想,人性光辉,是一部“真、善、美”的韵文。◎思无邪:出自于《诗·大雅·駉》的“思无邪,思马斯徂”。“思”在这句诗中,本是语首助词,无义。◎一言以蔽之:用一句话来概括它。蔽,概括。
【品文】“一言以蔽之”仅“思无邪”三字,可以说是对《诗》的高度概括。孔子在这里巧妙地将“思”引为思想、思维之意,揭示了诗这种文学样式的本质特征,堪称“古今第一诗评”。在孔子学说中,诗教是德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对其子孔鲤的庭训就有“不学诗,无以言”的说法,可见诗三百在当时社会的地位和作用之高、之大。诗教的重要作用,用孔子的话来说,就是“温柔敦化”。诗能使民风淳朴,有近善远恶的教化作用,因而孔子一直都予以大力提倡。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释文】孔子说:“你们为什么不学习《诗》呢?诗,可以激发平生意气,可以提高观察能力,可以培养乐群精神,可以抒发怨恨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国君;而且能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
【品文】孔子所说的兴观群怨,是诗的功用,也是作诗之法。兴,可以激发意气,吟咏情怀,俾使精神有所寄托,神采有所飞扬;观,可以观察精微,妙得事理,俾使慧目不迷,心胸无碍;群,可以引朋邀友,酬答唱和,俾使辅仁守义,去忧近乐;怨,可以消除块垒,排遣忧思,俾使涵养性情,返璞归真。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释文】孔子说:“熟读诗三百,让他去处理政务,他却做不好;让他去出使各国,却又不能独立应对;那么诗背得再好,又有什么用处呢?”◎专对:古代使节,在执行使命时,往往遇到交涉应对,需要使者独立应付。
【品文】诗三百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语言艺术和情感的渊薮,都是出之于民,会之于心,颇有精到之处,当然可以诵之于国,用于外交。如果将它仅仅当作文学来学,那只能是略及皮毛,而未得其精髓。
(1)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2)子曰:“绘事后素。”(3)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释文】(1)子夏问道:“‘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呢?”◎巧笑:美好的笑貌。◎倩:含笑貌,引申为妩媚。◎盼:眼睛黑白分明貌。◎素:白色生绢。诗句的前两句意思是“美人笑得很妩媚,眼睛黑白分明。”
【品文】子夏所问在于“素以为绚兮”,在生绢上是“素”衬托“绚”呢,还是“绚”衬托“素”呢?这是个简单的问题,子夏之所以问孔子,是另有深意。子夏所言诗句,朱熹认为它是一首“逸诗”,即没有收入《诗经》。《诗·卫风·硕人》中有诗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但无“素以为绚兮”。
【释文】(2)孔子说:“是在白底上画上文采。”◎绘事:绘画。
【品文】孔子对子贡所说的意思是,你所说到的诗句的意思是很明白的,就是将色彩画在白底上。这和美人顾盼生辉一样,脸蛋是“素”,巧笑顾盼是“绚”,再加上巧笑生春,就会令人感到春风无限,怦然心动。如果没有美丽的脸蛋,美人怎么能巧笑呢?如果没有黑白分明的眼睛,美人怎么能顾盼生辉呢?同时,如果美人不会巧笑,不会顾盼,那么她的姣好脸蛋和秋水明眸,又有什么意义呢?
【释文】(3)子夏继续问道:“礼也是在仁义之后产生的吗?”孔子说:“启发我的是卜商(子夏名)啊!现在可以和你谈论《诗》了。”◎起:启发。◎予:我。起予,后来也指得自他人的教益。
【品文】子夏这时说出了提出问题的意图,那就是用诗句来说明仁和礼的辩证关系。孔子此时才领会子夏的意图,并且大为赞赏。仁为本,礼为用,犹如素为本,绚为用一样。它们相辅相成,以致成为一体,二者不可或缺。子夏能在诗句中悟到仁与礼的辩证关系,可谓冰雪聪明,也是孔子始料未及的。
(1)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2)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www.xing528.com)
【释文】(1)子贡问孔子:“《诗》上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它说的是求学方法吗?”◎子贡所说的诗句,出自于《诗·卫风·淇奥》。古时将骨器加工称为“切”,象牙加工称为“磋”,玉器加工称为“琢”,石器加工称为“磨”。
【品文】此段在朱熹《集注》中和《学而》(一五)“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也。’”合为一章,但二者之间并无紧密关联。
【释文】(2)孔子说:“(端木)赐呀,可以和你谈论诗了,告诉你旧的知识,你就有了新的感悟。”◎赐:子贡名端木赐。孔子称学生皆用其名,而不用字。
【品文】子贡所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后来引申为相互之间的研讨和探索。子贡能领悟这些技巧,孔子认为可以和他谈论《诗》了。遗憾的是,孔子一生多才多艺,于《诗》也有整理和独到见解,但未见他有一首诗传世,这犹如一个谜团,至今令人不解。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释文】孔子说:“《关雎》这首诗,它有欢乐而无邪淫之意,悲哀但不痛苦。”◎《关雎》:旧说是指《诗经》中的篇目,其首段为“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中的诗,一般地说,本来没有篇名,后人以其首一至四字取为篇名,但也有几篇本来是有篇名的。
【品文】《关雎》诗中描写的是劳动人民的爱情,并没有悲哀的内容。今有学者认为《关雎》是当时音乐的篇名,这种音乐很可能包含了《关雎》、《葛覃》、《卷耳》三篇的内容,据以创作了音乐,孔子对此的评价比较符合这种说法。不管孔子确指的是什么内容,“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八个字,可以为诗词这种“持人情性”的文体借鉴。快乐和悲哀都是人的情性所致,但以不过度为幸,要是能真实而充分地反映到作品中来,就能自持而又能感人。
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释文】孔子对儿子伯鱼说:“你研究过《周南》和《召南》吗?人如果不深入研读《周南》、《召南》,那就如同迎着墙面站立而无法逾越了。”◎《周南》、《召南》,都是《诗经》“国风”中的类名。周南,旧说为周代南国民歌,也有说法是以南国曲调所写歌辞,但不完全是民歌。周南地区泛指洛阳以南直至江汉一带。《周南》收诗凡十一篇。召南,即在岐山之南,为周初召公奭的采邑,于此所采集的民间乐调歌谣,称为《召南》。但《召南·江有汜》中有“江有沱”的诗句,沱即沱水,是长江在岷山下的支流,因而《召南》也包括了长江上游的歌谣。《召南》收诗凡十四篇。
【品文】《周南》、《召南》多有修身养性、治家成务之义。学犹不足,而况不学呢?孔子对伯鱼曾经有庭训,说“不学诗,无以言”,此番要求伯鱼深入品味“二南”诗篇,是希望他能致力于修身养性,以求安身立命,将来有所作为。
(1)“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2)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释文】(1)“唐棣的花儿,随风飘舞。难道我不思念你吗?只是家离得太远了。”◎唐棣:木名,即郁李,亦作“棠棣”。孔子此处所引的是一首逸诗,即未收入《诗经》等典籍中。◎偏:通“翩”,随风摆动貌。◎反:通“翻”。◎岂不尔思:我怎么不思念你呢。◎室是远而:家离得太远。◎而:语末助词,无义。
【品文】这首逸诗,与《诗经》中的诗风格相类似,由唐棣起兴,进而表达相思之意。“反”同“远”押韵,音律优美,令人陶醉。
【释文】(2)孔子说:“恐怕没有思念吧,思念起来怎么会觉得遥远呢?”
【品文】这首逸诗是一首爱情诗,唐棣在春天开花,花开五瓣,在灿烂的阳光下,在妖冶妩媚的唐棣前,诗人赋诗以寄情。孔子认为诗人的情感不够真实,如果确实是在思念梦中的伊人,怎么会觉得思念遥远呢?诚然,心相近,路不遥,只要心心相印,即使相隔千山万水,也时时会觉得二人依偎在一起。但是,“诗无达诂”。“岂不尔思?室是远而”,见到唐棣花,怎么能不思念伊人呢?诗人恨不得能立刻来到伊人的身边,只是家离得太远了,一时难以梦想成真。孔子认为“未之思也”,不能令人信服。当然,诗不厌改,如将“岂不尔思?室是远而”,改作“岂不尔思,室非远而”,则全篇锦心绣口,饶有诗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