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有着永久记忆以及无限延展的特性,这使很多网络的理性用户在应用网络的过程当中产生担忧,担心个人言论会在未来给自己带来不良影响,因而不敢在网络平台上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站在目标层面上进行分析,被遗忘权旨在构建一种和谐的网络关系,该权利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赋予个人“第二次机会”
任何人都有个人不愿意面对的过往经历。在传统社会,个人的负面信息以及负面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淡化直至消失,但网络社会却无法让这些信息自然消失,于是成了人们开启新生活的阻碍。因此,赋予个人“第二次机会”理念就显得至关重要,并且已经在我国的社会管理与运行当中逐步贯彻。比如,从2016年的9月1号开始,我国的公安管理部门不再为个人开具无犯罪记录证明,需要相应的证明文件必须由单位出面。这样的方法能够有效减少轻微犯罪记录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同时,我国在刑事诉讼法律建设当中提出了保护未成年人犯罪记录的条款,其目的就是减少他们今后融入社会的障碍。
(二)符合产业发展趋势
从市场层面上看,如今的互联网企业在不断探索更加科学的方法来保护用户的权益,尤其是关注网络用户对自身信息的控制。百度公司就积极响应相关号召,并推出删除更新快照以及隐私问题反馈等服务类型。也就是说,假如用户认定网络信息侵害了个人权利,可以利用提交申请的方法要求公司对个人的相关信息进行清除。百度公司在进行严格审核之后,会在24小时之内将信息消除。(www.xing528.com)
(三)避免“寒蝉效应”
假如个人如今的言论会在未来的某个时间产生不利效应,抑或产生不确定性的危害,那么个人在网络平台上发表言论的过程中就会有意或者无意地自我审查评估可能会对自己未来带来的风险,由此引发“寒蝉效应”。但是,人们的状态是谨言慎行,这与言论自由的目标是完全相悖的。在被遗忘权的支持之下,“寒蝉效应”能够得到减轻,甚至是完全消除,也能够在互联网环境下保障个人信息安全,使人们能够在网络化的社会背景下保证个人隐私安全。
目前,我国并没有针对被遗忘权提出较为系统的理论,在基础法律建设方面还存在着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以及网络时代的到来,我国对被遗忘权的需求也在逐步提升,所以对被遗忘权本土化实现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探讨极具现实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