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在因特网上确认个人身份的难度大大增加,这样很容易发生假冒他人名义传播有害信息、虚假信息的事件。一个很典型的案例就是一名叫薛燕戈的北京大学的学生起诉同窗张某利用电子邮件冒充自己拒绝了美国密执安大学提供的奖学金一案。
原告薛燕戈(以下简称“薛”)是北京大学心理学系1993级研究生,1996年4月9日薛收到了来自美国密执安大学教育学院的电子邮件,邮件中写到该学院将给她提供1.8万美元全额奖学金的留学机会,为此她感到非常高兴。但在此之后,她等了很久,却没再收到此学院的任何消息,于是她委托在美国的朋友帮她去密执安大学查询。4月27日她得到了朋友的告知,密执安大学在北京时间4月12日上午十点十六分的时候收到了一封署名为薛燕戈的电子邮件,其内容表示拒绝该校的邀请。因此,密执安大学已经将原准备给薛的奖学金转给了其他人。经过多方查证后,冒名发送电子邮件一事疑为张某所为,于是薛向法院提起了诉讼。经过法院主持调解后,原告与被告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被告赔偿原告各项损失共计1.2万元,并以书面形式向原告赔礼道歉。
无独有偶,十九岁的马蕾蕾(化名)是一名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物理专业的大四学生,她2005年申请了包括美国明尼苏达大学(UMN)在内的多所国外大学的留学资格。当她得知同班女生陈馨(化名)收到了明尼苏达大学的邀请后,窃取并私拆了陈馨同学的留学邀请信,并冒充陈馨用电子邮件与美国校方取得联系,拒绝了该校对陈馨的留学邀请,同时向校方推荐了她自己。陈馨因为迟迟没有收到明尼苏达大学的正式邀请,在发信询问美国校方之后,才发现自己被人冒名拒绝了邀请。经过陈馨和班系师生的调查、取证,该事件很快就查明了真相。(www.xing528.com)
以上两个案例是典型的利用互联网假冒他人名义传播信息、侵害他人隐私的案件,而类似案件在网络上经常发生,值得我们深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