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教学理论:浅显知识无需探究的策略

教育教学理论:浅显知识无需探究的策略

时间:2023-10-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比较浅显的知识不用探究,学生也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也没有必要采用该策略。

教育教学理论:浅显知识无需探究的策略

(一)小组讨论的意义及原则

1.小组讨论的意义

(1)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可以探讨新观点或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3)给学生提供了资料、观点、信息的新来源,同时给学生提供评价信息、观点、资料的机会;

(4)可以使学生有机会自我表现,证实自己的能力;

(5)通过小组讨论,学生的组织能力、交往能力、研究能力、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创新精神得到提高;

(6)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一个了解和学习他人观点的机会。总之,小组讨论的重要意义,在于它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所有学生都卷入学习。作为教学策略,它适用于任何年龄的学生。

2.小组讨论的基本原则

(1)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原则;

(2)促进学生相互作用的原则;

(3)有利于小组发展的原则。

(二)小组讨论的类型

1.学习小组讨论

学习小组讨论是以帮助学习困难学生克服学习困难,实现学习进步为目的的讨论。一般以五人左右为宜。首先,要选择一个小组长,让其发挥这样的作用:向有困难的学生提问,了解学习困难的原因;向有困难的学生讲授相关学习内容,或进行学习方法上的帮助;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问,并帮助他们找到答案。小组长在讨论中也能获益。其次,在进行小组讨论中,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指导。

2.活动小组讨论

这是与特定任务或具体活动相联系的讨论,其目的是为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和开展有关的活动。活动小组讨论一般围绕任务或活动展开。将任务分配给各小组的每个成员,确定其地位、角色,明确责任,确定时间,讨论如何完成任务。通过讨论,使每个成员都对活动有所贡献。

3.专题讨论

这是针对某一主题或有争议的问题展开的讨论,具有较浓厚的学术研究色彩。专题讨论可分两种:有争议的问题的讨论;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的讨论。对有争议性的问题进行讨论,其主题应事先确定。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讨论,可以使学生对有关的学术问题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发现的态度和发展学生发现的技能。

讨论的过程是:

①确定问题;②提出假设;③限定期限;④探究、选择;⑤发现支持性依据;⑥给出结论。

(三)小组讨论中教师的行为

(1)研究目标。

(2)建立小组。

(3)指导学生展开讨论:①确定讨论的内容;②确定讨论的形式;③指导讨论;④创设良好的讨论环境

(4)评价讨论。

三、探究的策略

(一)探究的作用

1.给教师提供一个教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www.xing528.com)

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是可以学习如何解决问题的,并把这种解决问题的模式运用于实际的生活中。

2.为学生提供实践和锻炼的机会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需要收集信息,分析有关的资料,与此相关的能力将有所提高,并可应用于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

3.有助于教师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形式,

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形式,易于使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探究”的每一阶段,学生都被积极卷入,探究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而学生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会学得更多更好。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发现性学习,这正是我们所提倡的。

(二)探究的过程

课堂教学的探究是以问题为中心展开的研究活动。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收集、评价、整理、加工资料,提出假设并尝试性地解决问题。

(三)探究策略的应用

1.探究教学的设计

(1)确定问题

教师要考虑:是以教学生学习内容为主,还是教学生学习技能为主,还是同时教有关的内容和教探究的技能。上例两者兼而有之。

(2)收集资料

收集资料的能力是从事研究工作必须具备的能力。如资料已准备好,这就不是问题了,但是好多时候,教师必须确定必要的资料。

2.探究计划的实施

首先是提出问题,因为问题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学生对问题思考了一段时间后,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然后是收集有关资料。收集资料的方式有:课堂上收集,课外收集;以小组活动的形式收集,以个人活动的形式收集。收集资料的同时应分析资料的价值。

3.探究教学中的评价

探究活动完成后,教师要对探究的结果和探究的过程进行评价。

(四)影响探究策略运用的因素

“探究”教学策略,对发展学生的探究态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有特殊的价值。

1.教学目标

如果是“知道”“领会”水平的目标,可能选择讲授或其他的教学方法,其效率会更高;如果是“运用”“分析”“综合”等高水平的认知目标,或以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为主的目标,“探究”策略是一个好的选择。

2.教学内容

有些学习内容不需要或不适合采用“探究”策略。如学科中的概念、事实、术语等。比较浅显的知识不用探究,学生也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也没有必要采用该策略。有的学习内容,如果是由学生探究获得可能被学生很好地理解与掌握,那么,最好选择探究模式。

3.教学对象

年龄小、认知水平低的学生从事探究活动可能会遇到困难,甚至难以探究,或只能进行简单的探究;年龄大、认知水平高、思维能力强的学生,他们具备探究的能力,或需要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那么,对选择的学生应尽可能多地采用探究策略。

4.教学条件

教学条件是指从事探究活动的时间和教学设备。探究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而教学要考虑效率,因此,要考虑时间因素。同时,还需要考虑教学设备能否满足学生探究的需要,如能否获取有关资料、仪器设备等。

总之,在应用探究策略时,教师要综合地考虑各种因素,以便使探究活动获得成功,又能获得较高的教学效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