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学模式选择与应用-教育教学理论与现代教育技术

教学模式选择与应用-教育教学理论与现代教育技术

时间:2023-10-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模式的选择是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适应学生学习的条件而选择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模式。解决教学模式的选择首先应从研究教学模式选择的系统原理出发。这几个教学模式就构成一个集合,形成一个选择区间,可称之为选择域。他的低级目标相当于梅里尔的记忆与应用。因此,不同的学习内容要求不同的教学模式与之相适应。

教学模式选择与应用-教育教学理论与现代教育技术

(一)教学模式的选择

教学模式的选择是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适应学生学习的条件而选择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模式。国内外对教学模式的选择都提出过许多具体的方式方法。这些方式方法虽然都有其合理之处,但也显得很不完善。解决教学模式的选择首先应从研究教学模式选择的系统原理出发。为此,我们提出教学模式选择的原理,研究问题,然后再解决选择的程序问题。

1.教学模式选择的原理

教学模式选择的原理可分为基本原理、匹配原理和实施条件原理。

(1)教学模式选择的基本原理

①不存在能有效地适应每一个学生或成功地达到所有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必须运用多种教学模式,简称教学模式多样化原理。

教师常常善于运用适合自己的一种教学模式,运用起来得心应手,往往认为自己的这种模式优于其他模式。许多教学研究的著作与文章也常常不自觉地流露出某种教学模式优于其他模式的观念。其实,由于教学要达到的目标不同,教学模式理所当然也应不同。不存在一种最佳教学模式可以适用于一切教学目标。试图寻找这样的教学模式是徒劳无益的,也不会有结果的。

②制约教学模式选择的因素是多样且复杂的,人们只能根据自己意识到的一些因素去选择模式,因此可供选择的教学模式必然是一个教学模式的集合,或称教学模式域,简称教学模式选择域原理。

教学模式选择的制约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教学目标、学生状态、学习环境、教学设施、教师状况等。这些因素又具有多种层次、多种水平、多种状态,多种因素的多种状态组合起来必然构成难以想象的复杂情况。因此,教师选择教学模式不可能把这么复杂的情况都考虑在内,只能是考虑一些主要因素。这样,教师面对的可供选择的教学模式就不可能是一个,而是几个。这几个教学模式就构成一个集合,形成一个选择区间,可称之为选择域。

(2)教学模式匹配原理

教学模式在选择时,要考虑与教学状况相匹配。从影响教学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可提出三条教学模式匹配原理。

①教学模式与教学目标相匹配原理

教学目标是有层次的。比如梅里尔把教学目标的层次分为记忆—应用—发现;日本的广冈亮藏把教学目标分为高级与初级两个层次,他的高级目标是指形成态度,发展思维,培养情感之类的目标,低级目标是指理解特定的知识,掌握特定的技术,形成熟练技巧之类的目标。他的低级目标相当于梅里尔的记忆与应用。这样,教学目标就形成两极,一极是低级目标,一极是高级目标。当然也有可能有的教学目标处于两极之间的某个位置。一般来说,容许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强的教学模式,如发现与探究模式,有利于完成高级目标;相反,接受性教学模式则有利于完成低级教学目标。

②教学模式与学生发展水平相匹配原理

美国亨特(David Hunt)的研究很能说明这个原理。他首先从学生认知特点,即学生对信息加工及其整合程度来研究,他称之为学生的概念层次的结构。他把学生的概念层次分为四个水平:第一,低复杂性。学生的思维有下列特点:绝对的非白即黑的思维;较少差异与冲突的思维。第二,中等复杂性。学生思维有下列特点:能够顾及几个方面进行思考;避免绝对;反对权威。第三,中上复杂性。学生思维有下列特点: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多角度看问题。第四,高复杂性。学生思维有下列特点:能更为深刻地思考事物;高度抽象的思维能力。

在提出概念层次复杂程度后,他又提出了教学模式结构程度的概念。有些模式在结构上较紧密,这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控制、主导作用的教学模式,最适合处于低复杂性层次上的学生。有些模式在结构上较松散,这主要是指学生自主、开放型的教学模式,最适合于高复杂性层次上的学生。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虽然有发展阶段上的区别,但也有面对具体学习内容上表现出来的差异。如果是班级教学,学生的思维水平总体上是相近的,当教学内容较容易时,学生的思维空间较广,使用结构程序较松散的教学模式是可以的。相反,教学内容较难,学生的思维就显得较困难,使用结构程度比较紧凑的教学模式为宜。这样一来,这条原理就转化为“教学模式与学习难度相匹配原理”。

③教学模式与学习内容相匹配原理

认知学习理论把认知领域的学习分为陈述性学习、程序性学习、认知策略学习和动作技能学习。不同的学习类型要求不同的学习条件,这是加涅在其《学习的条件》一书中早已揭示出来的规律。因此,不同的学习内容要求不同的教学模式与之相适应。一般地说,陈述性学习适于使用接受性的教学模式;程序性学习与认知策略学习在记忆教学目标时适于接受性的教学模式,此外更多地适于主体性或发现性教学模式;而动作技能学习则适于示范—模仿—练习为其特点的教学模式。

(3)教学模式实施条件原理

教学模式选择时也要考虑实施的条件是否具备。

①教师是否能够熟练运用此教学模式。如不能,则不宜选用。当然,一个教师要胜任教学不应当只掌握某种单一的教学模式,而应能娴熟运用6—8种教学模式,从而满足教学任务所提出的种种需要。

②统一规定的课时是否够用。教学模式不同,它所占用的教学时间也有区别。有的需要较多的时间来实施,有的则不需要那么多的时间。一般来说,接受性的教学模式耗时较少,主体性或发现探究性的教学模式则耗时较多。教师选择教学模式时也要考虑课时是否允许。

③需要的设施或环境是否拥有。不同的教学模式需要的设施和环境也不相同。有的并不需要特殊的设施,有的则需要现代教育技术设施的支持;有的只在普通教室中教学就行,有的则需要广阔或别样的教学环境。教师选择教学模式时当然也要考虑这些条件是否具备。

2.教学模式选择的步骤

明确教学模式选择的原理,使我们对如何选择教学模式有了指导性的原理。依据这些原理我们就可以较科学地选择教学模式。通过对几种教学模式选择方法的分析,对于我们教师如何选择教学模式也有很大启发。这里,我们根据教师的需要,提出一种选择步骤和程序,供参考。

教学模式的具体选择,可按下列步骤进行:(www.xing528.com)

(1)把握各种教学模式的适用性

教学模式总是按一定分类标准分为若干类型。对于教师使用教学模式来说,从教学模式的适用范围来划分教学模式较为妥当。教学模式的适用范围,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把握:

①教学模式适用的主要教学目标(记忆—应用—发现);

②教学模式适用的学习内容(陈述—程序—策略,动作,情感);

③教学模式适用的学习对象(小学—初中—高中)。

并不都是某一个教学模式只适用一类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有的教学模式适用范围宽一些,可以适用于几类情况,有的则窄一些,甚至只能用于一种情况。

(2)分析学习任务的类型和教学目标的层次

学习任务的内容的类型,学习理论家有多种不同的划分。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领域,即情感领域、动作领域和认知领域。认知领域的学习在学校中普遍而重要,又可分为三种类型: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教学模式的选择既要考虑学习内容,也要考虑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层次可分为记忆—应用—发现。

(3)选择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一般来说,陈述性知识和动作领域的学习是属于认知的低级目标学习,接受性教学模式和练习性教学模式可以适应这些学习。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和情感领域的学习是高级学习目标,应采用主体性教学模式来完成,如发现模式、探究模式、情感教育模式等。当然,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以及情感领域的学习目标,也可以分为记忆—应用—发现三个层次,在记忆与应用层次上,也可以使用接受性教学模式。当然只依据内容与目标可供选择的就不止一个,而是几个。这就是我们上面所说的教学模式域。此外,还要考虑其他因素和实施的条件以及教师运用的可能,在教学模式域中选定一个。

(二)教学模式的应用

1.教学模式的组合应用

一般说来,面对某一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很难用一种教学模式来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往往需要把各种教学模式组织起来应用。教学模式的组合应用是以教学的任务分析的结果为依据进行的。

教学的任务分析,是指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预先对教学目标中所规定的,需要对学生习得的能力或倾向的构成成分及其层次关系详加分析,为学习顺序的安排和教学条件的创设提供依据。教学的任务分析在开始之前,已经有了一个终点目标,这就是学生学习之后习得的终点能力。但是,学生要达到这个教学的终点目标之前,他原有的知识技能的准备,就是任务分析要确定的学生的起点能力。在起点能力与终点能力之间,学生还要掌握许多知识技能。介于起点与终点之间的教学目标被称之为使能目标。先后两次教学的距离大小,决定使能目标的多少。

任务分析的起点能力,就成为一节课复习或提问的内容;从起点目标到终点目标的每一步,构成教学过程的顺序,而第一步的目标性质(如概念或规则或程序学习)又决定了教学应采用哪些教学模式及其组合。

2.教学模式应用的变式

教学模式的变式主要表现在教学程序的变化上。尝试教学模式的创立者邱学华在研究尝试教学时对此有深入的研究。他提出尝试教学模式的几种变式大多有普遍意义。我们就依据他的几种变式,以尝试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为例,来谈教学模式应用的变式。

尝试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二次尝试练习。

教学模式的变式主要有:

(1)调换变式

如尝试模式的“自学课本”与“尝试练习”相调换。它的基础是尝试题难度不大,优点是学生不受课本束缚,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2)增添变式

如尝试模式的“出示尝试题”后,可以增添一步“学生讨论”,可相互得到启发。有的学习可在“尝试练习”前后增加一步“尝试操作”。

(3)结合变式

如尝试模式“出示尝试题”后,学生可“自学课本”与“尝试练习”结合进行。“学生讨论”与“教师讲解”也可以结合进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