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教学理论与现代教育技术中的教学过程

教育教学理论与现代教育技术中的教学过程

时间:2023-10-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些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形成了一定的整体功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随着人类社会的演进,社会需要及教育目的在不断发生变化,导致了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变化,使教学过程打下深深的社会烙印。在教学过程中,新知与旧知、未知与已知始终是一对矛盾。而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根据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目的和目标

教育教学理论与现代教育技术中的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的要素

过程是指事情进行或事物发展所经过的程序。教学是一种需要一定时间并按一定流程进行的活动,这种活动的发生、发展、结束的一般进程就是教学过程。教学论中的教学过程不是研究某种具体形态的教学过程,而是研究各种形态教学过程的普遍规律。

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有哪些?人们尚未取得共识。有“三因素”说,即认为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有教师、学生、教材;有“四因素”说,即认为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有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手段;有“五因素”说,即认为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有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手段、课堂教学气氛;有“六因素”说,即认为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有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手段、评价、环境,等等。所有这些观点都说明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是复杂的和多方面的。

我们认为,把参与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相对区分为结构因素和过程因素更为合理和科学。结构因素是指参与教学过程的实体性较强的要素,主要包括教师、学生、课程和教学媒体,其中教师是结构因素中的主导因素,学生是结构因素中的主体因素,课程和教学媒体是结构因素中的客体因素。这些因素分别构成了认识活动中的三对矛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教师与课程和教学媒体之间的矛盾;学生与课程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构成了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运动。过程因素是指参与教学过程的实体性较弱的因素,主要包括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教学环境、教学时间、教学空间、预期结果等。教学过程的结构因素与过程因素构成了十分复杂的教学系统,每一个因素在教学系统中都发挥一定的作用。这些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形成了一定的整体功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教学过程的层次结构

从时间和空间上看,教学过程是一个具有多层次的过程。我国有学者从整体和发展的角度出发,把教学过程分为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毕业或受完一定阶段的教育为止,这是一个总的教学过程,可称作第一教学过程;第二个层次是一门课程从开始到结束,这是一个教学过程,可称作第二教学过程;第三个层次是一门课程的一章或一个单元的教学,这又是一个教学过程,可称作第三教学过程;第四个层次是一部分知识或一课书的教学,这也是一个教学过程,可称作第四教学过程。这种划分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三)教学过程的特点

1.历史性

教学活动是人类社会产生以来就具有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新生一代通过学习和接受、继承和发展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积累起来的大量的、丰富的社会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才得以生存和发展。而随着人类社会的演进,社会需要及教育目的在不断发生变化,导致了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变化,使教学过程打下深深的社会烙印。如在古代社会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权威是绝对的,教材内容是钦定的,学生是被动的,没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只需呆读死记。在近现代,随着机器生产和商品经济发展,科技在生产中的广泛运用,旧的教育传统受到冲击。在教学过程中,就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求学生要有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应用的能力,教学活动也加强了同生活和实际的联系。但这时的教学过程基本仍是一个单向的过程,教学活动是教师单向地向学生传授知识。

随着新的科学技术革命浪潮的到来,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飞跃发展,引起了物质生产乃至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巨大变化。面对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高潮,各国都在寻找经济对策和社会对策,纷纷把教育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教育改革、智力开发和人的个性,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这时的教学过程就变得丰富起来,强调学生不仅能运用知识,而且能创造知识,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授受者,而且是主动的、积极的参与者。教学不再仅仅是教师教的活动,而且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边共同活动。

2.周期性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在这个双边活动中,师生之间相互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新知与旧知、未知与已知始终是一对矛盾。解决这个矛盾后,又出现新的新知与旧知、未知与已知的矛盾,然后再解决之,教学过程呈现出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每一个波浪就是一个教学周期,教学周期的运转导致了教学过程的实现。教学过程在时间上就可以描述为它的各个教学周期的前进运动。

3.整体性

教学过程的最终结果是使学生的身心获得全面发展,它是一个培养人的过程,和其他社会活动过程不同。任何一门科学都应该竭力把客体当作整体来认识,教学过程的整体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教学过程是一个整体,是一个统一体。第二,教学过程内部存在着构成统一体的各个组成部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形式、教学评价等。第三,教学过程中的活动种类、形成的个性品质等都具有整体性。

4.个性

要培养人、塑造人,就需要由具体的、个别的教学过程构成一个立体的、交叉的教学过程系统,这一个个具体的、个别的教学过程赋予了教学过程系统以丰富的个性。首先,从学生的年龄阶段和教育系统内部来看,都存在着自己独特的、不同于其他级别学校的教学过程,普教的教学过程与职教的教学过程等的教学过程不尽相同;其次,教学过程要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就需要进行智力的、体质的、品德的等各方面的教学。因此,形成了一些相对独立的、富有个性的教学过程,如语言教学过程、数学教学过程、德育过程、美育过程等。教学过程的个性,要求我们不仅要从系统的层次上、方法论的层次上去认识和研究教学过程,还要从具体的、个别化的层次上去认识和研究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的功能

1.实现目标的功能

教学过程具有组织性、调控性和目的性。学生进入教学过程就成为教学的对象,他的发展就不再是各种因素的随机作用的结果,而是有目的的人为因素引导,促使它前进和发展。因此,教师必须根据社会的需要和教育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进行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展开之前,教师就必须对教学过程具有明确的意识,要知道从哪里开始,怎样开始,最终达到什么目标,采取哪些步骤或手段实现预期的目标。而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根据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目的和目标以及各种条件、设备的情况来调控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为直达目标而组织起来、维持和发展下去,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

2.统合团体的功能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团体活动,有着共同的、明确的目的的教学过程促使团体作为一个整体而保持统合状态,使团体形成强烈的内聚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教师的教,而实现自己的学,两者相互作用才维持了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教学过程的正常有效的运行也紧紧维系着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密切关系。

3.促进发展的功能

教学过程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掌握知识

把人类社会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迅速有效地传授给新生一代,并把它内化为个体的经验和智慧,是教学过程的基本功能之一。离开了知识的掌握,教学过程就无法发生和展开,一切教学活动都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形成技能

教学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而且还能使学生形成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技能是指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完成某种实际活动的行动方式。基本技能是指各门学科中最主要、最常用的技能。如语文和外语的阅读、写作技能,数学的运算技能等。技能又分为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前者是指一系列实际动作以合理、完善的程序构成的操作活动方式,如写字、游泳、踢球等。后者是指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认知活动的方式,如默读、心算、作文等。知识与技能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3)发展智能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在智慧和能力方面得到发展。智慧是人们认识、适应和改变外界环境的心理能力,它主要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其中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任务的心理特征。

(4)发展个性(www.xing528.com)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与教师、教材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并借助这种相互影响,获得新的知识、技能及人生观,发展个性,成为有个性的人,形成创造能力及优良的道德品质。

(五)教学过程的本质

1.教学过程是双边统一活动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既包括教师教的活动,又包括学生学的活动,即教学过程是一种双边活动过程。这种双边活动不是各自进行的单独活动,而是共处于一个过程之中的统一活动。在这种双边的统一的活动过程中,这两种活动相互对立而又相互统一,各自以对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前提。这种双边的统一活动不仅构成了教学过程的主要支柱,而且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教是说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从学生身心的特点和规律出发,用最科学的方法、最短的时间、最高的效率,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即学生要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自己的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教师的教无法代替学生的学,教师只能启发、诱导、帮助学生学习,学生自己必须发挥自主作用,成为学习的主人,开展学习活动,完成学习任务。

总之,教学过程包含着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活动,这种双边活动是同一过程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因此,这种活动具有双边性,同时又具有统一性。只有教师教的活动与学生学的活动协调一致,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认识过程

(1)教学过程与人类认识过程的共同性

教学过程是人类的一种认识活动,这种认识活动必须遵循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般规律。列宁对人类认识过程的一般规律做了如下阐述:“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的途径。”“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人类认识过程的客观规律。

教学过程包括教师的认识活动。这种认识过程从备课开始,经过上课,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组织学生复习巩固、练习应用和检查考评,经历了从感性到理性又从理性到实践的过程。教学过程也包括学生的认识活动。这种认识过程从预习开始,经过上课听讲,在教学指导下感知和理解教材,复习巩固知识,通过练习形成技能技巧,也经历了从感性到理性又从理性到实践的过程。

(2)教学过程的特殊性

教学过程正是沿着人类认识的客观规律进行的。教学过程虽有人类认识活动的共性,但教学过程是人类认识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又具有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是:

①学生主要是通过学习系统的书本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和继承人类已知的概括化了的认识成果,它主要是以系统的书本知识的形式体现出来,这样可以使学生的认识活动不受个体的时空限制,避免人类认识过程中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败,走认识客观世界的捷径,从而缩短了认识过程,提高了认识效率,使学生能够用较短的时间学习和掌握人类文化的优秀遗产和现代最新科学技术成就,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发展,形成一定的能力和思想品德,为学生进入社会发挥作用做必要的知识储备。

②学生的认识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的

教师受过专门的训练,他们明确教学目的,熟悉教学内容,懂得教学规律,掌握教学方法。他们能够采用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选择适当的内容,利用集中的时间,组成特定的教学环境,安排恰当的教学程序,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的认识活动,使学生的认识活动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和较大的可控性。因此,学生的认识活动是一种有领导的认识活动。这种认识活动比无领导的,具有较大随意性和盲目性的自学活动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也是其他认识活动所无法比拟的。

③学生的认识对象具有不可选择性,认识过程具有多端性和有限性

不可选择性是指学习内容不是学生自己选择的,这些内容对学生来说不仅是未知的,而且很可能是学生不感兴趣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注意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认识兴趣,使他们不仅学好感兴趣的学科,而且学好不感兴趣的学科。多端性是指学生的认识过程可以从生动的直观、抽象的理论、实践活动等多方面开始;有限性是指学生认识过程具有一定的时间性,学习内容具有一定的阶段性。

④学生的认识过程缺乏直接经验的亲身体验性

教学过程是学生学习间接经验的过程,而缺少直接经验的体验,加之认识过程短,认识内容多,他们虽然学得快,但遗忘也较快。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重视教学的理论联系实践,组织必要的实践活动,加强教学的反馈环节,以巩固和强化认识过程的学习成果。

3.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教学过程不仅是认识过程,而且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有学者认为:“教学理论的一个核心问题是确定教学的发展这一基本方针。”赞科夫称这种发展为“一般发展”,并指出:“教学要在学生的一般发展上取得尽可能大的效果。”“一般发展”也就是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身心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身体的发展是指有机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的增强;心理的发展是指认知、情感、意志和个性的发展。

(1)教学过程为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提供了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和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和体力,培养能力和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而且要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个性等心理品质。学生的身心只有依赖并通过教学过程才有可能健康发展。离开了教学过程,学生的身心发展就会受到阻碍而无法充分发展。而且整个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教学任务展开的,它能够从多方面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学生的身心发展又是组织教学活动的根据,教学必须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针对学生已有的和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学过程为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学生的身心发展也为组织教学过程奠定了基础。

(2)教学过程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教育对学生身心发展所起的主导作用主要是通过教学过程实现的。教学过程在引导学生身心发展的方向,制约学生身心发展的进程,决定学生身心发展的水平和程度上都起着主要作用,因而,教学过程能够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

(3)教学过程的设计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教学过程是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和设计的。这也就是说,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必须有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确定、课程的结构、教材的内容、教学的方法等诸多方面都是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水平、特点和程度设计的。因此,教学过程可以利用学生身心发展的最佳时期,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发展。

(4)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以教材为中介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

根据课程标准所编定的教材,包含着丰富的知识体系,以及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培养学生能力和各种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具有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较高价值。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认知活动,可以使蕴含着巨大教育作用的物质中介转化为精神力量去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