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青实验学校在1984年完成“三段一体”式学校教育格局的构建之后,在“三段一体”的内涵上作了大量研究,即学制、招生考试、中小幼衔接、教材改革等。
1.建立新的学制。
根据国家义务教育年限九年的规定,建青实验学校将其分为五·四两段;考虑到实验的需要,后来又加上两年,这样就形成了目前的“二·五·四”学制:两年幼儿园;五年小学;四年中学。幼儿园二年的任务是前学习心向、能力、规范的培养,称为前学习阶段;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称为基础学习阶段。
2.招生考试改革。
建青学校原为区重点中学,在全市初中入学办学改革前,依照惯例本来有择优录取的权利。但是,学校却在学校所在地区就近招生入学,受到社区居民的普遍欢迎。学校招收学生不用智商测试来卡学生,全学程中,也不进行淘汰考试;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学校不退学、不转学,保证让他们继续就读,想方设法让他们跟上学习进程;对于学习优秀的学生,学校允许他们报考市重点、区属其他重点学校,不拖后腿,来去自由。学校尽管招收就近地区学生、不加选择随班就读,但由于狠抓办学质量,所以学校仍有“重点”水平,获得社会和教育行政部门的一致赞誉。
学校对学生的考核,重在平时,重在发展。小学入学不组织招生考试;小学升初中,不参加区里组织的考试,直接升学;初中阶段除市、区规定的统考科目外,其余不组织考试,以平时考查作为成绩。各学期的学期考,大幅度减少考试科目;对于平时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免除学期考。改革原有的考试制度,以新的全面素质评价代替传统的单一的考试评价,这是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基本点。
3.优化幼、小、中三段衔接。
抓好幼、小、中三段两个衔接点是实行“三段一体”办学新格局的关键。学校自1984年起组织了两轮“幼——小”衔接实验研究,获得以下一些认识:(1)双向靠拢,有机衔接。(2)减小坡度,自然过渡。(3)共同管理,师资衔接。(4)因人而异,家校同步。
两轮“幼——小”衔接实验已取得明显成效。学生在心理素质如学习习惯、环境适应性、自控能力等方面有明显改善或提高。身体素质上,经测试(立定跳远、投掷两项)均超过南京与日本同龄幼儿水平;肌肉力量、耐力等方面超过幼儿教育大纲要求。
探索“小——中”衔接的实验研究于1994年9月启动。该研究侧重研究学生社会与学习适应性上。要求通过研究,教师能主动地通过调动学生内在自觉积极性来发展其小学与中学阶段班级社会生活能力与学习行为能力,顺利地完成“小——中”的转换。目前,学校正组织班子在五年级(小学)与六、七年级(中学)进行实验研究。
4.推行课程教材改革。
建青学校从1984年开始课程教材改革。原则是:确保基础、注重应用、分流优化。其思路是:依据“九年一贯制”安排好各学科内容与课程,打好语、数、英基础;重视音、体、美,保证劳动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注重应用能力,发展个性特长。1988年,学校作为上海市课程教材改革试点学校,根据市“课改”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了自身的课程教材改革。
(1)调整课程设置。一是删繁就简,注意各课程学科系统的衔接,减少不必要的内容重复;二是调整课程,将原有课程改革为五大类:学科必修课、选修活动课、社会实践课、风纪环境课、信息课等;三是调整课时分配:从一年级到九年级,必修课每周不超过27节(现为23节);增加选修活动课时间。
(2)优化学科结构。在课程教材改革中,学校把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基础学科的改革作为重点。语文学科:研究制订了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为重点、兼及11年(幼儿园)语文能力训练的教学计划,自编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应用文实验教材。数学学科:制订了11年数学教学系列,注意早期培养;对统编教材重新调整、处理,选编部分实验教材。英语学科:编写了幼儿园到小学二年级的低幼英语课本及教师指导用书(已出版发行);学校确定从小学三年级到五年级统编教材为主,适当引入“3L”教材内容;六年级到九年级采用新教材。
选修活动课是从九年义务教育的实际出发设置的,兼及选修课与活动课,做到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该课程列入课表,每周三个半天,统贯九年,使学生低幼阶段的兴趣爱好能随其学程的推进而发展,逐步形成个性特长。
5.发展特色教育。
建青学校自建校之日起,就根据自身特点与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教育。以听说为重点的、从低幼开始的英语教学特色,在虹桥、古北两大开发区中产生很大反响。学校九年级的学生能独立接待外宾并担任起称职的讲解与导游。以选修活动课为其依托的电脑、管乐教学特色逐步形成,参加电脑、管乐学习在校内成为热潮,并在市、区考核、竞赛中获得较好成绩。(www.xing528.com)
6.一以贯之的德育系列。
“九年一贯制”素质教育中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素质是教育的重要方面。建青学校根据“三段一体”的特点,编制了从幼儿园直至中学的德育目标、要求及内容系列,用一以贯之的影响奠定其思想、信念、理想的基础。以下是分期的德育特点、要求及部分内容。
(1)儿童初期(幼儿部、小学部的一、二年级)
这个时期儿童模仿能力强,以情景陶冶法为主。德育目标是学会生活自理、学会关心他人。重点是进行生活服务训练及爱长辈、爱同伴的教育。
(2)儿童期(小学部三~五年级)
这个时期是学生步入青春发育期的关键时期,是依赖与独立共存一体的矛盾期。以榜样示范法及范例分析法为主。德育目标为学会自治自理自律。重点是进行科学思想、法纪思想及道德观念的教育,理念与实例相结合。
(3)少年——青年初期(中学部六~九年级)
这个时期是学生心理复杂变化时期。由于身心发育与社会要求共同作用,社会责任感逐步发展。以信念教育法与修养指导法为主。德育目标是学会自尊自爱、学会自觉学习及履行社会义务。重点是进行法纪观念、行为规范及社会义务教育。
“九年一贯制”素质教育,其根本任务就是奠定各类人才的素质基础,要创设各种教育教学情景来培养习惯、知识、能力、兴趣、品德等方面的良好素质。为此,建青学校制订了20个字的素质教育质量要求:1.习惯良好。2.基础扎实。3.能力多样。4.爱好广泛。5.品德高尚。
根据这一素质教育质量的认识与实践,我们认为建青学生在完成“九年一贯制”素质教育之后,应具有以下综合素养基础:
(1)有强烈的爱心、良好的德行,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及懂得报效祖国的社会意义,进而发展为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觉悟。
(2)思维敏捷,动手能力强;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3)知识面宽,基础知识扎实;兴趣广泛,特长显露。
(4)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劳动果实,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
(5)身心健康、讲究文明礼貌;有较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6)具有主动、积极工作精神,会自我控制,善于与人共处,有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