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模式保障规范与盘点

教育模式保障规范与盘点

时间:2023-10-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间接性保障规范,准确地说,是指法律规范中所设定的法律主体的权利、义务、责任与义务教育发生间接联系,或产生间接作用的规范。作出区分直接性保障规范与间接性保障规范的意义在于:考察立法者对义务教育的法律保障功能施及于什么范围,这些规范有什么样的作用。

教育模式保障规范与盘点

这是从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所体现的立法者的立法目的和所产生的强制效力的区别上所进行的分类。凡是直接调整义务教育实施过程中各个活动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直接要求义务教育主体应该作什么、禁止作什么,也就是明确肯定地设定与义务教育相关的规定,直接保证义务教育的规范,是直接性保障规范;凡是不直接调整法律主体因义务教育而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而是对法律主体涉及到义务教育的行为设立权利或义务的规范,即是说,凡是法律主体的行为间接地与义务教育发生或积极或消极的作用,从而国家对之所设立的规范,则称之为间接性保障规范。

直接性保障规范,一般说来,就是《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及其由国务院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省市自治区人大以及省级政府所制定的实施条例、实施细则中就义务教育直接作出规定的法律规范。这些规范或明确规定了义务教育的性质,或规定了如何采取措施、创造什么条件来开展义务教育,或对义务教育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关系、各种行为进行法律调整而制定的详尽的规定,等等。这些规范主要是:①宪法的规定。宪法19条、46条关于公民有受教育的义务和国家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规定。②《教育法》的规定。如该法第18条规定:“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各级人民政府采取多种措施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学。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以及有关社会组织和个人有义务使儿童、少年接受并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③《义务教育法》的规定。该法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基于发展基础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从义务教育的制度性质、教育方针、接受义务教育的入学年龄和家长义务、义务教育的学制步骤、领导体制、经费投入、学校设置、师资要求、奖惩办法等等作了全面、系统的规定。《义务教育法》是国家普及义务教育意志的集中体现,它以明确的法律条款,直接为义务教育提供了实施依据,其产生的直接保障作用是不言而喻的。④义务教育法的实施细则的规定。为了使义务教育切实可行地有效开展,国家教育和省市自治区人大及政府都相继根据《义务教育法》并结合本部门、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实施条例或细则,这就使义务教育活动的规范,更清晰、具体,更有针对性,更符合实际,更能产生保障作用。⑤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这些规定,直接以义务教育中的法律关系为调整对象。如《妇女权益保护法》关于保障适龄女性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规定。

间接性保障规范,准确地说,是指法律规范中所设定的法律主体的权利、义务、责任与义务教育发生间接联系,或产生间接作用的规范。这类规范在专门的义务教育法律中有(如《义务教育法》中关于禁止侮辱、殴打教师的规范),大量地却体现在其他非专门义务教育法律中,这些法律规范主要是:《未成年保护法》关于保护少年儿童受教育权、严禁体罚学生、严禁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舞厅的规定;《妇女权益保护法》和《残疾人保障法》中有关女性儿童少年和残疾儿童少年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的规定;《劳动法》和《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国务院颁布)中关于禁止为未满16周岁的少年儿童介绍职业、核发营业执照、提供就业机会等规定;民法刑法中有关保障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或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惩罚对未成年人的犯罪的规定;行政法规中关于征收教育附加、提供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的规定等等。这些保障规范,所涉及的法律主体众多;所涉及的社会行为广泛,(或行政行为,或民事行为,或刑事行为);所涉及的法律部门多样,对行为主体的要求,或者是积极的作为,或者是消极的不作为,但所有这一切所产生的作用却是一样的,那就是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间接地保障义务教育这一事关全社会的民族事业有效实施。(www.xing528.com)

作出区分直接性保障规范与间接性保障规范的意义在于:考察立法者对义务教育的法律保障功能施及于什么范围,这些规范有什么样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