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min搞定
1.格式塔学派的完形—顿悟说
完形—顿悟说是由德国的格式塔心理学派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格式塔心理学又称完形心理学,苛勒、考夫卡、魏特海默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1913—1917年,苛勒在德国对黑猩猩的学习和解决问题进行了较多研究,由此认为,学习是通过顿悟实现的,以此与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相对抗。
(1)苛勒的实验:黑猩猩接竹竿实验
苛勒将黑猩猩关在一个笼子里面,笼子里有两根能够接起来的竹竿,在笼子外面放有香蕉。黑猩猩它先用手去够香蕉,再用一根竹竿够香蕉,经过两次尝试之后,黑猩猩没能得到香蕉。这时黑猩猩停下来,看看外面的香蕉(目标物),并不时摆弄两根竹竿,偶然地使两根竹竿接了起来,它很快地就用接起来的竹竿得到了食物。
(2)完形—顿悟说的主要观点
①学习是通过顿悟实现的,是一个顿悟的过程而不是尝试错误的过程。
②学习的实质在于构造完形,而不是刺激与反应的简单联结。
③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不是直接的,而需要以意识为中介。
凯程提示:对于刺激与反应或环境与行为之间的关系,格式塔与构造主义或行为主义的理解都是不同的。格式塔认为它们的关系是间接的,是以意识为中介的,用公式表示的话是一个三项式,即S—O—R;而后者认为它们的关系是直接的,不存在意识的中介作用,其公式是一个二项式,即S—R。这是二者根本的分歧所在。
(3)评价
①贡献:把研究的对象确定为知觉、思维等心理现象,主张研究意识,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为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心理学的来源。
②局限:企图用顿悟说说明人类的学习,这是不妥当的。同样,他们否认“尝试—错误”的学习形式,过分夸大顿悟学习的作用与意义,也不符合学习的实际。
2.托尔曼的认知—目的说
托尔曼是一位受到格式塔学派影响的新行为主义的美国学者,后人也将他看作早期认知主义者。他关心行为主义理论如何同知识、思维、推理、动机、目的、意向等概念相联系。他用白鼠学习方位迷宫的实验证明了自己的认知—目的理论。
(1)实验:白鼠学习方位迷宫的实验(www.xing528.com)
托尔曼设计了一个迷宫,主要有三条通道通向食物,被试是白鼠。在最初训练时,白鼠已经熟悉了三条通道,并形成了一定的顺序,先选择通道1,然后是通道2,再是通道3。实验时,我们堵塞A处,白鼠选择通道2去拿食物,当B处堵住后,白鼠却直接选择通道3,避开通道2。托尔曼认为白鼠的头脑中已经形成了认知地图,它们能够按照认知地图去行动,而不是依靠盲目的行为习惯。
(2)基本观点
①学习是有目的的行为,而不是盲目的。
②学习是对“符号—完形”的认知,学习者形成了对情境的“认知地图”。
③在外部刺激(S)和行为反应(R)之间存在中介变量意识(O)。
(3)评价
①贡献:重视行为的整体性、目的性,提出中介变量的概念,重视在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心理过程,强调认知、目的、期望等在学习中的作用,是进步的。
②局限:一些术语,如“认知地图”没有被明确地界定;对人类的学习与动物的学习也没有从本质上进行区分,因而是机械主义的。
3.早期认知学习理论的教育启示
(1)格式塔学派的完形—顿悟说强调学习的认知过程,肯定了主体的能动作用和目的性。
(2)托尔曼所说的认知地图就是现代认知心理学所讲的认知结构,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是教育的关键和核心。
(3)学习过程中最主要的是顿悟。顿悟是观察和理解的过程,应避免单纯的、盲目的练习和重复。
(4)期待是学习动机的一个构成要素,是学习目标在人头脑中的反映。
白鼠的位置学习实验
凯程提示:考生要注意区别完形—顿悟说与托尔曼的认知—目的说。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还是用动物做实验。桑代克等人的学说是行为主义的、机械的,而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格式塔等学说的认识显然更加深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