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软组织在日常生活、生产劳动及体育运动中经常会出现损伤。软组织损伤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外力作用引起的损伤,如牵拉力引起的拉伤、扭转力导致的扭伤、摩擦力造成的擦伤、挤压力产生的挫伤、慢性劳损等。
(一)肩袖肌腱炎
肩袖肌腱炎又称为创伤性或退行性肌腱炎,多见于体操、投掷、举重、划船、排球等项目中。肩袖肌具有稳定肱骨头,协助三角肌外展上臂的功能。肩袖的解剖学弱点是,在外展负重转肩或超常范围急剧转动时,肱骨大结节与肩峰和肩喙韧带的摩擦挤压或牵拉,使位于狭窄间隙骨的肩袖受到损伤,发生创伤性炎症。网球运动的扣杀,排球运动的扣球,体操中单杠大回环、吊环十字支撑至转肩,鞍马的摆越,投掷运动时的出手动作,举重运动中的抓举及游泳运动中的转肩划水等,均可引起肩袖肌腱炎。特别是专项训练过于集中在肩部,或者在疲劳的情况下训练,更容易导致肩袖肌腱损伤(图6-1)。另外,肩关节脱位、肩峰及大结节骨折,肩关节周围炎等,可引起继发性肩袖肌腱炎。
图6-1 扣杀等动作
(二)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
原因是肩关节的超常范围运动,导致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在结节间沟内受到牵拉、摩擦或折屈损伤;一次突然牵拉而伤。例如,举重物时忽然翻肩脱手,可导致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损伤,发生急性腱鞘炎。标枪、排球等运动项目肩部活动多、负荷大,反复地摩擦、牵拉、挤压等,多次微细损伤的积累而发生慢性腱鞘炎。
(三)肘内侧软组织损伤
任何造成肘关节的过度外翻、过伸、旋后,或前臂屈肌、旋前圆肌的突然大力收缩的动作,都可造成肘关节内侧关节囊、韧带及肌肉的损伤。常见于标枪、手榴弹、体操、举重等项目。如投掷标枪或手榴弹的动作错误,前臂突然外展,可导致尺侧副韧带捩伤;手榴弹出手后屈腕过快,可导致内上髁屈肌附着部捩伤;体操运动员从器械上摔下时手掌撑地,若前臂处于旋外位,肘微屈并外翻,可导致肘内侧副韧带、关节囊或肌肉的部分或完全撒裂。
经常用力做屈腕、屈指及前臂旋转动作时,使腕屈肌及旋内圆肌反复紧张收缩,肱骨内上髁肌肉附着处长期受到牵拉,会发生慢性损伤。
肌肉、韧带、关节囊损伤,撕裂的局部出血、肿胀,其周围组织呈反应性炎症,若反复损伤,会使肘内侧副韧带及关节囊松弛,有时会出现钙化现象,肌肉附着处反复损伤出血,久而久之出现骨质增生或骨化。
(四)肘外侧疼痛综合征
肘关节外侧疼痛或影响伸腕和前臂旋转、屈伸功能的慢性或劳损性疾病,因为疼痛多发生在肘外侧的肱骨外上髁周围,所以称为肱骨外上髁炎,又因好发于网球运动员,故又名网球肘(图6-2)。
图6-2 网球肘
①经常做屈伸腕关节及前臂旋转动作。可引起肱骨外上髁及周围组织产生病变,即肌肉及韧带附着部位拉伤,肱桡关节间的滑膜嵌顿及局限性滑膜炎。
在网球运动中练习反拍、下旋击球时,球的冲击力会作用于腕伸肌群上,致使该肌群肱骨外上髁附着部位受到牵拉。动作重复使该部位反复受到牵拉而发生损伤。
乒乓球、羽毛球运动正手扣杀及反拍击球,排球运动的错误扣球(屈肘扣球并前臂急剧旋内),击剑刺杀时前臂剧烈旋转等,都可使前臂伸肌附着部位不断受到牵拉而发生损伤。
②环状韧带变性。当桡骨小头旋转到某一角度时,发生了偏心作用,反复旋转及撞击,使环状韧带受到微细的损伤而不及时修复,慢慢积累发展成为炎症。
③伸肌总腱变性及腱下组织的慢性炎症可导致肘外侧疼痛,即腱下滑囊炎。肘外侧疼痛综合征属于末端病的病理改变,是一种慢性劳损。由于伸肌腱的反复牵拉,腱纤维在肱骨外上髁附着部发生撕裂,甚至断裂,断裂部分由瘢痕组织代替,产生黏连。撕裂时掀起周围的骨膜,形成骨膜下出血及血肿,继而骨化,出现肱骨外上髁骨质增生,肌腱本身也会产生钙化或骨化。腱周围可有筋膜黏连,腱下组织会发生慢性无菌性炎症及滑炎。关节滑膜长期受到肌肉、韧带的牵扯刺激而增生变厚,这时当肘关节屈伸和前臂旋转时,滑膜可嵌入肱桡关节之间,产生损伤。
(五)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
经常做拇指内收、腕关节的尺偏动作,使伸拇短肌及外展拇长肌在骨韧带管内长期受到牵拉、摩擦;反复做腕背伸桡偏动作,可使肌腱折屈并加大成角;腕及手指的运动,使两腱活动不完全一致,在鞘内互相摩擦等一系列的机械刺激,都可导致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长期手工操作的妇女、步枪运动员及举重运动员容易发病。
(六)坐骨结节损伤
坐骨结节损伤是指坐骨结节肌肉附着点的拉伤、骨折以及骨骺分离。多见于武术、体操、短跑、足球和跳高等运动员,舞蹈演员也有损伤者。
训练时,若天气很冷,准备活动不充分,肌肉的弹性差,再加上大腿后群肌肉受到过度牵拉或强烈收缩,可使肌肉附着处发生损伤。武术运动中的正面压腿或踢腿,踝关节背伸,膝关节伸直,髋关节极度屈曲,腘绳肌拉得很紧,这种情况可使坐骨结节被拉伤。跳高运动员起跳时足用力蹬地,腘绳肌强烈收缩,也会使坐骨结节拉伤。直接的暴力,如坐骨结节与较硬的地面撞击,也能导致损伤。
(七)膝内、外侧副韧带损伤
膝关节无论是伸直位还是屈曲位,强迫小腿外展的暴力,使膝关节突然外翻,可引起膝内侧副韧带损伤。膝关节在130°~150°半屈曲位,小腿突然外展、外旋,或者脚与小腿固定,大腿猛烈内收、内旋,更容易引起膝内侧副韧带损伤。膝关节微屈时,暴力直接作用于膝关节外侧,也可引起膝内侧副韧带损伤。严重时常合并内侧半月板边缘撕裂,或合并前十字韧带断裂,甚至会出现膝关节损伤三联症(即内侧副韧带、内侧半月板、前十字韧带都断裂),使膝关节的稳定性遭到严重破坏,韧带断裂也常合并滑膜撕裂,引起创伤性滑膜炎或关节积血。
膝外侧副韧带损伤比较少见,只有强大的暴力迫使膝关节过度内翻才可能发生。因正常人下肢都有轻度膝外翻,故即使发生了也不如内侧严重。膝外侧有髂胫束、股二头肌腱以及腘绳肌的保护,可防止膝内翻。膝伸直时,外侧关节囊出现紧张,对韧带有保护作用;膝屈曲时,外侧副韧带松弛,不易受到牵张,再加上对侧下肢的作用可防止膝内翻和小腿内收,膝外侧韧带损伤机会比较少。
(八)膝十字韧带损伤
膝十字韧带分为前、后两条十字韧带,它是维持膝关节稳定不可少的结构。膝十字韧带损伤是膝关节严重损伤之一。
前十字韧带分前内侧束和后外侧束,在关节过伸、过屈时都最紧张,半屈位时稍松弛,主要功能是防止胫骨前移,限制膝的过伸、过屈、内旋、外旋、内翻、外翻活动。膝关节在150°~180°时,后外侧束最紧张,防止小腿过度内收、内旋及胫骨髁向前错位;膝关节屈至90°时,前内侧束较紧张,防止小腿外旋以及胫骨髁向前错动。无论是损伤外侧或内侧副韧带的机理,都可导致前十字韧带的损伤。
后十字韧带比较粗大,其强度是前十字韧带的两倍,也分为前、后两束。膝伸位时后束紧张,前束相对松弛;膝屈位时前束紧张,后束相对松弛。功能是防止膝关节过度伸或屈。膝屈位时防止胫骨髁向后错位,限制膝关节旋转和向侧方活动(内翻或外翻)。
前十字韧带损伤:多为过伸暴力或者强力外展、外旋小腿造成的。过伸损伤时多数是撕裂膝的后关节囊、后十字韧带,再撕裂前十字韧带;接近伸直位内翻(内旋内收)时,可损伤前十字韧带的后外束;在90°外展外旋(外翻)时,损伤前内束,暴力过大则两束同时断裂;膝于90°左右,小腿固定而大腿前面突然受到打击,使股骨向后错动或小腿后面被撞击,胫骨上端向前错动,都会使前十字韧带损伤。前十字韧带单独损伤的机会比较少,通常合并侧副韧带、关节囊、半月板损伤。
后十字韧带损伤:通常为强大暴力所致。膝关节韧带结构中后十字韧带最强大,是膝关节屈伸及旋转的主要稳定结构,相当于膝关节的旋转活动轴。后十字韧带损伤多发生膝屈位,暴力从前方打击胫骨上端使之后移而引起的或当膝伸直支撑时,膝前受暴力冲击使之过伸而引起损伤。前者膝在屈位,腘窝肌及腓肠肌分别垂直于胫骨及股骨,从而失去保护膝关节的作用,这时只有后十字韧带最紧张,如果胫骨前面所受暴力过大,则使其单独断裂,韧带损伤多在中部或下止点;后者则常常合并其他损伤,如内、外侧副韧带,半月板,前十字韧带等的损伤,韧带损伤多在上端止点。
(九)膝半月板损伤
半月板与膝关节的内、外侧副韧带及前、后十字韧带,起到加强膝关节的稳定性,并限制膝关节内、外旋转的活动。当压力减小时,半月板向内移动,压力增大时,向外移动;膝关节伸直时,半月板向前移动,屈曲时,向后移动;膝关节半屈曲做小腿外展、外旋或内收、内旋时,两侧半月板位于一前一后,这时若动作突然,半月板来不及滑移,则会使半月板在股骨髁和胫骨平台之间发生强烈的研磨,引起各种类型的损伤。当膝关节屈曲,小腿固定于外展、外旋位,大腿突然内收、内旋并且伸膝时,可能造成内侧半月板撕裂;当膝关节屈曲,小腿固定于内收、内旋位,而大腿突然外展、外旋并伸膝时,会造成外侧半月板撕裂。少数运动员没有急性损伤史,则系过多的磨损或多次微细损伤所导致的(图6-3)。
例如,篮球运动中切入上篮落地时身体急剧改变方向、排球运动中的拦网落地瞬间转身救球、足球运动中的急停转身、铅球或铁饼等运动中的膝旋转动作、体操运动中落地时的重心不稳等,都可能会使半月板损伤。此外,膝关节突然猛力过伸,使半月板前角受到挤压,如足球正脚踢球时“漏脚”,可使半月板前角损伤。
图6-3 膝关节各种受力情况
(十)髌骨软骨病
髌骨软骨病在运动员膝关节损伤中较常见,主要病理变化是软骨的退行性改变,又称为髌骨软骨软化症、髌骨劳损。本病在运动员中发病率较高,尤其是篮球、排球运动员发病率最高,其次是田径、体操及举重运动员。发病率和训练水平、训练方法有关。双膝受伤比单膝受伤多,双侧下肢都用力的项目,如篮球、排球、跑等项目多为双膝受伤;单侧腿用力较多的项目,则使用多的膝受伤较多,如跳高、足球等。
髌骨软骨病和髌骨的生理功能有很大的关系:传递股四头肌力量;增加股四头肌的作用力矩,以加强股四头肌的力量;有“车链”作用,可增加膝的回转能力;保护膝关节在半屈位的稳定性,防止膝异常内收、外展及前后错动。解剖学观察已经证明:膝半屈曲时,两侧的韧带、十字韧带和膝两侧的肌肉都处于松弛状态,人体在半蹲位运动时膝关节稳定,主要就是依靠股四头肌与髌骨的维持。
在运动中,髌骨与股骨关节面互相挤压、摩擦,关节面承受的压力随膝屈曲的角度不同而改变。如跳远运动员最后一步踏跳时,足部承受的力量在500 kg以上,髌骨承受的压力约364 kg。生物力学研究表明,膝屈曲角度小于90°时,只有股四头肌的直头起伸膝作用;超过90°后,其他三个头才逐新参与伸膝功能中;在130°~150°时伸膝力量最大。几乎所有的跑、跳动作都是在130°~150°的位置“发力”,因为发力集中,髌骨软骨承受的压力最大。膝屈伸在130°~150°时,骨关节面接触面最大,膝的稳定主要靠髌骨维持。
髌骨软骨病的生物力学机制是:发病率较高的是膝在半蹲位扭转发力动作为主的项目,如篮球滑步防守切入上篮、铁饼半蹲位旋转掷出、排球半蹲位并膝防守位发力救球等动作;髌骨受到直接顶撞或膝突然内、外翻可引起软骨骨折,晚期也会呈现出软骨软化症状;膝受伤后由于疼痛及关节不稳,人体反射性地保护,改变了膝正常的力学功能,久而久之则出现劳损,如半月板损伤及韧带断裂可继发髌骨劳损。(www.xing528.com)
(十一)跟腱断裂
跟腱断裂最常见的运动项目有体操、技巧、篮球、足球、田径和羽毛球,武功演员偶有发生。跟腱是由小腿三头肌(包括腓肠肌和比目鱼肌)下方肌腱共同组成的人体最粗大而坚强有力的肌腱,小腿三头肌的主要机能是使足跖屈。运动中跟腱承受很大的拉力,如跳高运动员最后一步踏跳时,跟腱承受的拉力在700 kg以上。
间接暴力的猛烈牵拉是导致跟腱断裂的主要原因。在跑跳运动中,小腿三头肌猛烈地收缩,踝关节由背伸位突然跖屈,引起跟腱断裂。若准备活动不充分,过度疲劳或有跟腱腱围炎者,更容易受伤。直接暴力引起跟腱断裂者较少见,当跟腱处于紧张状态时,暴力直接作用在紧张的跟腱部,也可能发生断裂。跟腱断裂的好发部位,是肌腹与跟腱交界处、骨结节上3 cm和跟骨结节附着部。
(一)胫腓骨疲劳性骨折
本病又称行军骨折,常见于跑跳过多的运动员、长途行军的战士、终日奔走的妇女,舞蹈演员偶有发生。胫腓骨疲劳性骨折是一种低应力性骨折,是指胫骨或腓骨受到多次或长期积累性损伤引起的骨折,即损伤性应力在局部积累所致。
一般认为本病由运动由训练水平差、动作不正确、运动量突然加大或运动场地太硬等因素所导致。运动员在跑跳过程中,脚用力蹬地,小腿肌肉处于紧张状态,持续性的收缩,先引起肌肉疲劳。肌肉疲劳后,肌肉收缩力降低,从而改变骨的应力分布,使高载荷出现,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可导致疲劳性骨折。骨折既可能出现在受拉侧,也可能出现在受压侧,或者两侧都出现。拉力侧骨折产生横向裂缝,且很快扩展为完全骨折;压力侧骨折发生比较缓慢,骨重建过程不太容易被疲劳过程超过,而且可能不扩展为完全骨折。
运动员多见于胫骨下1/3处,战士多见于胫骨上1/3处(图6-4)。
图6-4 胫腓骨疲劳性骨折
(二)肱骨投掷性骨折
肱骨投掷性骨折多在投手榴弹中发生,又称为手榴弹骨折。这种骨折呈螺旋形,常合并桡神经损伤,这种损伤偶可见于标枪、棒球、垒球等投掷项目。
肱骨投掷性骨折多数是在疲劳情况下,猛力投弹,肌肉不协调、投掷姿势错误,尤其是扭转力超过了肱骨干承受的限度时,可造成骨折。
以投手榴弹骨折为例,描述损伤原理。正确的投弹动作是助跑后,进入投掷步阶段,在此阶段身体各部分的动作应当协调,正确的顺序是引弹、蹬地、送髋,这时身体应呈反弓姿势(超越器械),身体由侧向逐渐旋转向投弹方向时,挥臂投弹(图6-5)。正确的投弹动作,上臂内旋时肌肉牵拉方向与肱骨干的纵轴基本一致,这种情况下几乎没有扭转力,一般不会发生骨折。但错误的投弹姿势,上、下肢和腰部的动作配合极不协调。错误的引弹动作是上臂外展90°,屈肘90°,并且肘低于肩,弹体及前臂受惯性影响,肱骨下段外旋;投掷时三角肌的锁骨部、胸大肌、大圆肌、背阔肌、肩胛下肌急剧收缩,使肱骨上段内旋。这样相当于骨干同时承受两种不同方向的扭转力,发生螺旋形骨折。骨折发生后,骨折近端相对地稳定,远端及前臂因受到重力作用而屈,即在远端骨折的内后方继发一个较大的骨折区域。这种骨折多发生在肱骨中段,常并发桡神经损伤。
图6-5 投掷手榴弹动作
相关事件
每天微信步数两万多,然后腿差点废了……
现在的朋友圈晒自拍、晒美食、秀恩爱、打广告,不是像逛淘宝,就是像看新闻联播,还有一种就是“拼步数”,每天总有那么几个人步数平稳保持在两万步以上!为了上排行,大家也是蛮拼的……
有的投机取巧,也有的完全靠脚,日走万步甚至几万步!没有最高,只有更高!如果某天登顶朋友圈排行榜,真的会骄傲得不行……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在大家的概念里,走路是最好的长寿药,多走路肯定对身体是有好处的嘛。
但事实真的是越多越好吗?骨科专家指出:走路运动虽然有利于健康,但运动要掌握适当的方法,一味大量走路或许会损伤腿部。
朋友圈拼步数健步走不当会成伤害走?
日行两万步=膝关节积液
张阿姨今年50多岁,平时爱好锻炼身体的她,经常到附近公园散步,基本上每天两万步打底。没想到,这种追求健康的方式给她带来大麻烦。正是因为走路太多,对膝盖产生了损伤,时间长了,原本应该起到润滑关节作用的关节腔液越来越多,形成了积液。
通过微信运动排行榜的激励方式适当走路,对身体有一定帮助,但千万不能不顾自身体质,特别是为了冲榜而盲目增加走路的量,反而会伤害到身体健康。
不能只看步数,强度也很重要
步行分散步和健步走两种,而单纯的步数并不意味着什么!
成年人每天平均步行在6 500步左右,但大多数都强度不高,对健身没有太多效果。许多人即使每天过万步,也未必能达到理想强度,尤其是利用上下班期间步行,属于“生活步数”,只能起到放松和维持肌肉新陈代谢和力量的作用,而不能达到运动健身的效果。
要想达到更好的锻炼效果,应该健步走。健步走的速度和运动量介于快步走与竞走之间,步行频率应在120~140步/min。
你的身体每天能承受这么多步吗?
每个人承受的运动量不一样。如果平时有运动习惯,每天一万步两万步并不困难。但平时缺乏运动的人,突然一天内走上两万步,可能会对心血管系统和运动系统造成负担。如果持续这么做,可能出现关节、韧带、骨骼损伤。
青壮年和平时经常运动的人参与这项运动没有问题。这是因为:一是30~40岁的人肌肉力量还不错,即使参加健步走,也没有太多问题;二是这个年龄段的人因为工作压力大,没有太多的时间运动,没有“损伤”。
对中老年人来说,每天可以坚持轻负荷的锻炼30 min以上,但不要超过1 h。如果换算成步数,大概在5 000~10 000步。40~60岁的人骨关节特别是软骨处于代谢变化期,突然剧烈运动容易产生软骨损害,造成软骨损伤炎、滑膜炎、骨性关节炎等疾病。
到底怎么走才最健康呢?
走路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世界上最好的运动”。研究表明,走路多的人身体会更健康。无论是徒步旅行还是记步运动,都可以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专家认为每天走6 000步才能达到健身的效果(6 000步≈3~4 km行走距离≈30 min中等强度运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也建议成年人每天进行累计相当于6 000步以上的身体活动。每天6 000步,是走路最健康的步数!
走路还需要姿势吗?
健步走一般来说讲究姿势、速度。但很多人在健步走时容易犯两种错误:低头,或者头抬得过高导致身体后仰。这两种姿势都可能导致身体失去平衡,让背部下方肌肉受到过大压力,从而可能拉伤和疼痛。
健步走时不要向上或者向下看,目视前方,脖子和身体保持成一直线。在走步过程中,最好抬头挺胸、肩部保持放松,收紧腹部,不要翘臀,双臂紧靠身体,另外,走路时多留意自己的身体姿势,及时纠正错误动作。
锻炼最好每天保持20~40 min,不可贪多。一定要遵循科学规律,不能一开始就高速走几公里,可以先参加低速健步走,让身体适应后,再逐渐提高速度和长度。
另外,心脏不好的赶快学起来,通过走路让心脏好起来的方法:把胳膊摆起来,最好摆到齐肩平,把步子迈开,配上呼吸。每天坚持15~20 min,比走两个小时都有效果哦!
(来源:综合来自科技日报、健康网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