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一 尊重
背景:
【2012年河南招教真题】
不要在家长会后总对我说:看看别人;
不要总是逼我去上那该死的补习课、艺术课;
不要总告诉我们“要多和好学生接触”;
不要一看我们和异性交往,就以为是“早恋”;
不要总认为您是大人,就要我们一切听你们的;
不要当众责备我们,还有您时常挂在嘴边的“当面教子”学说;
要求:作为一名老师,以“尊重学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具体,条理清晰,语言流畅,不少于800字。
(一)解释
尊重是一个汉语词汇,基本意思是尊敬、重视,古语是指将对方视为比自己地位高而必须重视的心态及其言行,现在已逐渐引申为平等相待的心态及言行。人与人交往,需要尊重,在教育工作中,教师也要尊重学生,才能取的较好的教育效果。尊重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待人。
(二)引言
在传统的“师道尊严”理念的影响下的观点“学生就应该服从老师,被老师批评是理所当然的事”早已被时代所摒弃。学生,尤其是处于生长叛逆期的中学生,他们追求个性发展,个体意识明显加强,更追求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平等交往。因此,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尤其是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一定要有换位思考的意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三)立意
总分关系:
尊重,是要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尊重,是要包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
尊重,不是一味地纵容,不是没有原则的廉价奉迎。
因果关系:
尊重是朵“花”,一朵开在学生心间的“花”;
尊重是团“火”,一团温暖师生之间的“火”;
(四)结尾
老师们,请给予学生更多的尊重,用自己的热心,去点燃每个学生的热情和信心!总之,老师应把自己摆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从关爱的心态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们,让学生真正的从心底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才更有利于有效教学的开展。
(五)理论论据
1.要尊重每一个人,不论他是何等的卑微与可笑。要记住活在每个人身上的是和你我相同的性灵。——叔本华
2.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3.尊重别人,才能让人尊敬。——笛卡尔
4.人应尊敬他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黑格尔
5.教育的秘诀就是尊重学生。——爱默生
6.不尊重别人的人,别人也不会尊重他。——席勒
7.施于人,但不要使对方有受施的感觉。帮助人,但给予对方最高的尊重。这是助人的艺术,也是仁爱的情操。——刘墉
8.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生命,是生命进程中的伴随物,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条件。——弗洛姆
9.尊重和爱护学生的自尊心,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
10.尊重,是一种修养,一种品格,一种对别人不卑不亢、不仰不俯的平等相待,一种对他人人格与价值的充分肯定。
11.尊重孩子就是让孩子和大人平等做决策,这可以使孩子了解到每一个人在家庭中都有自己所扮演的不同角色,而每一个不同角色有不同的权利。尊重必须有度。轻描淡写的尊重,是一种虚伪的表现,让人产生反感。夸大事实的尊重,那是溜须拍马屁的行为,让人恶心。不偏不斜,平等相对,那才是真正的尊重,我觉得它犹如春拂面,冬日暖阳。
12.人这一生,谁也不会先知道自己的以后是什么样子,所以不要用卑微的眼神去看别人,人都是平等的,要别人尊重你,首先你要先懂得尊重别人。
(六)事实论据
实例一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招待印度客人,餐后印度客人把端上来的洗手水喝了,女王面不改色也将其喝了。大臣们见状纷纷效仿,成为美谈。
实例二 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
实例三 在美国,一个颇有名望的富商在散步时,遇到一个瘦弱的摆地摊卖旧书的年轻人,他缩着身子在寒风中啃着发霉的面包。富商怜悯地将8美元塞到年轻人手中,头也不回地走了。没走多远,富商忽又返回,从地摊上捡了两本旧书,并说:“对不起,我忘了取书。其实,您和我一样也是商人!”两年后,富商应邀参加一个慈善募捐会时,一位年轻书商紧握着他的手,感激地说:“我一直以为我这一生只有摆摊乞讨的命运,直到你亲口对我说,我和你一样都是商人,这才使我树立了自尊和自信,从而创造了今天的业绩……”不难想象,没有那一句尊重鼓励的话,这位富商当初即使给年轻人再多钱,年轻人也断不会出现人生的巨变,这就是尊重的力量啊!
实例四 鲁迅先生认为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尊重和理解孩子,“如果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更大碍于孩子发达。”曾经有一次,先生在家中宴客,儿子海婴同席。在吃鱼圆时,客人均说新鲜可口,唯海婴说:“妈妈,鱼圆是酸的!”以为孩子胡说乱闹的妈妈便责备了几句,孩子老大不高兴。鲁迅听后,便把海婴咬过的那只鱼圆尝了尝,果然不怎么新鲜,便颇有感慨地说:“孩子说不新鲜,我们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看来我们也得尊重孩子的说的话啊!”
(七)范文
尊重学生
海洋尊重了海水,才有了湛蓝。森林尊重了绿叶,才有了茂盛。树桩尊重了年轮,才有了岁月。杜鹃尊重了火红,才有了美丽。古人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也要尊重学生,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尊重学生,要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每个学生都渴望被关注、被重视。在教育工作中,有的老师只关注优等生,看不到后进生身上的任何优点。这样只会让“优生”更优、“差生”更差。好学生需要欣赏,欣赏的奥秘在于让孩子觉醒,一个生命觉醒的力量是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的。作为教师,要触觉敏锐,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加以表扬。但是表扬不能太“廉价”或过度,这样会使学生觉得老师的表扬不是真心的,而是一种惯用的手段。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要包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要宽容。教师的一次适时适度的宽容是进行教育的良好契机。作为教育者就应该用一种宽容的态度给学生撑开一片自由的天空。教育活动中多一些宽容,就多一些自由,就多一些轻松和愉悦,学生也会有被尊重的感觉。宽容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智慧。世界上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应该是教师的胸怀!爱的艺术是宽容,尊重学生的艺术是包容。
尊重学生,不是一味地纵容,不是没有原则的廉价奉迎。有些教师只能看到学生身上的缺点,而看不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有些教师盲目推崇学生的优点,对学生的缺点视而不见。殊不知,这样做并不能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懂得了尊重学生,并不等于学会了如何尊重学生。从这个意义上说,尊重也是一门学问。学会了尊重别人,就学会了尊重自己,也就学会和掌握了人生的一大要义。
尊重,是一缕春风、一泓清泉、一颗给人温暖的舒心丸、一剂催人奋进的强心剂。成功的时候,给学生以尊重,表明了教师对学生成功的敬佩、赞美与追求;失败的时候,给学生以尊重,表明了教师对学生失败后的同情、安慰与鼓励。只要有尊重在,就有未来的希望在,就有成功后的继续奋进,就有失败后的东山再起。
主题二 自律
常言道:“上山容易,下山难。”这句话是说,上山虽然费力,但不容易发生危险,下山虽然省力,但却容易失足跌下山。其实,这简单的话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近年来,关于教育的丑闻被曝光的越来越多,从之前的校长贪污受贿、官员的学术“镀金”、表演系主任引诱学生、再到今年的兰州商学院部部分老师拿贫困学生的助学金聚餐,笔者不禁要问我们的教育怎么了?教师作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大家都说您只知道给予而从不想收取,然而您却拿贫困学生的助学金聚餐,如此“腐败”怎能下咽?
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一)解释
自律:遵循法度,自加约束。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尤其是面对诱惑时,更应该重视自己的言行举止。
(二)引言
北京理工大学举行了2017级开学典礼,新入校的本科生、研究生和老师们相聚在一起,使开学典礼更富有意义,也使教师节更加温馨。北京理工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胡海岩在开学典礼致辞中叮嘱新生恪守自律、追求卓越,他说:“自由让我们选择自己想走的道路,自律让我们得以沿着选定的方向把这条路走下去。摆正自由和自律的关系,首先要做一个有理想、有追求,对自我有原则、有标准的人。”
(三)立意
总分关系:
自律,是照亮学生前行路的明灯;
自律,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因果关系:
自律,有助于提升教师的道德素质;
自律,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人格魅力;
自律,有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四)结尾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既然尊称您为一句“老师”,就应该自律,不应发生教育腐败的事件。在学校这座纯洁的象牙塔里面,教师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天职,“上有所好,下必效焉”。教育,所传授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做人的道理,如果教育里有这样的腐败,我们还能奢望我国2.7亿的学生德才兼备吗?老师的形象是光辉的,照亮自己的同时,也照亮了学生前行的路,莫让从学生嘴里“掏食”的老师打破了公序良俗,也拉黑了自己。
(五)理论论据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3.要进行严厉的自我克制,因为克制本身就可以作为一种精神寄托。——泰戈尔
4.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毛泽东
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6.严于己,而后勤于学生,这个无愧为教师的天职。
7.以细行律身,不可以细行取人。——魏源
8.自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机会改正。——海涅
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10.自尊、自知、自制,只有这三者才能把自己引向最尊贵的王国。——丁尼生
11.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地解剖自己。——鲁迅
12.廉洁方能聚人,律己方能服人,身正方能带人,无私方能感人。
13.朝省、夕省,朝夕自省;上廉,下廉,上下齐廉。
14.能自制的人,就是最强有力的人。——赛妮卡
(六)事实论据
1.许衡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天文历法学家。一年夏天,许衡与很多人一起逃难。在经过河阳时,由于长途跋涉,加之天气炎热,所有人都感到饥渴难耐。
这时,有人突然发现道路附近刚好有一棵大大的梨树,梨树上结满了清甜的梨子。于是,大家都你争我抢地爬上树去摘梨来吃,唯独只有许衡一人,端正坐于树下不为所动。众人觉得奇怪,有人便问许衡:“你为何不去摘个梨来解解渴呢?”许衡回答说:“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问的人不禁笑了,说:“现在时局如此之乱,大家都各自逃难,眼前的这棵梨树的主人早就不在这里了,主人不在,你又何必介意?”
许衡说:“梨树失去了主人,难道我的心也没有主人吗?”许衡始终没有摘梨。
2.在美国一所大学的日文班里,突然出现了一个50多岁的老太太,开始大家并没感到奇怪。在这个国度里,人人都可以挑自己开心的事做。可过了不长时间,年轻的人们发现这个老太太并非是退休之后为填补空虚才来这里的。每天清晨她总是最早来到教室,温习功课,认真地跟着老师阅读;老师提问时她也会出一脑袋汗;她的笔记记得工工整整,不久年轻人们就纷纷借她的笔记来做参考,每次考试前老太太更是紧张兮兮地复习、补缺。
有一天,老教授对年轻人们说:“做父母的一定要自律才能教育好孩子,你们可以问问这位令人尊敬的女士,她一定有一群有教养的孩子。”
一打听,果然,这位老太太叫朱木兰,她的女儿是美国第一位华裔女部长——赵小兰。
3.晏婴才华出众严于自律,很受齐国国君赏识。《晏子春秋》中有很多这方面的记载。他虽位高权重,但生活极为俭朴,从不搞特殊,他的住房低矮简陋,环境又差,齐国国君要为他另盖新房,被他婉言拒绝了。齐景公看劝不动他,就趁他出使鲁国期间,为他扩建了住房,他回来后,停车在郊外,不肯进城回家。齐景公无奈,只得恢复住房原貌才将晏婴请回家。
晏婴平时着装简朴,驾乘的是驽马破车,齐景公就派人给他送来壮马华车,晏婴拒不接受。他对齐景公说:“我节衣缩食,是为了给黎民百姓做表率,以防奢华浪费之风盛行。如果我们君臣都讲究穿漂亮衣服,骑良马,追求奢靡享乐。老百姓也就会仿效,将会导致品行不端,社会风气败坏。到那时再纠正就难了,所以我不能接受您的赏赐。”齐景公接受了晏婴的意见。
4.“足球博士”杨阳是我国足球史上学历最高的球员。2004年,杨阳和队友们创造了中国足球史上的一段佳话。他们以非职业球员为班底征战多年职业联赛,并多次捧回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冠军,并两次代表国家出征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取得优异成绩。杨阳平时训练刻苦,比赛中沉着、灵动,屡屡扮演球队的“关键先生”。在承担高负荷训练和比赛的同时,他从来没有因为踢球而放宽对学习的自我约束。他每天都让自己的学习、训练、生活充满规律、有条不紊,人们经常看到他在训练场边捧起英语书放声朗读的身影。尽管他的英语基础并不出众,但他比大部分在校生都更早通过了四六级考试,甚至曾在球队出国训练期间客串担任翻译工作。杨阳后来被保送攻读硕士研究生,之后又考取了博士研究生。他凭借自己长期的自律和认真,演绎了一段跨界的传奇。
(七)范文
教师当自律
常言道:“上山容易,下山难。”平凡的语言蕴含不平凡的人生哲理。上山,易,由于做好了困难的心理准备,即使费力,已有预期;下山,难,面对省力的诱惑,放松了警惕,看似省力,实则危险。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读出的是职业的自律。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崇高最优越职业”的教师,更应该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
人生是舟,自律是水,以水推舟,方能扬帆万里,驶向自己教师价值的彼岸。
富兰克林用他的小黑点牢记住了各种做人处事的道理,他每日不忘反省,随时也不忘自律,他将缺点视为敌人并去积极克服它,他随时随地都在思考,自己的言行是否得体,这种做法是否礼貌,于是,他便很能克制和约束自己了,并且在自律的同时他还养成了很好的习惯,那就是无论做什么总会顾及后果不会放纵。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吾辈尚需努力。
人生是树,自律是土,树滋长于土,方能枝繁叶茂,结出教育的果实。
周恩来自制纸镜子,让自己每日记住“行必端,言必正,颜色宜和、宜静、宜庄”。周总理对自己的高要求使人望尘莫及,而这种自律的精神则是更加令人敬佩。自律就如一面镜子,时刻让自己清醒,注意自己的行为。它有如土壤一般,滋养自己,使人生这棵大树枝繁叶茂。作为为人师表的职业,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作风正派。
人生是茶,自律是沸水,茶用沸水冲泡,方能芳香四溢,凸显人格的高洁。
《简爱》作者夏洛蒂的弟弟布朗威尔因为无法克制自己,经不起花花世界的诱惑,一度荒废学业。他的失败是因为不会自律,自律是一种对欲望的控制,是对诱惑的拒绝,自律是一种理智而冷静的思考,多一些这种思考便会使自己更明确目标,展现出全部的价值,让自己少走许多弯路,能更快进步。
自律就是要进行严厉的自我克制,因为克制本身就可以作为一种精神寄托。唯有此,方能获得属于教师的幸福,桃李芬芳。
主题三 因材施教
背景
最近一段时间,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就是是否文理分科。我想,作为一个学生当然要德、智、体全面发展,这是我们美好的愿望。但实际上我们每个人的先天条件不同,个人爱好不同,目标和愿望不同,因此很难实行一个模板的教育方式。
【2012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
戴维是英国皇家学院的爵士,在科学上做出过重大贡献。有人要戴维列举自己对科学的贡献时,戴维说“最大的贡献是发现法拉第”。法拉第原是一名书籍装订工,没有上过大学,戴维发现了他的才能,让他做了自己的助手。法拉第后来成为了著名的物理学家、化学家。
请根据上述材料给你的启示,联系实际,写一篇论说文。
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含义;题目自拟,立意自定;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晰,语言流畅。不少于1000字。
(一)解释
因材施教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性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二)引言
教学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不断思考、探索,发现事物的客观规律,并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最终能够运用于实践中去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必需的知识,不同的个体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得到不同的发展。但是,目前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却采取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独特性,并没有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这必将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三)立意
总分关系:
因材施教,有助于以人为本,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
因材施教,有助于教师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
因材施教,有助于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因果关系:
因材施教,要求教师正确看待差异;
因材施教,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
因材施教,要求教师博采众长、分层施教。
(四)结尾
“因材施教”,发展个性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客观地分析我们的潜能,我们才能实现飞跃!让热爱文学、醉心于诗词歌赋的文学少年整天沉浸在物理、化学艰涩难懂的公式中,让精于严密推理的明日科学家整天哼吟着散发着发散性思维气息的散文长诗,这是多么难以想象!就像非得让陈景润写抒情诗,让李白研究数学公式一样,最后只能一心期望,终归破灭!发挥自己的优势,展现自己的个性。“因材施教”,让每一个人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扬长避短让我们都成为自己世界的“爱因斯坦”。
(五)理论论据
1.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陶行知
2.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陶行知
3.当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为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的时候,这样的理解才能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儿童和尊重儿童。——赞科夫
4.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苏霍姆林斯基
5.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苏霍姆林斯基
6.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弃人也。——朱熹
(六)事实论据
1.子路曾经问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孔子说:“还有比你更有经验、有阅历的父兄呢,你应该先向他们请教请教再说,哪里能马上就做呢?”可是冉有也同样问过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呢?”孔子却答道:“当然应该马上实行。”
公西华看见同样问题而答复不同,想不通,便去问孔子,孔子说:“冉有遇事畏缩,所以要鼓励他勇敢;仲由(即子路)遇事轻率,所以要叮嘱他慎重。”
2.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在武汉大学演讲。他走向讲台,不慌不忙地从箱子里拿出一只大公鸡。台下的听众全愣住了,不知陶先生要干什么。陶先生从容不迫地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可是大公鸡只叫不吃。怎么才能让公鸡吃米呢?他掰开公鸡的嘴,把米硬往鸡的嘴里塞。大公鸡拼命挣扎,还是不肯吃。陶先生轻轻地松开手,把鸡放在桌子上,自己后退了几步,大公鸡自己就开始吃起米来。这时陶先生开始演讲:“我认为,教育就像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是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但是如果让他自由地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一定好得多!”台下一时间掌声雷动,为陶先生形象的演讲开场白叫好。
(七)范文
如何“因材施教”
“戴维在科学中最大的贡献是发现了法拉第”,确切地说是把法拉第培养成和自己一样或已经超越自己的科学家。结合着法拉第的特点,从实际情况出发,培养出杰出的人才,这不就是我们教育中强调的因材施教?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工作的实践使我们深信,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是不同的,而要培养一代新人的任务,首先要开发每个学生的这种差异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学生个体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差异是因材施教的前提与基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生理、心理、社会性和学习环境的差异。我们每一个教师要认识到这些差异。面对智力、能力、思维、性格、毅力等都存在差异的学生,我们的教育要“以人为本”,就要让每个学生鲜亮的个性得到张扬,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为此我们的教育要允许学生有选择学习方法的权利,允许学生以不同的速度进行学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从学生的素质差别入手,以学生个体为教学对象,进行因人施教。
那么,怎样才能使在实际教学中真正做到这点呢?
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并对其个别差异与可变因素作科学分析。
十九世纪的俄国教育思想家乌申斯基曾说过:“如果教育学要在一切的关系上培养一个人,它就该首先了解人的一切关系。”可见了解学生之重要,它是“因材施教”的基础。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就应坚持全面和发展的观点,科学地分析其个别差异与可变因素,引导其向好的方向发展。
有针对性地“对症下药”,把“因材施教”真正地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
在教学中,既要从绝大多数学生的需要出发,又要考虑到个别需要。无论什么样的学生,肯定有其特殊的一面,要“对症下药”,我们要充满热情地对待学生。对后进生更应关怀备至,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实践已经证明:经过教和学的双方努力之后,大多数学生都能很好地成长为有用之材,从不同的方面对我们的国家作出贡献。
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学生的特长,使其得到充分发展。
无论优等生还是后进生,那都是人为划分的,应该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特有的长处,教师要长所有学生的善,扬所有学生的优点。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世界。”他又说:“天赋为每一个正常的头脑打下了必要的、充足的根基,使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创造者。”每一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花有花的香,树有树的美,晴有睛的丽,雨有雨的趣。学生作为被教育的对象,更是如此。当每个教育工作者都从内心欣赏每个学生,关心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的自然心性,那么,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主题四 梦想
背景:
【2014年资格证】
今年2月,52岁的浙江菜贩范国梁来到北京,成为北京大学的一名旁听生。只读过三年书的他,想重新修订先祖古籍。事实上,在北大清华等高校,旁听生数以千计,从二十岁出头到年过花甲;他们倔强地坚守着自己的梦想,在京过着窘困的生活,未来的出路更是渺茫……
有人佩服他的勇气和毅力;有人认为这是不切合实际的梦想;有人认为这是体验读书的感觉,获得读书的乐趣。
要求: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立意,自定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一)解释
梦想,是对未来的一种期望,指在未来想实现的事或是达到的境况。梦想如一座灯塔,它指引着在茫茫人生大海中航行的生命之舟。鼓舞你在航程中搏击波涛、勇往直前,驶向光辉的目标。
(二)引言
梦想是我们每个人心中一盏明灯,它可以为我们照亮人生的路。梦想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它需要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世界万物都有自己的梦想,花儿的梦想是开放多姿多彩的花朵,鸟儿的梦想是自由自在的飞翔,而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三)立意
总分关系:
梦想中,三尺的讲台上,尽收眼底的是孩子们渴望的眼神得到满足;
梦想中,校园的操场上,远远飘来的是孩子们肆意飞扬的欢声笑语;
梦想中,未来的社会中,不断见证的是孩子们创新发展的坚定步伐。
因果关系:
成为教师,是来自内心深处的召唤;
成为教师,是恩师谆谆教诲的传递;
成为教师,更是对祖国未来的献礼。
(四)结尾
梦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你们会沐浴在梦想的光辉之中。
(五)真题
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者议论文,字数不少于1000。
(六)理论论据
1.心中没有理想,生活便索然无味。——艾略特
2.一个人可以非常清贫、困顿、低微,但是不可以没有梦想。只要梦想存在一天,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处境。——奥普拉
3.有目标,生活才有意义。——帕克赫斯特
4.新的建设的理想,是一切言动的南针。——鲁迅
5.无论何等显赫的行为,若不是出于伟大的目标,便不能算是伟大。——拉罗什富科
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7.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吕坤
8.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到表现。——黑格尔
9.理想如晨星——我们永不能触到,但我们可像航海者一样,借星光的位置而航行。——史立兹
10.梦想只要能持久,就能成为现实。我们不就是生活在梦想中的吗?——丁尼生
11.我们因梦想而伟大,所有的成功者都是大梦想家:在冬夜的火堆旁,在阴天的雨雾中,梦想着未来。有些人让梦想悄然绝灭,有些人则细心培育、维护,直到它安然度过困境,迎来光明和希望,而光明和希望总是降临在那些真心相信梦想一定会成真的人身上。——威尔逊
12.人类也需要梦想者,这种人醉心于一种事业的大公无私的发展,因而不能注意自身的物质利益。——居里夫人
13.一个人要实现自己的梦想,最重要的是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勇气和行动。——俞敏洪
14.最初所拥有的只是梦想,以及毫无根据的自信而已。但是,所有的一切就从这里出发。——孙正义
(七)事实论据
1.藏之名山,传之后人
年轻时的司马迁,遵从父亲遗嘱,立志要写成一部能够“藏之名山,传之后人”的史书。就在他着手写这部史书的第七年,发生了“李陵案”。将军李陵同匈奴一次战争中,因寡不敌众,战败投降。司马迁为李陵辩白,触怒汉武帝,被捕入狱,遭受残酷的“腐刑”。
受刑之后,曾因屈辱痛苦打算自杀,可想到自己写史书的理想尚未完成。于是忍辱奋起,前后共历时18年,终于写成《史记》。这部伟大著作共526500字。开创我国纪传体通史的先河,史料丰富而翔实,历来受人们推崇。鲁迅曾以极概括的语言高度评价《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少年达尔文要周游世界
达尔文9岁时对他父亲说:我想世界上肯定还有许多未被人们发现的奥秘,我将来要周游世界,进行实地考察。为此他一直在积极准备,在希鲁兹伯里学校,校长斥责他是个想入非非的“不务正业”的学生。
1831年12月27日达尔文终于搭上海军勘察船“贝格尔号”作历时五年的环球旅行,在动植物和地质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经过综合探讨,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于1859年出版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进化学说,不仅说明了物种是可变的,对生物适应性也作了正确解说,从而摧毁了神造论、目的论和物种不变论。随后又发表了《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人类起源及性的选择》等书。对人工选择作了系统的叙述,并提出“性选择”及“人类起源”的理论,进一步充实了进化论的内容。查理·达尔文终于成了英国著名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先驱。
3.莱特兄弟的飞翔之梦
一百多年前,一位穷苦的牧羊人带着两个幼小的儿子替别人放羊为生。有一天,他们赶着羊来到一个山坡上,一群大雁鸣叫着从他们头顶飞过,并很快消失在远方。牧羊人的小儿子问父亲:“大雁要往哪里飞?”牧羊人说:“它们要去一个温暖的地方,在那里安家,度过寒冷的冬天。”大儿子眨着眼睛羡慕地说:“要是我也能像大雁那样飞起来就好了。”小儿子也说:“要是能做一只会飞的大雁该多好啊!”牧羊人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对两个儿子说:“只要你们想,你们也能飞起来。”
两个儿子试了试,都没能飞起来,他们用怀疑的眼神看着父亲,牧羊人说:“让我飞给你们看。”于是他张开双臂,但也没能飞起来。可是,牧羊人肯定地说:“我因为年纪大了才飞不起来,你们还小,只要不断努力,将来就一定能飞起来,去想去的地方。”
两个儿子牢牢记住了父亲的话,并一直努力着,等他们长大——哥哥36岁,弟弟32岁时——他们果然飞起来了,因为他们发明了飞机。这两个人就是美国的莱特兄弟。
4.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双目失明、两耳失聪,却努力的从一个让人同情默默无闻的小女孩变成让全世界尊敬的女强人。如果生活真的不公平,那么,生活对她的不公平可谓到了极致。她完全可以放弃她的梦想躲在阴暗的角落里放声痛哭,没有人会责怪她,她也完全可以躺在床上或坐在轮椅上,像一个植物人一样由人服侍。可是这一切,她都没有做,她只是吃力的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习盲语,触摸着事物,仅仅凭着她永不言弃的信念和坚持不懈的意志,把她理想的天空涂上了人生最亮的色彩。
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理想应为民族而立)(www.xing528.com)
周恩来在少年时期到东关模范学校读书。魏校长问:“诸生为何读书啊?”周恩来响亮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句响亮的誓言,一个远大的志向,激励着我们敬爱的总理为之奋斗了一生。他为了民族的独立、国家的振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是由于这种伟大理想的导引。
(八)范文
我的梦想
梦想是什么?小鸟因为选择了蓝天,才能尽情飞翔;小溪因为选择了大海,才能尽情流淌;花朵因为选择了绽放,才显示出生命之美丽。我因为选择了三尺讲台,才能传递教育之光。
假如我是老师,我会用最生动的语言来活跃上课的气氛,把同学们引入知识的海洋,让同学们觉得学习其实并不那么难。我会想出各种办法引导学生们积极回答问题,鼓励他们不懂就问,告诉他们不要因为害羞或其他原因就凑合过去。我会关心学得较差的同学,和他们促膝谈心,找出原因,讨论改正的方法。我会让成绩好的同学去帮助他们,让同学们在互相帮助的氛围中共同成长。
假如我是老师,我会将爱分给每个学生,不会因为谁学得好就偏爱谁,也不会因为谁学得差就讨厌谁。我会多指出他们的长处,使他们在关爱中拥有完整的人格,我会融入同学们的生活中,成为他们最好的朋友,一起分享快乐、分担痛苦。如果有谁遇到了困难,我会号召其他同学一起来帮助他,让同学们学会分享、学会帮助,能够关心他人,有怜悯之心。如果哪个同学学习退步了,我会伸出我的援助之手,帮他想办法,为他耐心的补课。
假如我是老师,我会号召大家运动健身。让同学们都锻炼出强健的身体,因为没有好的身体就没有精力投入到学习中。我会与同学们一起运动、游戏。学校举行运动会时,我会率先报名,以我的行动影响学生。我想象着,在一次次的运动会上,我飞快的奔跑,听着同学们为我呐喊助威;而我也为赛场上奔跑跳跃的学生们加油。我的学生里也许会出现第二个刘翔、姚明……
梦想犹如航行中的灯塔,在茫茫大海中为航船指明方向;梦想犹如黑暗中的灯火,在困惑时为我们点燃成功的希望。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也许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会布满荆棘和坎坷,但我会保持坚持不懈的精神,为教育事业奉献终身。
主题五 赏识
背景:
【2012年资格证】
戴维是英国皇家学院的爵士,在科学上做出过重大贡献。有人要戴维列举自己对科学的贡献时,戴维说“最大的贡献是发现法拉第”。法拉第原是一名书籍装订工,没有上过大学,戴维发现了他的才能,让他做了自己的助手。法拉第后来成为了著名的物理学家、化学家。
要求:请根据上述材料给你的启示,联系实际,写一篇论说文。
【2013年资格证】
总统当选不久,记者采访他的母亲:“有哈里这样的儿子,你一定十分自豪。”母亲赞同的说:“是这样的,我还有一个儿子,也同样使我自豪,他现在正在地里挖土豆。”
要求:用规范的汉语写一篇议论文;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少于1000字。
【2017年特岗】
阅读下面的材料,选好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在一节科学课上,老师正拿着一只蚯蚓讲解相关知识。一位学生突然问蚯蚓是什么味道,老师抱歉的说不知道,因为从来没有尝过。这位学生接着问可不可以尝尝,老师说当然可以。学生又问尝了能否加分,老师告诉他当然能。于是,这位老师把蚯蚓洗干净尝了一口,并把蚯蚓的味道讲给大家听,引起同学们的一片惊叹。老师表扬了这位学生,并给他“创造力表现”一项加上10分。后来,这位学生成为了著名生物学家。
(一)解释
赏识是因认识一件事物的价值而赞赏。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赏识是关注孩子的优点,让孩子觉得“我能行”。赏识是多肯定,少否定;多鼓励,少泄气;多赞扬,少斥责。
(二)引言
赏识,是被乌云笼罩的天空中透出的一缕阳光;赏识,是寂寞萧条的冬天里的一声鸟鸣;赏识,是美妙动人的乐谱里的一个音符。学会赏识,换来的是学生辉煌的成就,自身的信心。
(三)立意
总分关系:
赏识是一种激励,点燃学生内心的希望;
赏识是一种关爱,激发学生内在的勇气;
赏识是一种桥梁,满足师生交流的渴望。
因果关系:
成绩差,只是我缺少学习的方法,需要老师的耐心辅导。
爱捣蛋,只是我渴望长辈的关注,需要老师的欣赏目光。
人缘差,只是我有没打开的心门,需要老师的循循善诱。
(四)结尾
作为教师,只有赏识,才能发现你“教鞭下的瓦特,冷眼里的牛顿,讥笑里的爱迪生”。做一个懂得赏识的教师,给学生一个腾飞的天空。
(五)真题
【2013年上半年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 综合素质(中学)】
总统当选后不久,记者采访他的母亲:“有哈里这样的儿子,你一定感到十分自豪。”母亲赞同他说:“是这样。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也同样使我感到自豪,他现在正在地里挖土豆。”
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一篇议论文;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少于1000字。
(六)理论论据
1.表扬学生极其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劣迹高明得多。——卢梭
2.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解放孩子,相信孩子。——陶行知
3.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戴复古
4.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罗丹
5.了解一滴海水,就是了解大海的前奏;了解一个孩子,就是了解生命的前奏。
6.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7.“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陶行知
8.称赞不但对人的感情,而且对人的理智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列夫·托尔斯泰
9.要改变人而不触犯或引起反感,那么,请称赞他们最微小的进步,并称赞每个进步。——卡耐基
10.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美来。——罗丹
11.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不埋怨庄稼;相反,总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孩子学习不行时,许多家长却一味指责。有没有想过自己的责任,在自己身上找一找原因呢?
12.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学生不可爱。——冰心
(七)事实论据
1.达尔文
达尔文小时候是一个喜欢“说谎”的人,当他捡到一块形状奇怪的石头,他就会煞有介事地对同学们说:“这是一枚宝石,可能价值连城。”同学们往往哄堂大笑。
有一次,达尔文在泥地里捡到一枚硬币,他神秘地对姐姐说:“这是一枚古罗马的硬币。”姐姐接过来一看,发现这分明是一枚十分普通的18世纪的旧币,由于受潮生锈,显得有些古旧。姐姐非常恼火地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希望父亲教训达尔文,让他改掉说谎的坏习惯。谁知,父亲听了以后,若无其事地对女儿说:“这怎么能算是撒谎呢?这正说明了他有丰富的想象力。说不定有一天他会把这种想象力用到事业上去呢!”结果,达尔文真的把他的想象力用到了事业中,完成了《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论。
2.一句话改变学生的命运
“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一定会是纽约州的州长”,一句普通的话,改变了一个学生的人生。此话出自美国纽约大沙头诺必塔小学校长皮尔保罗之口,话语中的“你”是指当时一名调皮捣蛋的学生罗杰·罗尔斯。小罗尔斯出生于美国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这里环境肮脏、充满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汉的聚集地。因此,他从小就受到了不良影响,读小学时经常逃学、打架、偷窃。一天,当他又从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校长皮尔保罗将他逮个正着。出乎意料的是,校长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诚恳地说了上面的那句话,并给予语重心长的引导和鼓励。当时的罗尔斯大吃一经惊,因为在他不长的人生经历中只有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以成为五吨重的小船的船长。他记下了校长的话并坚信这是真实的。从那天起,“纽约州州长”就像一面旗帜在他心里高高飘扬。罗尔斯的衣服不再沾满泥土、语言不再肮脏难听、行动不再拖沓和漫无目的。在此后的40多年间,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51岁那年,他终于成了纽约州的州长。
3.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4.列夫·托尔斯泰
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外面打猎,无意中在松林里捡到一本《现代人》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被一篇名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小说的作者只是一个无名小辈,但屠格涅夫却十分欣赏,钟爱有加。屠格涅夫四处打听作者的住处,得知作者两岁丧母,七岁失父,是由姑母一手抚养长大的。屠格涅夫找到作者的姑母,姑母很快就写信告诉自己的侄儿:“你的第一篇小说在瓦列里扬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大名鼎鼎、写《猎人笔记》的作家屠格涅夫逢人就称赞你。他说如果这位青年人能够继续写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
该作者惊喜若狂,原本不敢有想当作家的妄念,现在由于名家屠格涅夫的欣赏,竟一下子点燃了他心中的火焰,使他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的价值,于是一发而不可收拾地写了下去,最终成为世界级的艺术家和思想家。他就是《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的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屠格涅夫的欣赏和喝彩产生了积极的效果。由于他的欣赏,改变了一个普通作者的命运,使世界上多了一位文学大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的欣赏和赞美,能够鼓舞和激励他人,加倍努力,继续前进,不断取得新的成功。
(八)范文
赏识——心灵交汇的桥梁
生活中其实并不缺少千里马,缺少的是欣赏千里马的伯乐;生活中其实并不缺少伯乐,缺少的是拥有欣赏的心灵;生活中其实并不缺少美丽,缺少的是欣赏美丽的眼睛。俗话说:“沒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因此,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师都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尤其是“学困生”。
赏识在于发现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激励其进步。“赞扬学生极其微小的进步,比嘲笑其显著的劣迹高明。”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发展他们的积极因素。从这一点入手,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斗志,鼓足学生前进的勇气,从而达到转化学困生的目的。
赏识在于通过客观鼓励的评语,增强学困生的自信。评语是对学生进行评价的重要一环,也是实现师生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传统的操行评定忽视了教育民主,忽视了学生的个性。教师无形中将学生分为“好”与“差”,无形中使优生更好,差生更差。为此,教师应尝试将传统的操行评定改为正面引导的赏识性评语,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信,受到激励。如在批改学生作业时,有意在批改完之后加上一两句饱含感情的评语:“你真棒!”“加油!”“你进步了!”“老师赞赏你的好学精神!”“你是好样的!”等等。这样做,不仅是对学生完成作业的肯定,而且也是对他们的鼓励和促进。特别是学困生,他们会为此而兴奋,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提高他们学习的勇气。
赏识源于发自内心对学生的钟爱,对教育事业的挚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同样也可以说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作为教师要能够尊重自己的学生,赏识自己的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尊重学困生,赏识学困生。教师要多去了解学困生、关心学困生、寻找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这样一来自然就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消除了学困生们的逆反心理。
赏识是一座桥梁,是精神相融、心灵交汇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转化学困生的绿色通道。在这条通道上,教师只有把“师爱”洒向班级的每一位学生,当爱流入学生心田时,便会化为对知识的渴求和对老师的尊敬、对同学的友爱。这种爱必然会得到美丽的回报,这种爱是转化学困生的灵丹妙药。
主题六 实践
(一)解释
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一切客观物质的社会性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基础和动力。实践需要个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克服内外困难。通过丰富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检验理论。
(二)引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不断地严格要求自身、勇于实践、敢于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克服内外困难,时刻做到理论联系实践,是教师不断成长的必经之路。
(三)立意
因果关系:
加强理论联系实践,有助于教师深刻理解理论知识,不断深化,提升知识素养、道德素养。
加强理论联系实践,有助于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克服困难,严格要求自身,及时反思,不断成长。
加强理论联系实践,有助于教师与学生及时深入的沟通,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四)结尾
在实践中领悟,理解真谛;在实践中磨炼,增强勇气;在实践中成长,追求卓越。勇于实践、敢于实践、善于实践,严格要求自身,才能不断成长壮大。
(五)真题
阅读下面的内容,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一个小男孩和父亲去钓鱼,他钓到了一条大鱼,父子俩都很喜欢,可是父亲突然发现,还有几个小时才到开放捕捞的时间,尽管没有人看见儿子钓到了这条鱼,父亲还是坚决地让孩子遵守规定,把鱼放回湖里。小男孩当时非常难过,但最终按照父亲的话去做了。多年之后,小男孩已长大成人了,每当他遇到道德难题,他就会想起父亲的告诫,那就是:“道德实践起来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就常常受到类似钓鱼这件事情那么具体而严格的教育,也许会获得更多的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六)理论论据
1.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朱熹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3.力行而后知之真。——王夫之
4.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魏源
5.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毛泽东
6.只有实际生活中可以学习,只有实际生活能教训人,只有实际生活能产生社会思想。——瞿秋白
7.实践,是个伟大的揭发者,它暴露一切欺人和自欺。——车尔尼雪夫斯基
8.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
9.一个人的经验是要在刻苦中得到的,也只有岁月的磨炼能够使它成熟。——莎士比亚
10.一个人假如不脚踏实地去做,那么所希望的一切就会落空。——摩路瓦
11.坚硬优质的钢条,是经过千锤百炼而成的;瑰丽美观的贝壳是经过水冲日曝而得的。我们的意志和毅力也必须在火热的斗争中接受严峻的考验,去经受长期的锻炼。——加里宁
12.绝不要再谈论一个好人应该是怎样的一种人了,就去做这样的一个人吧!——安顿尼诺
(七)事实论据
1.杨震暮夜无知
东汉时,杨震赴任东莱太守时途经昌邑,被他推荐为昌邑县令的王密夜晚前来拜见,想送他十斤黄金,杨震拒绝了。王密说:“暮夜无知。”杨震义正词严:“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而返。同是暮夜无人时,同样面对十斤黄金,杨震慎独自律,不为金钱所动,从而留下千古美谈。
2.“一个人的长征”
2005年感动中国的王顺友,一个普通的乡村邮递员,就是当代道德实践的典范。他一个人20年走了26万多公里的寂寞邮路。虽然生存环境和工作条件十分恶劣,但他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达100%。他说:“保证邮件送到,是我的责任。”在漫漫“孤独之旅”上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在“一个人的长征”中,他服务无数山里人的执著,为人类创造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3.许衡渴不摘梨
元代大学者许衡一日外出,天气炎热,口渴难耐,恰好路过一颗梨树,来往行人纷纷摘梨解渴,但是只有许衡一人不为所动,虽然他对梨充满了渴望,但最终他只是咽了咽口水,便继续低头匆匆赶路。别人问他为什么不摘个梨子解解渴,他说:“不是自己的梨,怎么能随便乱摘呢?”行人便嘲笑他迂腐:“世道如此乱,谁还管是谁家的梨呢。”他只回答道:“桃李无主,我心有主。”
(八)范文
尚德笃行,青春筑梦
实践、笃行一直是中华民族所提倡的传统美德,我国大思想家朱熹曾说过:“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这便告诫我们对于任何事情,不仅要明白,更重要的便是克服内外困难,深刻地执行。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明了。而实践不仅仅需要知识层面的实践,道德层面的实践也是个人成长、实现梦想必不可少的。
在实践中加深对道德的理解和内化,创造宝贵精神财富。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个人道德修养的提升,也必然需要在实践中形成。2005年感动中国的王顺友,便是在工作实践中,通过自身小小力量谱写了“一个人的长征”。王顺友仅仅是一名普通的乡村邮递员,生存环境和工作条件十分恶劣,但他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达100%。他说:“保证邮件送到,是我的责任。”在漫漫“孤独之旅”上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他一个人20年走了26万多公里的寂寞邮路。在“一个人的长征”中,他服务无数山里人的执著,为人类创造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不愧是当代道德实践的典范。同王顺友一样,我们只有通过工作的身体力行,明白何谓爱岗敬业;通过每一次犯错、改正,明白何谓宽容;通过不停地改进,明白何谓工匠精神;通过一次次在小事中严格要求自己,明白何谓慎独;通过一次次克服困难,明白何谓坚持……爱岗敬业、宽容、慎独、坚持、奉献等这些都是传统的中华美德,早已根植于每一位中国人的血液,但是只有在真正实践中,在每次深刻执行中,才能够有深刻的理解,并且才能够真正使这些美好品质得以发扬光大,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实践过程中充满各种诱惑、各种困难。要有拒绝诱惑、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许衡“渴不摘梨”的故事耳熟能详,元代大学者许衡一日外出,天气炎热,口渴难耐,恰好路过一颗梨树,来往行人纷纷摘梨解渴,但是只有许衡一人不为所动,虽然他对梨充满了渴望,但最终他只是咽了咽口水,便继续低头匆匆赶路。别人问他为什么不摘个梨解解渴,他说:“不是自己的梨,怎么能随便乱摘呢?”行人便嘲笑他迂腐:“世道如此乱,谁还管是谁家的梨呢。”他只回答道:‘桃李无主,我心有主。”在面对诱惑和劝说的时候,依然能够坚持本心,克服诱惑,这才是真正地笃行,真正的实践。《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也规定了教师不能进行有偿家教、兜售教辅资料,这便是要求教师在工作岗位上能够克服金钱的诱惑,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廉洁执教、奉献学生。
著名教育学家加里宁曾说过:“坚硬优质的钢条,是经过千锤百炼而成的;瑰丽美观的贝壳是经过水冲日曝而得的。我们的意志和毅力也必须在火热的斗争中接受严峻的考验,去经受长期的锻炼。”如果要做一位合格的、优秀的人民教师,必然也要坚持这样的信条。在实践中领悟,理解真谛;在实践中磨炼,增强勇气;在实践中成长,追求卓越。勇于实践、敢于实践、善于实践,严格要求自身,才能不断成长壮大,才能使知识和道德多个层面得到发展,才能无限接近“优秀的人民教师”这个终其一生的梦想。
主题七 奉献
(一)解释
奉献是对自身事业不求回报、全身心的付出,也是一种不计报酬的给予。奉献是将本职工作当作一种事业来热爱,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用心善待身边每一个人,用这一份挚爱去感染身边每一个人。
(二)引言
任何工作都需要奉献精神,对于教师工作而言尤其重要。教师的奉献精神要求教师要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都全情投入。
(三)立意
总分关系:
奉献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奉献不是获得轰轰烈烈的结果,而是日复一日的坚守和付出。
(四)结尾
奉献精神源于对工作的热爱和投入,自古对教师的认识便是春蚕、蜡烛,而新时代下,对教师的职业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奉献精神更是激励了每一位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在每一个平凡的讲台上,燃烧自身微弱的力量绚烂更多美丽的人生。
(五)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诗词除外,文体不限。
2014年3月17日晚,周口市郸城县秋渠一中校长张伟连续工作三个昼夜,因过度劳累突发脑干出血,经全力抢救无效,不幸去世,年仅42岁。从教20年来,张伟同志始终奋斗在农村教育教学第一线,他常说“干教育是个良心活儿,我献身教育一生无悔”,作为一名教师,他承担两个学科以上的教学任务,爱岗敬业,知识渊博,教学艺术性强,深受学生喜爱,作为一名校长,他以身作则,科学管理,把一所落后的乡村中学办成了远近闻名的模范学校,他甘于清贫,面对高薪聘请不为所动,他被广大师生和群众誉为“践行焦裕禄精神的好校长”“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六)理论论据
1.捧着一颗心,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
2.对人来说,最大的欢乐,最大的幸福是把自己的精神力量奉献给他人。——苏霍姆林斯基
3.我愿做人梯让年轻人踏着我的肩膀攀登科学高峰。——华罗庚
4.为别人照亮道路,自己必须放出光芒——这就是人的最大幸福。——捷尔任斯基(前苏联)
5.真正的学者真正了不起的地方,是暗暗做了许多伟大的工作而生前并不因此出名。——巴尔扎克
6.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第斯多惠
7.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夸美纽斯
8.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我要飞向火热的日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灰。——巴金
9.埋在地下的树根使树枝产生果实,却并不要求什么报酬。——泰戈尔
10.我们这一代就是施肥的一代,用自己的血灌溉快将实现的乐园,让后代享受人类应有的一切幸福,这就是我们一代的任务。——李卡
11.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鲁迅
12.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为范畴。——吴玉章
13.生命的用途并不在长短而在我们怎样利用它。许多人活的日子并不多,却活了很长久。——蒙田
14.凡可以献上我的全身的事,决不献上一只手。——狄更斯
15.像蜡烛为人照明那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忠诚而踏实地为人类伟大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法拉第
(七)事实论据
1.胸怀大爱的“芹菜王妈妈”
王彩琴是学生眼中的“芹菜王妈妈”。她家有张固定的“学生床”,她的“百宝袋”里有百宝:创可贴、感冒药……她为学生煮过4000多枚生日鸡蛋,做过无数次的病号饭,出过太多没钱回家孩子的路费……胸怀大爱,执着小事。四千枚生日鸡蛋,成就师爱经典;三十年矢志坚守,铸就师德榜样。她把生活中最小的点,画成了教育最大的圆。
2.无声世界里的生命舞者
何克珍是一名舞蹈老师,她的学生是一群没有听力的聋生。作为一名平凡的特教老师,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是用她阳光般的性格,感染着每一个聋哑孩子的心,用朴实的舞姿谱写着特殊教育的真谛。无声世界,她为无助的孩子驱走彷徨;以舞为引,她为困厄的生命点亮希望。有她助力,“折翼天使”也能拥抱天空,自由翱翔。
3.大山深处的点灯人
为了让深山里的每一个孩子都有学上、有书读这个梦想,陈俊德从一个十七八岁的青年一直坚守到年近花甲、双鬓斑白。他积极探索复式班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为了保证每一位适龄儿童入学,他翻山越岭做家长的思想工作,使当地适龄儿童的入学率连年达到百分之百。一双脚,把急湍的山溪蹚遍;一颗心,把坎坷的山路填平。九公里半径的责任,四十年心血的付出。他用职业的宽度与深度,托起几代山区人的梦想。
(八)范文
鞠躬尽瘁,播撒希望
教师,一个看似平凡的职业,却又是那么的不平凡。它用爱播撒希望的种子,它用笔耕耘知识的土地,它用心血滋润学生的心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成为教师职业的形象描述,意在赞美教师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即使最后化作春泥,也是更护春。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是源于奉献,源于一种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
奉献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倡导教师做一个热爱学生、无私奉献、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的综合全面发展的教师,这也是时代对教师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生活当中,很多教师给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周口市郸城县秋渠一中校长张伟,从教20年来,始终站在农村教育教学第一线,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他常说的话语:“干教育是个良心活,我献身教育一生无悔”。作为教师,他承担两个学科以上的教学任务,爱岗敬业,知识渊博,教学艺术性强,同时作为一名校长,他以身作则,科学管理,把一所落后的乡村中学办成了远近闻名的优质学校。他甘于清贫,面对高薪聘请不为所动。他被广大师生和群众誉为“践行焦裕禄精神的好校长”“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古有“天纵之圣”孔子,以“仁义礼智”之德行教诲弟子,造就贤者无数。今有好校长张伟,为了教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从日复一日的坚守中,让众多人明白了师德的真正含义,明白了奉献的巨大力量。
奉献不是获得轰轰烈烈的结果,而是日复一日的坚守和付出。“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这句话向我们深刻地刻画了教师默默奉献在一线讲台的场景!2017年河南最美教师“芹菜王妈妈”王彩琴老师便是默默奉献中的一位。她是学生眼中的“芹菜王妈妈”。她家有张固定的“学生床”,她的“百宝袋”里有百宝:创可贴、感冒药……她为学生煮过4000多枚生日鸡蛋,做过无数次的病号饭,出过太多没钱回家孩子的路费……她又是同事眼中的“千年不老妖”。瘦小、乐观的她曾做过两次大手术,先后得过髋关节积液、心脏病、再生性障碍贫血等多种疾病。磨难让她更深切体会到生命的意义,更加坚定奉献教育的决心。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师数年如一日的教导,更离不开教师数年如一日细致的呵护。这种奉献无需煽情,更不必渲染,他们用奉献书写平凡的人生。
世界上有一种情,超越友情、爱情、亲情,那就是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之情!世界上有一种精神,无关性别、容貌、年龄,那就是老师鞠躬尽瘁的奉献!这便是:“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为范畴”!作为新时代下,即将成为教师的一员,更应该学习、发扬这种奉献精神,用汗水来播撒更多希望,用自身微弱的力量绚烂更多美丽的人生!
主题八 挫折
背景
(201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论说文。
我们的人生,就像大海里的航船,只要不停止航行,就会遭遇风险。没有风平浪静的海,没有不受伤的船。
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立意自定,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少于800字。
(一)解释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正是因为有了失败与挫折的光临,人生才真正诠释了它的意义。我们每个人都应勇敢直面挫折,向困难发起一次次进攻。在前进的道路上,用挫折来磨炼自己奋飞的翅膀,最终使自己成为人生的成功者。
(二)引言
有人说:挫折是无穷无尽的烦恼,也有人说:挫折是击倒后的眩晕,还有人说:挫折是充满坎坷的道路,而我却说:挫折是人生的一笔宝贵的财富,有阳光,必定有乌云;有晴天,必定有风雨;那么有挫折,必定有成功。
(三)立意
总分关系:
挫折是通向理想的必经之路。
有了挫折,人们才会向上。
有了挫折,我们才会更加坚信我们的毅力。
有了挫折,人生才会多姿多彩。
正反论证:
“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它对于弱者,像一块绊脚石,让人却步不前;它对于强者,却像是一块垫脚石,让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巴尔扎克曾这样说。
面对挫折,选择逃避,从此一事无成。
有人面对挫折勇敢应对,从此命运为他敞开了成功的大门。
(四)结尾
人生中的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能直面挫折。请相信人只有战胜了挫折才会明白生命的意义。正如“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请将挫折视为垫脚石吧,让我们直面挫折、战胜自我、走向成功!
(五)理论论据
1.苦难是人生的老师,通过苦难,走向欢乐。——贝多芬
2.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站起来。——张海迪
3.被克服的困难就是胜利的契机。——丘吉尔
4.人生布满了荆棘,我们想的唯一办法是从那些荆棘上迅速跨过。——伏尔泰
5.希望是厄运的忠实的姐妹。——普希金
6.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7.斗争是掌握本领的学校,挫折是通向真理的桥梁。——歌德
8.一切幸福都并非没有烦恼,而一切逆境也绝非没有希望。——培根
9.困难是欺软怕硬的。你越畏惧它,它愈威吓你。你愈不将它放在眼里,它愈对你表示恭顺。——宣永光
10.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梁启超
(六)事实论据
1.奥斯特洛夫斯基不向厄运低头
前苏联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但他不向命运低头,决心写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开始时,他口授,让人记录。后来他想老是让别人代劳总不是个事。于是,他用硬纸做成一个框子,放在稿纸上,用手摸着框子写。他忍受着疾病的折磨,咬着牙一页一页地坚持写下去。用了将近五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这部世界名著。
2.命途多舛的苏轼
苏轼,宋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他被当时“改革派”中的有些人指控“讥刺朝政”“包藏祸心”,遭到逮捕和审讯,几乎送了性命,史称“乌台诗案”。后谪居黄州。1085年宋神宗病逝,哲宗继位,高太后摄政。高太后不满新法,立即起用旧党召。司马光等回亦执政,苏轼被调回京城,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后同旧党发生分歧。他对旧党执政后,暴露出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抨击,由此,他又引起了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于是又遭诬告陷害。1089年,苏东坡再次被贬出京,出任杭州知府。1093年,高太后去世,哲宗执政,又把变法派召回朝内主政,政局发生急转直下的变化。第二年6月,苏东坡被贬得更远,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定居在惠州(今广东惠阳)。晚年过流放生活,给苏东坡又一次沉重打击,公元1101年7月26日,这位66岁的老人,终于满含悲愤离开人世,结束了他命运多舛的一生。
苏轼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就是在被贬时写出的。如:《奴娇·赤壁怀石》《篑谷偃记》《方山子传》《记承天寺夜游》《前后赤壁赋》等。
3.永不屈服的贝多芬
贝多芬,一位德国作曲家,一位被命运捉弄的人。他14岁就去乐团工作挣钱,17岁时母亲去世,26岁时又因伤寒病失去了听觉,这对于一个音乐家这无疑是最大的挫折,而他面对挫折却丝毫没有退缩之意,他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就这样贝多芬创作了举世闻名的《命运》交响曲,为后世留下了美妙的声音。
(七)范文
挫折教育
你见到过宝剑锋利的刀刃吗?宝剑的利刃是反复磨砺的结果;你闻到过梅花的香气吗?梅花的清香是经过严冬腊月寒冷的考验才发散出来的结果。人也是这样,凡在历史上有作为的人物,都是经过困难和挫折磨炼出来的。所以挫折教育是学生成长中必不可缺少的一堂课。
首先,挫折帮助学生成长。人的成长过程是适应社会要求的过程,如果适应得好,就觉得宽心和谐;如果不适应,就觉得别扭、失意。而适应就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动机、追求和行为。一个人出生时,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正是通过鼓励、制止、允许、反对、奖励、处罚、引导、劝说,甚至身体上的体罚与限制才学得举止与行为的适应和得当,学会在不同环境、不同时间、不同对象、不同规范条件下调整行为。反之,从小无法无天的孩子,一旦独立生活就会被淹没在矛盾和挫折之中。
其次,挫折可以增强学生的意志力。现在的青少年长期生活在被服务的环境中,从进小学到读大学,直到工作选择,都由父母去承受压力,因而他们对各种困难体验都不深,缺乏忍耐力,没有坚强的意志,一旦遇到挫折就被击垮了。实际上生活中许多轻度挫折,是意志力的“运动场”,当你大汗淋漓地跑完全程,克服了生活的挫折,就会获得愉快的体验。心理学家把轻度的挫折比作“精神补品”,因为每战胜一次挫折,都强化了自身的力量,为下一次应付挫折提供了“精神力量”。
再次,笑对挫折,才能收获有价值的人生。大作曲家贝多芬由于贫穷没能上大学,初出茅庐的他又被病魔缠身,不幸失去了听觉,在爱情上也屡受挫折,即便如此,他仍然顽强的与命运做搏斗,在乐曲创作事业上,他步步高升,谱写了一曲曲传世佳作,为后人所敬仰。挫折没有击退他,反而让他越挫越勇,终究让他扼住命运的咽喉,谱写了属于自己的华丽乐章。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贝多芬正是这样一位卓越的人,笑对逆境,成就了他有价值的人生。
人生就如茶叶一般,只有经过了沸水的温泡,才能展现出它生命的本色;人生就如苦咖啡一般,只有经过了重重苦涩,才能品味出它淳朴的香味;人生就如雄鹰一般,只有经过了无数次的跌落,才能练就强硬的翅膀搏击长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