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如何摆脱负面情绪,从而更好地开展教育与教学活动?

教师如何摆脱负面情绪,从而更好地开展教育与教学活动?

时间:2023-10-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摆脱了负面情绪,教师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要将“读书”与教师终身学习等理念相结合是比较好的立意。虽然我们建议大家写议论文,但并不意味着议论文只是重在论,对文章进行修饰也是必不可少的。

教师如何摆脱负面情绪,从而更好地开展教育与教学活动?

读书,教师进步的阶梯(2012)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话不仅适用于孜孜求学的学生,同样适用于教书育人的教师。对于教师来说,读书是十分有必要的,读书是其不断成长、进步的阶梯。

读书让教师的课堂“活”起来。新课程改革,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填鸭式”“满堂灌”“照本宣科”的教学活动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改变教学策略,多读书、读好书有利于教师拓宽教学思路,转变教学策略,教师在课堂上如鱼得水、游刃有余,教学活动才能高潮迭起、精彩纷呈。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让教师在享受中施教。这样的课堂何乐不为?

读书让教师的心境“平”下来。读书就像精神上的呼吸,可以平和心境,让躁动不安的心慢慢恢复平稳,让烦闷的情绪得以释放。教师的工作是繁琐的,是耗费心力的,偶尔的小情绪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控制情绪。读书最能净化人的心灵,在有情绪的时候读上一段,思绪在知识的海洋里起伏,心境在翻飞的书页里慢慢平静。摆脱了负面情绪,教师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读书的好处自不必多言,对教师来说,不仅要广泛地阅读书籍,还应当精心挑选书籍。文学名著、教育学书籍、专业书籍都应成为书单的一部分。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经历了岁月的淘洗后依然闪耀着光芒,读来可以陶冶情操,涤荡心灵。教育学理论对教学实践活动有着非凡的指导意义,也不可不读。可先从大师的作品读起,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杜威等中外教育名家的教育理论著作都可拿来读一读。当代的魏书生、于漪、朱永新、肖川等实力派教育专家的著述亦值得学习;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必然是精通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李镇西窦桂梅教学随想都是有价值的读本。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书籍是一把钥匙,带我们领略知识宝库;书籍是一扇窗户,让我们看到不一样的世界;书籍是一架云梯,让我们成长,达到新的高度……让我们亲近书本,热爱读书,与经典为友,让书香远播,享受阅读的乐趣,拥有诗意的人生

点评:

题目中给出了写作的大体方向,审题立意方面考生不会犯较大的错误。要将“读书”与教师终身学习等理念相结合是比较好的立意。

本文标题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开头引用了名言,结尾处不仅用了名言,还连续用了三个比喻,增加了文章的气势和可读性,也给文章增添了文采,同时也增强议论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本文从读书对教师有什么好处,教师应选读什么样的书两方面来行文。读书让教师的课堂“活”起来,读书让教师的心境“平”下来这样的分论点清晰明了,统一的形式也让人赏心悦目,若能在道理论证的基础上再添加一些事例就更有说服力了。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2013)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也不清楚是什么时候喜欢上这首歌的,只知道在这优美的旋律中,我总能忆起她。能成为她的学生,原来是如此幸福的一件事。曾经坠落的思想,叛逆的倔强,从她走进我生活的那一刻起,便顷刻瓦解了。她是那样平凡的一个人,同样又是那样的了不起,或许是她真诚的心感化了我。

永远都不会忘记她说过的话。她说,“叛逆每个人都有,但要学会克制,否则是要为之付出沉重的代价的。”我从她的眼里看到了真诚。于是,从那以后,她不再是个冷漠的老师了,而是个心灵交汇的朋友。

算起来,我和她并没有过多的交流。有时候仅仅一个眼神,一抹微笑,一声轻叹。似乎是心有灵犀,一切便都尽在不言中了。当然,从老师到朋友永远都存在着一个过程。

那个时候,在我看来,她是个冷酷无情的人。对于她的冷漠,更加加强了我的叛逆,抱着“人生苦短,需及时行乐”的态度和她背道而驰。有时候,我竟然看到她眼里流露得落寞地哀伤,而我却还在为自己所谓的胜利而“沾沾自喜”。

不知道有多少个这样的日子之后,她找我谈话.自然而然地,我想她可能会苦口婆心的讲一大堆大道理,也可能会用难懂的古话来讽刺我吧!对于那时的我来说是无所谓的。似乎是习以为常,便学会不在乎了。只是她竟出乎我的意料,这让我渐渐开始在意她的话。她讲述着少女时期的故事,讲述着因叛逆而付出的代价,讲述着曾经失去了很多很多。我清晰地记得她的眼神异样的空洞,她看上去那样哀伤,却又是那样无奈。那一刻,我的心也一阵阵的莫名的酸痛。原来她并不如我所想象的那样冷酷无情,她也有着使人心酸的经历。望着她那两鬓爬满的皱纹,一时间沉默无语。

我们曾把老师比喻成园丁,蜡烛,春蚕,比喻成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曾用华丽的歌词去赞美。而事实上,她们并不需要我们的歌颂与赞美,需要的只是我们好好的成长,不仅为了自己,家人,更为了我们的民族与国家。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便是她们最大的愿望。

面对这些,我们的心难道不该心存感激吗?

鲜花感恩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成长。雄鹰感恩蓝天,因为蓝天让它翱翔。而我,要感恩她,我敬爱的老师。感恩她直言不讳的教导;感恩她给予的真诚;感恩她为我的心灵寻找了开启的钥匙;更感恩她,让我懂得了感恩!

点评:

本文写了“我”慢慢转变的经历,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诚挚地为老师们献上了一首赞歌。结尾处以“鲜花”“雄鹰”喻学生,以“雨露”“蓝天”喻老师,修辞运用得当,为文章增色不少,同时连续地几个“感恩”也可以读出作者无以言表的感激之情。虽然我们建议大家写议论文,但并不意味着议论文只是重在论,对文章进行修饰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考生在掌握了议论文的写作框架思路后,可以着手练习为文章润色,贴切的论证素材、多样的论证方法、恰当的修辞手法都可以为文章锦上添花。

本文开头略显拖沓,建议考生在文章的开头尽快进入论证主题,最好是在100字以内。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2014)

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www.xing528.com)

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

教师,一个看似平凡的职业,却又是那么的不平凡。它用爱播撒希望的种子,它用彩笔耕耘知识的土地,它用心血滋润学生的心田。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成为教师职业的形象描述,意在赞美教师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即使最后化作春泥,也是更护花。这样的描述毫不为过,因为生活当中,很多教师给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古有“天纵之圣”孔子,以“仁义礼智”之德行教诲弟子,造就贤者无数。今有好校长张伟,为了教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从日复一日的坚守中,让众多人明白了师德的真正含义。

周口市郸城县秋渠一中校长张伟,从教20年来,始终站在农村教育教学第一线,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他常说的话语:“干教育是个良心活,我献身教育一生无悔”。作为教师,他承担两个学科以上的教学任务,爱岗敬业,知识渊博,教学艺术性强,同时作为一名校长,他以身作则,科学管理,把一所落后的乡村中学办成了远近闻名的优质学校。他甘于清贫,面对高薪聘请不为所动。他被广大师生和群众誉为“践行焦裕禄精神的好校长”“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教育教学和弘扬师德是中国社会文明发展的根本,教师是中国社会实现强国梦的脊梁。国家要富强,民族要昌盛,就要为教师歌唱赞歌,弘扬师德。教师节即将来临,让我们为这些依然工作在教育工作前线的园丁们道一声谢,感谢他们的辛勤付出,才有今日自己的发展,才有祖国更为昌盛的明天。

点评:

本文标题切合文意,开头既有对仗,又有排比,可谓是文采风扬,结尾的倡议生动有力,该文章很好地把握了标题、开头、结尾这三个考场作文的重要得分点,这是十分值得考生借鉴和学习的。“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好作文也不是一次写就的,因此考生在备考时需要多积累、多练笔、多打磨。

第二段中,古今对比结合,都从正面赞扬了张校长的这种行为,但我们说张校长的事迹是作文的材料,写作时可以不仅仅局限于此,古今中外的合适的论证素材皆可拿来使用。这样能更好地充实文章内容,丰富的论证材料也是一篇好的议论文的保证。感动中国人物、最美乡村教师等切合时政,又与教育、教师相关的素材应可以说是备考作文的绝佳材料。

新时代的“愚公精神”(2015)

有这样一个人,他是那样的普通,那样的平凡,却赢得了每一个村民的尊敬。71岁的农民刘大爷经常念叨:“如果哪位记者能进山来写写朱老师,路远,我愿用轿子抬他!山高,我愿用双肩背他!”而那个他,就是乡村教师朱建成。

有这样一个人,他的右腿残疾,终年冰凉,不能干重体力活儿。但教学让他看到了自己的价值,他对自己说:“我要坚持,坚持下去!”33年过去了,虽然每月工资只有900元,但他依然无怨无悔地坚持在教学岗位上,不曾有丝毫动摇。而他,就是乡村教师徐念银。

有这样一个人,坚强的面对飞来横祸和家庭变故,用柔弱的肩膀撑起一片学生的天地,撑起一个家庭上有老下有小的重担……常挂在她嘴边的话是:“我还年轻不是?勇敢地解决问题,总比懦弱地逃避要好。”而这个人,就是乡村教师卢娟。

没有丰功伟绩,没有感天动地,他们却用自己的坚强、执着与坚守,践行着教书育人的朴素信念,践行着新时代的“愚公精神”!

是的,他们就是新时代的“愚公”!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愈加多元化的今天,他们关闭了外界的诱惑,将自己的生活限定在这一方小小的天地,他们“愚蠢”吗?他们脚踏实地、辛勤付出,只能领到刚够温饱的薪水,他们“愚蠢”吗?

不!他们看似平凡,实际却谱写着人间的大爱,对孩子渴望知识的眼睛和纯真的笑颜,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字:值!是啊!课堂是“愚公们”耕耘的高山和土地,学生是“愚公们”辛勤劳动的希望和源泉。其实,在我们身边有许多像“愚公”一样的他们,如母校月光下头发渐渐发白的小学王老师,身子骨不再那么硬朗的中学任老师,还有大学里赢得同学们掌声连连的朱老师……

这些都是扎根在我们广袤的中原大地的一位位普普通通的乡村教师,一位位可爱可敬的乡村教师,他们用新时代的“愚公精神”谱写着现代教育的篇章。“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让我们为新时代的“愚公”——乡村教师们致敬!喝彩!

点评:

本文的亮点很多,如标题的设置,既切合文意,又照应材料。又如材料的选择,文中所用朱建成、卢娟两位老师的事迹就是很好的写作素材。我们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文素材也是一样,写作素材其实俯拾即是,但很多考生仍觉得提笔言之无物,这是为什么呢?一是考生积累的素材较少,二是积累了素材却不知该如何使用。课下练笔时这两处需认真下一番工夫。再比如论证的方法,文中连用两个“愚蠢吗”进行设问,下文又指出“愚公”不“愚”,这种设问论证法,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能起到不错的论证效果。

金无足赤,本文也不是十全十美的,比如对朱、卢两位老师的事迹的论证过渡得不甚自然,若能将论证材料和论证话语结合得再紧密一些就更加完美了。

德育=言传+身教(2016)

陶行知曾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德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如何开展学生的德育工作呢?我们推荐这么两种方法:一种是言传,另一种是身教。二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从古至今,教师或家长都从未轻视过孩子的道德教育。“二十四孝”小故事,《三字经》、《弟子规》等文学经典名著、《狼来了》等故事中到处可见“德育”的踪迹。它们如春风,慢慢沁润孩子的内心,将诚信、孝悌等思想根植于孩童的心灵。代代传、辈辈讲,师德道德教育常讲常新,让德育的警钟长鸣。言传更像是一剂预防针,给孩子注射后,他们就对不道德的行为有了抗体,但预防针的药效并不持久,需要定期注射。鉴于言传的非持久性,我们倡议将身教与言传相结合。

假设思想道德教育仅停留在课堂说教层面,就如同空口吃盐。当然,明智的做法应当是将盐加在可口的菜肴里,让人体充分吸收。同样的道理,口头的德育也应当加入到身教的实践中,这样才能充分保障德育的效果。试想,在三代同堂的家中,父母并不孝顺他们的爸妈,在这样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将来会孝顺自己的父母吗?另外,孩子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因此学校的德育教育也不能松懈,就如同像孔子说的那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如果说教师的语言是有声的行动,那么教师的行为就是无声的语言。教师的语言应当令学生信服,而教师的行动更应当令学生佩服。将有声与无声相结合,言传加身教,德育工作必定会事半功倍。

点评:

本文的标题运用数学符号和等式,亮出了自己的观点,指出德育应当是言传和身教的结合,这是一个较为中立的、辩证的观点。

文中还引用了陶行知、孔子关于德育的名言,借用名人的话语来论证己见,这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考生注意平时应多积累和关爱学生、因材施教、师生关系等话题相关的名人名言和写作素材,以备考场所需。本文另一个值得学习的地方是,文章不仅使用了常用的道理论证的论证法,还使用了假设论证法、比喻论证法,将多种论证方法相结合,避免了论证方法的单一。

如果各分论点再鲜明、再突出一点的话会更好。因为,有时囿于时间限制,阅卷老师并不能一字不落地通读每一位考生的文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