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河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模块一师德答案解析

河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模块一师德答案解析

时间:2023-10-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模块一师德1.教师职业道德是每个教师都应该遵守的职业规范准则,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案例中老师的行为。案例中王老师对孩子的出言不逊,对家长的不够尊重等行为与为人师表的要求严重背离。爱岗敬业原则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

河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模块一师德答案解析

模块一 师德

1.【答案要点】

教师职业道德是每个教师都应该遵守的职业规范准则,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案例中老师的行为。

(1)小李老师的做法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爱岗敬业。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志存高远,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认真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辅导学生。案例中的小李老师能够认真备课,认真讲课,获得学生欢迎。符合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2)小李老师的做法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终身学习。终身学习要求老师不断拓展业务知识,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小刘老师入教后一直努力积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创新和发展自己的教学。符合终身学习的职业道德要求。

(3)小李老师的做法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爱国守法。爱国守法的道德规范要求教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的职责权利。而小李老师让不认真听课的学生罚站,这是体罚,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权。另外,她甚至不允许不守纪律的学生听课,这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要求。

(4)小李老师的做法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关爱学生。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人格,爱护学生,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要有耐心,不讽刺,挖苦,不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而小李老师让学生罚站,并且不让学生听课都违背了这一职业道德的要求。

2.【答案要点】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分为六个方面:关爱学生,爱岗敬业,爱国守法,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和终身学习。

首先,材料中许老师的行为符合关爱学生。关爱学生要求教师要爱学生,关心学生,它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条件,只有关心和爱护学生,才能真正教育好学生。案例中这位老师对同学的鼓励,帮助学生战胜病魔都体现了这一点。

其次,这位教师的行为符合教书育人。教书育人指教师不仅仅要做到教学工作,还需要做到育人工作,对学生做好德育工作,了解学生的内心,采用各种方法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案例中许老师帮助这位同学补课,学习制作视频,都是为了使同学们更好地掌握知识。

最后,这位老师的行为符合终身学习。终身学习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的教育知识和专业知识,使得自己能够不断地应对学生身上的各种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案例中的老师年过半百还主动了解一些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新生事物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以保持和学生有共同语言,是终身学习的榜样。

3.【答案要点】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每个教师都应该遵守的职业规范准则,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案例中老师的行为。该老师违背了为人师表和关爱学生,但做到了终身学习。

首先,该老师的行为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为人师表。为人师表要求教师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而该案例中老师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在校外辅导班上课。并且,案例中老师的行为没有做到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上课迟到,举止不够文明。由于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总是有意无意地学习教师的行为。这就需要教师以身作则,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示范。显然,该老师不符合。

其次,该老师的行为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关爱学生。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而该案例中老师不关心学生为什么迟到,不尊重学生人格,对赵小明学生大声斥责、罚站,很明显违背了关爱学生的教师职业道德要求。

最后,该老师学会了终身学习,不断进行自我反思,反思是教师提高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教学反思也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师只有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效果不断地反思,及时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及时纠正,才能不断地实现自我更新。而案例中的老师最后发现了自身的问题,能够不断反思,寻找原因,体现了自我反思的重要性。

总之,我们要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做一个合格的教师。

4.【答案要点】

王老师的做法是不对的。

(1)这位老师的做法违背了关爱学生的职业道德原则。关爱学生要求老师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案例中王老师讨厌孩子,说“孩子笨”等明显违背了此原则。

(2)这位老师的做法违背了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原则。教书育人原则要求老师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案例中王老师讨厌孩子,不让孩子参加活动,没有做到诲人不倦,因材施教。也违背了新课程的基本教师观。

(3)这位老师的做法违背了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原则。为人师表原则要求教师坚守高尚情操,以身作则。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等。案例中王老师对孩子的出言不逊,对家长的不够尊重等行为与为人师表的要求严重背离。

(4)这位老师的做法违背了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原则。爱岗敬业原则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案例中甜甜作为班级学生,没有得到王老师应有的关注和辅导,对于王老师来说,这本身也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5)这位老师的做法违背了爱国守法的职业道德原则。爱国守法原则要求教师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王老师不让孩子参加活动,对家长有不当言行等违背了这一基本道德规范。

5.【答案要点】

案例中老师的有些做法正确,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中终身学习的要求。有些行为做法错误,违背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中关爱学生、为人师表和爱国守法的要求。

老师的做法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终身学习。终身学习要求老师不断拓展业务知识,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案例中老师参加教师工作后,勤学不辍,拓宽知识视野,一直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符合终身学习的职业道德要求。

老师的做法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爱国守法。爱国守法的道德规范要求教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的职责权利。而案例中老师对迟到或上课交头接耳的学生训斥并责骂,对学生心理造成了不良影响,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权和身心健康权。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要求。

老师的做法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关爱学生。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人格,爱护学生,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要有耐心,不讽刺、挖苦,不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而案例中老师对学生严厉训斥并责骂都违背了这一职业道德的要求。

老师的做法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为人师表。为人师表要求老师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而案例中老师开办辅导班,对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进行有偿辅导,属于有偿家教,违背了这一职业道德的要求。

6.【答案要点】

(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中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案例中这位数学实习教师辱骂、体罚学生的行为严重违背了关爱学生的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的师德形象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八条第四项“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条第一项“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第二款“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等规定可知,案例中该数学实习老师的行为严重违反了上述规定,属于违法行为。

7.【答案要点】

赵老师的行为违反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爱岗敬业”和“为人师表”的要求。

爱岗敬业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案例中赵老师对校内教学工作“敷衍塞责”,讲课“留一手”等行为违背了这一职业道德。

为人师表要求教师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案例中赵老师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收取课程学习辅导资料的差价,挣取不义之财;向学生家长暗示或明要礼物、礼品或礼金;有意私下挣取“光华家教辅导中心”等处的高额兼课酬金和介绍费等行为,都违反这一道德规范。

综上,相关部门应对其进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教育。

模块二 新课改

1.【答案要点】

这位老师的做法体现了对新课改的相关理念的深刻理解,值得我们学习。

(1)首先,这位老师的做法与新课改的学生观相一致。新课改的学生观中认为学生是独特的人,具有自己的独特性,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案例中,当学生的观点与课本、教师有不同之处时,这位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直接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学生,采取让学生进行讨论、比较或辨别这些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方法,达到教育的目的。

(2)其次,这位老师的做法符合新课改的教师观。新课改的教师观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学生。案例中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了自己的教育机智,因势利导,采用讨论等方法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从其他角度来理解课文。

(3)最后,这位老师的做法符合新课改的教材观。新课改理念告诉我们,教材仅仅是学生学习的“跳板”“文化中介”,并不是“圣经”,不是一定正确。案例中这位老师发现学生对教材产生了质疑,并没有打击学生或者强调教材的绝对正确地位,而是因势利导地借用学生对教材的疑问,开展讨论,从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推翻了教材的观点,真正体现了教材的“中介”作用。

综上,这位教师能深刻理解新课改的理念,在实际教学中能发挥自己的教育机智,因势利导,这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去学习。

2.【答案要点】

这位教师对于新课改的相关理念没有理解。

(1)首先,这位教师对于新课改的创新观理解不到位。新课改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观,要破除知识中心观念,破除教师权威观念,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案例中当学生出现有不同角度解读的答案时,教师反而批评学生“胡说八道”,这样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抹杀学生的创造意识,导致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敢想,不利于学生的创造性的培养。

(2)其次,这位教师对于新课改的教师观理解有偏差。新课改认为教师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民主、互动和教学相长。案例中教师将学生的新颖答案说成“胡说八道”,教师的这种做法没有做到赏识、赞赏学生,违背了新课改的相关要求。

(3)最后,这位教师对新课改的教学过程理解错误。新课改强调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重过程甚于重结果,教学要更关注人而不只是科学。案例中教师认为冰融化只能是水,只从学科知识的最普遍答案来衡量学生的回答,忽视学生情感与态度的教育,不利于学生的整体发展。

综上,这位教师的错误做法是因其对新课改的理解有偏差,这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值得所有教师反思。

3.【答案要点】

该老师无意间的行为却成为学生转变的一次契机,虽然是无意的行为,却也符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观的转变。

(1)首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要能促进学生学习。对待学生要注重尊重和赞赏。案例中老师的卡片成为了教师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种手段,变成了对学生的一种赞赏,成为学生转变的契机。

(2)其次,新课改强调教师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案例中,老师正是在研究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了学生的转变,从而知晓了“卡片”的作用。可见,教师对于教育教学的研究对学生至关重要。

(3)最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与终身学习发展。案例中该老师在发现学生的转变后及时与他的家长取得联系,并从中反思了自己的教育行为,从而加深了对新课改的理解,这充分体现了反思对于教师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教师在理解了新课改理念的基础上,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践行新课改的理念,这样可以更加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4.【答案要点】

马老师的教育行为体现了新课改的学生观,值得我们学习。

(1)首先,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材料中的晓星经常欺负同学,班上的同学都不喜欢他。但是马老师通过仔细观察,耐心指导并帮助晓星,最后晓星有所转变。这些体现了马老师把学生看作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他们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2)其次,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与成人存在巨大的差异性。材料中的晓星不知道怎么和他人相处,与同伴相处有困难,这是晓星与其他学生差异性的表现。马老师注意到了学生的这一点,并积极采取措施帮助学生。

(3)最后,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因此,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案例中马老师主动了解晓星与同伴相处的困难所在,开展班会,都是为了鼓励引导晓星与人交往。最终,晓星也不负老师和同学的期望,有了自己的好朋友。整个过程中,马老师都在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

综上,马老师的做法能很好地践行新课改理念,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5.【答案要点】

这位教师的做法不符合新课改的相关理念。

(1)首先,这位教师的做法不符合新课改的学生观。新课改认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说明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教师应该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用孩子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做法。“学生是独特的人”说明学生是完整的人,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这要求教师在关注学生知识获得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把孩子看作孩子。“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说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案例中该教师没有从孩子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只是用成人的思维简单对待孩子,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挫伤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这违背了现代学生观的观点。

(2)其次,这位教师的做法违背了新课改的教师观。新课改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强调帮助、引导和启发学生。案例中的教师在发现学生有探究蚂蚁的行为时,没有发挥自己帮助、引导的作用,反而以怀疑和斥责的方式对待学生。这不符合新课改的理念。

(3)最后,这位教师对新型师生关系的理解有误差。新课改中的师生关系要求民主平等。即指的是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案例中该教师的行为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师生关系模式,教师处于权威位置,不符合现代师生关系的要求。

综上,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教师应多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学生,从而能够成为新课改下的合格教师。

6.【答案要点】

(1)这位教师所运用的原理是建构主义教学法,综合运用了合作学习法、自主学习法和建构学习法。

(2)新课程强调重过程甚于重结果的理念,这位教师的建构主义教学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案例中赵老师先把学生分为四组,分别代表一方;然后他们各自去做自己的事情,各尽其责;最后,四组同学集中起来模拟表演自己的职责和规划等。当学生上完这一堂课时,也就完成了对巴西的认识,同时完成了对巴西经济发展的分析与规划过程。教师不需要多费口舌,同学们对巴西的概况及未来的经济发展就已经非常了解,只需简单画龙点睛地点拨、补充、评价即可。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答案要点】

(1)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双方应相互交流,相互沟通。但是在案例中,教具擦着学生,教师却没有能够及时与学生沟通,关心学生是否受伤,忽视了学生的情感。

(2)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更关注的是人而不只是学科。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案例中的教师显然忽视了被擦伤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忽视学生的感受,学生受到惊吓,未能得到及时的心理抚慰,会留下阴影,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

模块三 学生与教师

1.【参考答案】

(1)林老师无法回答学生问题,主要是因为他不具备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还因为他没有备好课,尤其是没有备好教材和学生。

(2)根据上述案例,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①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教师要完全掌握该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案例中该教师对于教材中的有关知识并没有准备到位,所以才会出现无法回答学生提问的状况。②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教师的专业知识应建立在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之上。案例中对于学生的突发问题,教师在没有准备到位的情况之下就要依靠自身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③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这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一个必备条件。教师只有在具备这些知识的前提下,才能顺利地掌握和完成一堂课的教学。④丰富的实践知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基于教师个人的经验积累,在对待和处理教育问题时体现出的个人特质和教育智慧。案例中该教师虽然刚开始无法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但是该教师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解决了这种突发状况,做到了随机应变。

2.【参考答案】

案例中的教师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巧妙地运用了教育机智,体现了较高的教育教学素养。

首先,案例中的老师具有正确的学生观,真正履行了教师职业道德素养中关爱学生的理念,充分体现了教师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学生在公开课上不愿读课文的时候,教师给学生保持沉默的权利,没有因为学生在公开课上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而去批评学生。教师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自己公开课的配合者,充分尊重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

其次,案例中的教师巧妙地运用了教育机智。在课堂上遇到一些突发事件的时候,教师沉着冷静,用自己的智慧迅速而正确地化解问题。在公开课上,学生大胆地表示自己不想读,这时候教师没有因为当着其他老师的面表达自己所想而生气或者逃避,而是因势利导,教师开玩笑一样地鼓励他,给了学生希望的“台阶”。后半节课学生积极表现,圆满地解决了问题。整个过程体现了教师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再次,案例中体现了教师良好的心理素养。当学生对老师的课堂提问提出异议,教师没有生气,反而一直微笑着面对学生,耐心等待学生之后的表现,体现了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素养。

最后,案例中教师具有高超的教育艺术。这节课是一节充满师爱的教育过程,教师允许学生犯错误,坚持正面教育,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总之,材料中老师的做法是恰当的,值得每一位老师学习。

3.【参考答案】

(1)首先,好的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堂好课的开始。该教师的教学当中,没有一个有趣的导入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注意力容易分散。

其次,教师没有处理好课堂问题行为。课堂问题行为是违反课堂教学规则、妨碍及干扰课堂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课堂中学生开始违纪现象的时候,教师没有及时处理,而是等到了问题行为扩散开来之后才来处理。

再次,教师应了解学情,布置合适的教学内容给学生。该教师所选择的测验内容不恰当,没有照顾到所有同学。这样的课堂结构是不紧凑的,导致速度快的学生先做完而没有事情做。并且该教师提前结束了小练习,让速度慢的学生心生怨气。

最后,教师应当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该教师只对平时成绩不太好的学生进行严厉地批评教育,大声呵斥,没有做到尊重学生,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学生。

(2)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做到以下几点:①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是有差异的生命个体,他们的成长需要人文关怀。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课堂开始的时候,设置一个有趣的导入环节,化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学生需要人文关怀,应给予学生关爱和理解,不应该怒斥学生。②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以其高尚的品德、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必然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③发扬教育民主。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看法,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以讨论、协商的方式解决争端,营造一个民主的氛围。该案例中,学生被批评而说出自己愤怒的原因的时候,教师应该学会倾听学生,给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的学习氛围。④正确处理师生矛盾。要能与学生心理互换,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敢于并善于自我批评。案例中有一个学生因为自尊心受到伤害摔门而出,教师应该主动找学生进行沟通,及时处理矛盾。

4.【参考答案】

(1)对两位老师的做法认同。①王老师的做法体现了师生观的关爱学生、心理相容。案例中王老师并没有因为班上的学生课间跑去看原班主任而生气,而是对学生们的感情给予充分的理解,跟学生之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②陈老师的做法体现了师生观的民主平等、教学相长。案例中陈老师在面对学生家长提出自己解题有错误时,第一反应是反思没有好好审题,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认真思考另一种解法与家长探讨。充分说明陈老师并没有站在教师权威的角度去对待学生和家长,而是虚心接受家长的意见,并在全班为自己的错误道歉,这更是体现了这一点。

(2)①建立新型的师生观。现代新型的师生观要求教师转变为学生学习和心灵的培育者,引导学生全面发展。②树立教师威信。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自身高尚的品德,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学水平等方面让学生心悦诚服。③善于和学生交往。现代教师要深入学生的精神世界,真正做到理解学生、欣赏学生、善待学生。④发扬教学民主,倾听学生意见。教师倾听学生,就是对学生话语权的尊重,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模块四 教学

1.【参考答案】

(1)材料中,教师特地搜集了使用这四种乐器的乐曲演奏片段以及与之对应的泉水的声音,通过现场播放这些音频材料等做法体现了直观性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通过教师用形象语言描绘教学对象,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

(2)好处是明显的。因为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是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的,学生的思维发展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特别是小学四年级,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从教育效果来看,运用直观手段,使所学内容形象、鲜明、生动有趣,容易巩固所学知识。

(3)运用直观性原则的要求有:①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现有条件灵活使用该原则。②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直观并不代表没有讲解,没有讲解的直观是无效的。③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要尽可能在语言上多增加些渲染力,使教学内容更加通俗易懂,能够让学生通过老师的直观言语迅速联想到相关情景,进而有利于教学。

2.【参考答案】

(1)该老师在教学工作中体现了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和启发性原则,具体如下:

第一、直观性教学原则。教师拿着用纸做的长方体盒子,让学生形成清晰表象。教师拿起剪刀,沿棱角剪开盒子、平铺的做法,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

第二、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师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

第三、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通过提问,由最初的学生一时茫然到学生探索出了新的计算方法,由浅入深,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

(2)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②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③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发扬教学民主。

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②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③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3.【参考答案】

(1)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王老师的做法。王老师的做法有可取之处,在于在教学中能够运用启发性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教学原则的应用要得法,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做到知行统一,灵活地运用教学原则,加强教学实践,做到学以致用,避免出现案例中王老师的尴尬。

(2)启发性原则的应用要求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扬教学民主。虽然该老师能够摈弃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启发诱导的方式。但是过分夸大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实际,没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王老师应该改变启发的切入角度,循循善诱,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要求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该教师在教学中考虑到了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利用了课堂中可利用的现实资源“头发、瓦片”等。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脱离了书本知识,脱离了教学任务本身,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所以,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更好地应用教学原则,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根据学生、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才能使教学发挥最佳效果。

4.【参考答案】

案例中老师通过前后两节课的不同表现,体现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进行自我反思。同时,教学过程中也体现了启发性、循序渐进、量力性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1)启发式教学。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中老师在第二堂课上,通过改变提问策略的方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纷纷举手并给出自己的答案,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老师通过对学生的逐步询问和引导来得出问题的答案,符合启发性原则的要求。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指在教学中,应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理解和掌握知识,老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材料中老师第一堂课上直接把“强项”一词拿出来让学生解释,学生无法联系自身的经验,所以无法解释。第二堂课中,教师先问学生自己的“强项”,成功地使学生将理论和实际经验联系起来,理解了“强项”的现代含义,再对比文中的“强项”,收获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循序渐进原则。指教师严格按照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进行教学。案例中第一堂课中教师的问题之所以没有得到学生回应,正是由于他直接把难题摆了出来,没有遵循由易到难的顺序。改进后的第二堂课中,老师先问了容易的问题,学生们做出回答之后再一步步地引导到目标问题,这样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们自然而然就理解了老师的问题。

5.【参考答案】

(1)案例一中的教师的行为有以下几点不妥当的地方:①延迟下课,占用学生下课的休息时间,增加了学生的疲劳感,侵犯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权;②教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自身享受延迟下课,将学生变成被动的个体;③教师无法在规定的课堂时间内教授完知识,体现了自身能力的不足;④延迟下课,会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

(2)①布置太多作业,导致学生不能享受假期,会降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②作业占用学生太多的时间,无法正常的休息,侵犯学生的身心健康权;③教师布置太多作业,体现了教师看重成绩而忽视学生全面发展;④教师的行为违背了教学原则中的因材施教原则、量力性原则、循序渐进性原则。

(3)布置课外作业的基本要求如下:①作业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要求,并要有代表性;②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③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④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

6.【答案要点】

(1)抓住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2)教学中做到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3)发扬新课改精神,给予学生激励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

其他言之有理亦可。

模块五 德育类

1.【参考答案】

(1)该老师遵循了德育过程中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的规律,运用了长善救失的原则,采用了表扬激励与批评处分相结合的德育方法。

①体现了长善救失原则的德育原则。该原则是指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以达到长善救失的目的。材料中老师能够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引导他们进步,这正体现了这一点。

②采用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相结合的德育方法。这一方法是指对待学生好的行为,通过奖励和赞许的方式给予肯定,对待不良行为,则通过批评处分等方式给予否定。材料中该老师先批评后表扬正体现了这一方法。

③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要长期抓、反复抓、抓反复。材料中学生的行为刚开始变好之后又变差,正体现出这一点。

(2)该老师的育人过程,对于我的工作来说,有以下几点启示。

①从师生关系的角度来说,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尊重信任学生,做学生的朋友。

②从学生观的角度来说,学生是完整的人,必然存在优缺点,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做到扬长避短,因材施教。

③从教师观的角度来说,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要坚持终身学习,采用合理的方式指导学生。

2.【参考答案】

(1)材料中的“我”主要贯彻了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和疏导原则。(www.xing528.com)

(2)结合材料分析如下:

①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也称长善救失原则,是指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材料中的“我”面对情绪冲动的小杨,没有强制他去给王老师道歉,而是寻找机会,充分发挥了小杨热爱体育的特长,帮助班里取得运动会的好成绩。在老师的表扬下,小杨认识到自己对王老师的失态,自己主动提出去道歉。

②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品德。材料中的“我”十分信赖学生,相信垃圾不是他扔的;十分尊重学生,没有强迫学生去接受“我”的主张,而是静待机会,加以教育,使学生主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③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材料中的“我”能够借助运动会因势利导,并且以表扬激励为主,进行了正面教育。

3.【参考答案】

(1)德育是教育者依据特定社会要求和德育规律,对受教者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

①从德育的目的看,德育的目的在于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而该班主任的行为所导致的后果很明显与德育目的背道而驰;

②从德育规律来看,德育必须遵循相关的德育规律。而该班主任用貌似公平民主的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评选出“坏学生”,给个别学生贴上“坏学生”的标签,违反了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及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等德育规律。

③从德育原则来看,德育实施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相关的德育原则。给学生贴上“坏学生”的标签,违反了导向性原则和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对于学生的错误,该班主任不仅没有进行个别教育,也没有依靠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长处帮助学生改正错误,违反了因材施教和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用全班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坏学生”,不管是对被贴上标签的学生还是对全班学生都没有任何的教育意义,违反了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④从德育的方法看,该班主任也许出发点是好的,但没有用对德育方法。作为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要学会诸如说服法、榜样法、陶冶法、锻炼法等德育方法,并灵活运用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2)德育的途径一般包括:

①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最经常、最基本途径;

②课外、校外活动也是向学生进行德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③劳动是学校进行德育,尤其是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

④少先队/共青团活动;

⑤班会、校会、周会、晨会;

⑥班主任工作。

以上几条德育途径各有自己的特点与功能,互相联系,互相补充,构成了德育途径的整体。学校应全面利用各个德育途径的作用,使其科学地配合起来,以便发挥德育途径的整体功能。

4.【参考答案】

(1)违背了疏导,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因材施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①三毛的数学老师发现了三毛的错误,没有进行个别教育,违反了疏导原则;

②该老师直接在全班同学的面前用极端的手段打击三毛,违反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和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③该老师没有针对三毛的错误进行相应的合理教育,违反了因材施教原则;

④该老师没看到三毛的优点,只看到三毛的缺点,没有利用优点作为支点帮助三毛克服缺点、改正错误,违反了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1)如果我是三毛的老师,我会秉承相关德育原则的基础上运用切合实际的德育方法对三毛进行合理的教育。首先,我会针对三毛的错误,在合适的时间采用说服法,通过讲事实、摆道理对她进行说理教育,循循善诱,使她认识自己的错误,提高认识。其次,我会帮三毛选好学习榜样,激起她对榜样的敬慕之情,引导她调节行为,提高修养。接下来,我会对她采取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相结合的方法,既要对她的错误提出批评,也要表扬她的优点和长处,做到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最后,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会适当布置教室,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品德。

5.【参考答案】

(1)材料中周老师给学生的评语体现了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长善救失以及疏导性原则。

(2)结合材料分析如下:

①教师的评语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思想品德发展的实际现状,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周老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为三个学生写出了独具个性的评语,获得了学生的积极反应。

②教师的评语体现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该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品德。材料中周老师尊重学生的个人爱好,在尊重学生个性化人生追求的同时,针对各自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意见和要求。

③教师的评语体现了长善救失原则。长善救失原则也称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学生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的消极因素,促进学生成长。在周老师的评语中总是先肯定学生的优点,然后再指出不足,做到了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同时利用学生的个人爱好,引导学生发挥好自己的特长。

④教师的评语体现了疏导性原则。疏导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周老师利用教师评语,用诙谐幽默的方式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提升了学生的认识水平。

模块六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类

1.【参考答案】

(1)通过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于老师让学生来当“代理班主任”体现出班级民主管理的思想,表现了她丰富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具体分析如下:①学生的本质属性是具有能动性和自我教育可能性的受教育对象。学校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由教师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具体教育场景选择教育内容、组织教材和教学活动,并采取一定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施加影响。于老师大胆放手,给学生以信任,让学生当“代理班主任”,给学生创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机会正是符合学生的本质属性。②班主任为组织管理而开展班级活动时,最重要的是要树立使班级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的自主活动,使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的思想。

(2)“代理班主任”所起到的良好效果。①它减轻了班主任的不少工作负担和压力,使班主任能从日常琐碎的事务中解脱出来。②它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综合素质。③它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关系,给了学生真正的信任和支持,打破了师道尊严的清规戒律。

本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教育的真正意义不仅仅在于传道授业,而且还在于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

2.【参考答案】

(1)一个班之所以会是一个乱班,跟没有形成良好的班风是密切相关的。因此,要将乱班转化为优良的班集体,就要从培养良好的班风着手。①确定班级发展的目标;②建立班级核心队伍;③建立班级的规则和秩序;④组织多样化的活动;⑤培养集体舆论。

(2)要教育转化“在野学生领袖”,首先就要对这位“领袖”有充分的了解,这是做好转化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材料中的这位“在野学生领袖”之所以能够在打架时一挥手就能一呼百应,跟他爱打抱不平,常常“为朋友两肋插刀”不无关系。其次,要充分挖掘他身上的闪光点,因材施教。作为一名教师,在充分了解这位“领袖”的基础上,就要做好教育工作,严格要求,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最后,对待这种有“领袖”气质的学生,要让他充分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转化为“正式的学生领袖”,成为教师的左膀右臂,利用其特长为班级做好事,争荣誉。

3.【答案要点】

(1)徐老师在应对偶发事件时体现了教育机智。教育机智是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是指教师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做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及时、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

(2)偶发事件处理的时候要沉着冷静地面对,机智果敢地应对,公平民主地处理,善于总结引导。

模块七 心理学

1.【参考答案】

从以上案例中可以反映出中学生人际交往的如下特征:

(1)开始对异性产生好感

由于性的成熟,中学生对异性产生了好奇和兴趣,萌发了与性相联系的一些新的情绪情感体验,滋生了对性的渴求但又不能公开表达这种愿望和情绪。所以,会常常体会到一种强烈的冲击和压抑。在这个案例中这名学生和其他两个伙伴都想引起异性的关注,这也是由于性的成熟的驱使;

(2)反抗性与依赖性并存

由于中学生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成人感,进而产生了强烈的独立意识,对一切都不愿顺从,不愿听取父母、老师及其他成人的意见。在生活中,从穿衣戴帽到对人对事的看法,常常处于一种与成人相抵触的情绪状态中。但是,在中学生的内心并没有完全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只是依赖的方式有所变化。童年时,对父母的依赖更多的是在生活上,中学生对父母的依赖则表现为希望从父母那里得到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

存在于中学生身上的反抗性非常复杂,实际上,在生活中的许多方面,中学生还是非常需要成人的帮助的,尤其是在遭受挫折的时候。在这个案例中父母告诫他,桃园三结义属于所谓的江湖义气,但这名学生还是继续执行,说是不愿听到他们这样唠唠叨叨;

(3)高傲和自卑并存

由于中学生尚不能确切地评价和认识自己的智力潜能和性格特征,很难对自己做出一个全面而恰当的估计,而是凭借一时的感觉对自己轻下结论。这样就导致他们对自己的自信程度把握不当。几次甚至一次的成功,就可以使他们认为自己是非常优秀的人才而沾沾自喜。几次偶然的失利,就会使他们认为自己无能透顶而极度自卑。这两种情绪往往交替地出现在同一个中学生身上。

针对以上的特点,利用心理学的理论,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①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②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③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④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⑤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

⑥小组辅导。

2.【参考答案】

(1)肖平的气质类型属于胆汁质,王东属于多血质,高力属于黏液质,赵翔属于抑郁质。每种气质类型的特点是:

①胆汁质:以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为特征。

②多血质:以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为特征。

③黏液质:稳重但灵活性不足;踏实但有些死板;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

④抑郁质:以敏感、稳重、体验深刻、外表温柔、孤独、行动缓慢为特征。

(2)在现实生活中,单一气质的人并不多,绝大多数的人是四种气质互相混合、渗透、兼而有之的。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气质特点,针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不仅能够顺应学生发展的本性,而且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如下:

对胆汁质的学生,教师应采取直截了当的方式,对这些学生不宜轻易激怒,对其严厉批评要有说服力,培养其自制力、坚持到底的精神,勇于进取的个性品质。

对多血质的学生,教师应鼓励他们勇于克服困难,培养扎实专一的精神,防止其见异思迁。创造条件,多给他们活动的机会,培养他们朝气蓬勃,足智多谋的优点。

对黏液质的学生,教师要采取耐心教育的方式,让他们有考虑和做出反应的足够时间,培养其生气勃勃的精神、热情开朗的个性和以诚待人、工作踏实顽强的优点。

对抑郁质的学生,则应采取委婉暗示的方式,对其多关心、爱护,不宜在公开场合下指责,不宜过于严厉的批评,培养他们亲切、友好,善于交往,富有自信的精神,培养其敏感、机智、认真、细致、高自尊的优点。

3.【参考答案】

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注意力持续时间短,自制力较差,注意力的集中水平较低。实验表明,在一般情况下,7—10岁的儿童可以连续集中注意力20分钟左右,时间长了大脑就会出现阶段性疲劳。材料中,一年级学生上午第一二节课还能够集中注意力,专心学习,而第三四节课不能够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课,这是童年期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4.【参考答案】

(1)①赵元任的优势智力是言语-语言智力,包括说话、阅读、书写的能力。他精通多种方言和外语,甚至可以用方言与人交谈。

②周舟的优势智力是音乐智力,包括对声音的辨识与韵律表达的能力。这种能力多系天赋。他虽然是弱智少年,但他多次指挥交响乐团并完成了表演。

③谢彦波的优势智力是逻辑—数学智力,指数字运算与逻辑思考的能力以及科学分析的能力。他在80年代就以优异成绩考入了中国科大的少年班。

④鲁冠的优势智力是人际智力,包括与人交往且和睦相处的能力。他善于观察和了解周围人,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2)多元智力理论对我国当前教育教学工作的借鉴作用有四点。

①积极乐观的学生观。加德纳认为,每个学生的智力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智力强项和学习风格。因此,我们应对所有的学生都抱有热切的成长希望,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智力特点,使教学真正成为愉快教学和成功教学,而不是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

②科学的智力观。长期以来,学校教育偏重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智力和逻辑—数学智力,而忽视了对学生其他智力的开发和培养。根据多元智力理论,我们必须认识到学生智力的多样性、广泛性和差异性,把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③因材施教的教学观。由于每个学生的智力都是多元的,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智力特点进行教学,要善于针对不同智力特点的学生,尤其是要根据学生智力结构中的优势智力,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④多样化的人才观和成才观。传统的观点认为,只有读了大学的人才是人才,也只有通过上大学这条路才有可能成才。而根据多元智力理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力优势,只要这一优势智力得到了合理的发展,都有可能成为优秀人才,成才的道路也应该是多样化的。

5.【参考答案】

(1)根据维纳的归因理论,能力是稳定的、内在的、不可控因素,材料中小明将他数学期中考试失利归因为能力因素,认为自己比别人笨,这样的错误归因使小明在心理上产生习得性无助。这种归因方式带来了自卑感,降低了小明在数学学习上的自我效能感,从而导致他对数学学习丧失兴趣,产生怕学数学的情绪和不愿意去学数学的倾向。

(2)①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小明进行正确归因,把数学考不好的原因归在努力程度上,让他相信,只要努力学习,数学一定可以学好的。②也要帮助小明正确分析这次数学考试失利的具体原因,重点指出可能是卷子较难(外部客观原因)和自己没有认真复习好(内部可控原因),帮助小明树立自信心。③给小明做一些数学辅导,不断鼓励他学习,使他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成功感,增强小明在数学学习上的自我效能感,使其对数学学习逐渐产生兴趣,再通过不断努力,就会提高数学成绩。

模块八 法律法规

1.【参考答案】

(1)王老师私自拆阅学生李小一信件的行为和在班会上宣读李小一信件的行为是不正确的。因为上述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9条的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2)王老师的解释不正确。虽然王老师有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职责,但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必须建立在尊重学生人格、平等相待的基础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中关爱学生的基本要求。但是老师不能借口教育和爱护学生而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本案例中王老师不适当的教育方式对学生李小一的离家出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参考答案】

(1)在这起学生事故中,学校和小强的监护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原因如下:我国《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对学生事故做了界定,即学生伤害事故是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在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了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小刚摔伤发生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内,是由于学校预防意识不强,管理措施不到位而造成的责任事故。在法律上,如果由于过错未尽职责,致使学生受到伤害的,则构成侵权行为,学校依法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父母有管教和保护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在未成年子女对国家、集体或他人造成损害时,父母有承担民事责任的义务。”小强故意将小刚推下跷跷板是造成小刚受伤的直接原因。因此,其监护人,即小强的父母应赔偿受害人的一切经济损失。

3.【参考答案】

(1)某县10余位学龄儿童和少年的家长不送无故休学的子女返校,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三条规定:“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和督促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帮助解决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困难,采取措施防止适龄儿童、少年辍学。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协助政府做好工作,督促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因此,某县人民法院根据乡政府申请,对这些家长实施了处罚,强制执行。

4.【参考答案】

(1)班主任田老师的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要求。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三十九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任何组织和个人(除父母和公安检查机关外)未经允许不得私自查阅学生的日记信件。案例中田老师随意翻阅并扣留小刚的日记并当众宣扬,属于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

(3)《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都规定学生是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具有人格尊严权和人身自由权,田老师在同学面前污蔑小刚是“花花公子”“脚踏两只船”,是一种严重的人身攻击,侵犯了小刚的人格尊严,同时还对小刚和小静的正常交往强加干涉,侵犯了学生的人身自由权。

(4)《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学生在学校拥有参加正常的教育活动权利,田老师没有任何依据就随意停小刚的课,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综上,小刚监护人对老师的诉讼请求是合理的,学校应该依据法律和学校相关制度给予田老师相应的行政处分,并向家长和学生公开道歉。

5.【参考答案】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四条规定了受教育者的义务,要求受教育者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案例中小刚和小明因为贪玩迟到了半个小时,没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没有尽到相应义务。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受教育者有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的权利。案例中王老师因为小明和小刚迟到,不准小刚和小明进教室上课,小刚和小明无法参加教育教学活动,因此王老师的做法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这条规定,侵犯学生的受教育权。

(3)《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九条规定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①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或者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违反工作要求、操作规程、职业道德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②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在负有组织、管理未成年学生的职责期间,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但未进行必要的管理、告诫或者制止的。

由此可见,案例中王老师不准小刚和小明进教室上课,致使两名学生跑到附近河边玩耍并导致小刚溺水身亡,王老师的做法违反了相关法律的规定,应该承担相应责任。

6.【参考答案】

(1)学校违反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九条的有关规定: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安全措施的应承担相应责任。

(2)教师有保护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利和尊重学生人格的义务,造成伤害事故,应当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

(3)陈某故意绊倒李某,致使李某磕断了两颗门牙,应当给予教育和纪律处分。其法定监护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模块九 综合分析类

1.【参考答案】

(1)政治老师的做法是错误的。

①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关怀。学生是正在成长的生命个体,教师应当给予关心、爱护,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材料中老师当着全班的面批评了他,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并且在日常学习中还被老师忽视。

②教师要不断了解并满足学生的需要,激发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当学生缺失性需要满足之后,才会出现成长性需要,学生才能够安心地学习。小李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才飞飞机,说明他的归属与爱的需要缺失,所以才没有安心学习。

(2)如果我是这位政治老师,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①反思自我,今后一定多关注小李,并组织班级活动,帮助小李融入班集体,满足小李归属与爱的需要,让他能安心学习。

②通过榜样示范法,在班级树立好的榜样,让学生都学习榜样的积极行为,帮助小李改正扰乱上课秩序的不良行为。

③利用发展性和鼓励性评价,在学习生活中,当小李出现好的行为时及时鼓励、表扬,并耐心教导小李,培养形成良好的行为。

2.【参考答案】

(1)教师和家长行为的失当共同造成了上述案例的发生。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有助于创造力的培养。给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由于家长抱着应试教育的态度看待此问题,认为学校重在教给学生知识,而不是培养想象力。在教育理念上,家长和校方是不一致的,故出现了冲突。

(2)执教者要敢于承认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恰当,表明自己的态度。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应该更多地联系实际,不只注重表面现象,在平时教育中要多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同时,针对城市孩子直观材料积累不足的缺陷,执教者可以在课前带领学生去动物园参观马,或者一起观看录像中的草原奔马,详细观察了解马的神态、颜色,也可以利用课件等媒体形式把一批完整的马分层逐步地讲授给大家,帮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感知。

3.【参考答案】

(1)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注意力持续时间短,自制力较差,注意力的集中水平较低。实验表明,在一般情况下,7—10岁的儿童可以连续集中注意力20分钟左右,时间长了大脑就会出现阶段性疲劳。材料中,一年级学生上午第一二节课还能够集中注意力,专心学习,而第三四节课不能够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课,这是童年期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2)首先,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应善于反思,通过反思自身教学经验,与其他老师交流经验,虚心向他人请教,养成写反思札记的习惯等反思方式。

其次,教师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教师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扩充知识储备,提高教学实践能力。从新手型教师阶段不断学习、成长,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专家型教师。

再次,树立新型的职业理念,更好地指导教育教学行为。作为一名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创新观,始终用正确的理念指导教育教学活动,了解学生的特点,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

4.【答案要点】

如果我是案例中的老师,我会这样处理这一情况:

(1)组织教学活动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感觉和感受。案例中的李老师并没有考虑到那个小男孩的具体感受,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那个小男孩的自尊心,会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如果是我,我会课前充分了解该学生,课中充分尊重该学生,课后多关心该学生。

(2)在教育活动中,要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并尊重学生的选择,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定不能阻碍学生的自主发展。所以我会接着那个小男孩的回答,让他去谈谈为什么想做一只老鼠,去表达自己的观点。

(3)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学生的自觉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所以在教育中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案例中的李老师在听到与众不同的具有创造性的“理想”之后,并没有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反而是对学生的“理想”进行了批评。如果是我在实际教学中,我会尊重学生的创造性,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开展教学。

5.【答案要点】

(1)该案例中教师表现出的行为是不对的。从课程、教学原理的角度分析,存在以下问题:①教师的处理方法简单粗暴,没有用新的学生观看待学生,也没有坚持新课程改革中强调尊重、赞赏的新的教学行为,伤害了学生的自尊;②教师仍然把自己视为教学活动中的唯一权威,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③教师把传授教材内容当作教学的唯一取向,忽视对学生反思、批判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的培养;④该教师缺乏一定的教育机智;⑤没有充分发挥教学的启发性原则。

(2)若我是这位青年教师,我会:①把自己视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经常思考和提问,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鼓励,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解决问题。②用新的学生观看待学生,把学生真正视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③在重视传授教材内容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对学生进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④教师需要“教育机智”。教师应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做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及时、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⑤充分发挥教学的启发性原则,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讨,保护学生的求知欲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