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蒂峰山公园:幽香庙,清幽避暑圣地

蒂峰山公园:幽香庙,清幽避暑圣地

时间:2023-10-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蒂峰幽庙庙幽香暗渺树老翠觉浓鸟闲人不惊梯陡步自重蒂峰山公园风景秀丽、清幽阴凉,是天然的避暑圣地。时有袁匡庐与举子共八人,从东莞乘船赴考,路经蒂峰山脚时,忽遇狂风大雨,缆断船毁,袁匡庐手抱桅杆,随水漂至山脚,幸保性命,但却进退不得,只好上山在碓坑处,用石头与茅草结庐而居,自名“匡庐草堂”。原有的石仔庙也得到修缮,此地从此改名为蒂峰公园。

蒂峰山公园:幽香庙,清幽避暑圣地

蒂峰幽庙

庙幽香暗渺

树老翠觉浓

鸟闲人不惊

梯陡步自重

蒂峰山公园风景秀丽、清幽阴凉,是天然的避暑圣地。据清代香山县志》记载:“碓坑在县东三十五里,有石砻石碓,是有碓坑之目。东南坡有土神,名石仔庙。左有深坑,名卖鱼林。丛树幽寂,山水之趣尤深人情。”而其源远流长的宗教历史文化则可上溯南宋之古。袁大仙人的神奇传说,林谦诗酒吟咏的名士风流,以及参天古木的苍遒浓翠,都让那里披上一层古老而神秘的面纱,透着一股缥缈而风雅的魅力,能轻易地让人着迷。

从南朗大车村西北角上山,在苍翠层染的山间,隐约可见一片瓦碧墙红的庙宇群,让人不由啧啧称奇,心生向往。走近跟前,山门牌坊,高耸巍峨,四根朱红门柱冲天而立,正中一道浅红横额写着“蒂峰公园”四个隽秀飘洒的行体大字,穗黄的飞檐琉璃瓦宛如一顶精秀小帽戴在了横额之上,透着一股飘逸悠远的气度。

蒂峰山公园的牌匾一派恢宏,尽显飘逸悠远之感

山门阶梯宽阔却陡峭,出奇地绵长,一眼望去绵延起伏。沿着阶梯而上,但见两旁树影婆娑,虫鸣鸟叫声不时入耳,顿觉此地意境清幽,出尘脱俗。随步渐上,那掩映的庙宇庭群徐徐露出真容,协天宫、袁大仙庙、山神门官、土地庙、黄大仙祠、文华宝殿、元君庙和观景台等建筑依次呈现,仿唐风格的宫殿群显得雄伟庄严,这令初来乍到的游人倍感震撼。

古老的石柱历经风雨,仍显庄严。柱上蛟龙飞跃,形态逼真,引得游人啧啧称叹

这片庙宇的起源也极具神话色彩,据史料记载,宋时,蒂峰公园前面的坑山一带曾是一片汪洋,坑山却是树木繁茂成林。时有袁匡庐与举子共八人,从东莞乘船赴考,路经蒂峰山脚时,忽遇狂风大雨,缆断船毁,袁匡庐手抱桅杆,随水漂至山脚,幸保性命,但却进退不得,只好上山在碓坑处,用石头与茅草结庐而居,自名“匡庐草堂”。(www.xing528.com)

由于袁匡庐精通岐黄之术,自此刀耕火种,逐渐与各村落的村民熟悉起来,务农兼医,为当地百姓治病解忧,甚得民望。他去世后,后人修墓立碑,其居住的草堂也被保存,此后草堂亦时有破损,而人们却屡烂屡修。后来由粤北南迁的居民就住在碓坑附近,这就是后来的大车村。村民常去拜祭,住在周围的渔民、村民也常来求神问卜。不久之后,有人用大小不等的石头砌成一间神庙,前往供奉的人便多了起来,从此这个地方被称为石仔庙。至清道光年初,村民又集资建四角凉亭式纪念室,光绪年间再次重修。

经历世事沧桑,昔日朴素的草堂小庙虽几经重修,终究还是抵不住岁月的磨洗,古迹毁倒,殊为可惜。那些对故土有着深厚情感的后人,不愿这山间灵气就此逝去,再次集资筹建,最终将一度毁于战火与动乱中的古迹和林木逐渐恢复,延续这份仙缘。如今所见的庙宇群由肖耀坤等香港同胞筹建,散布山间的五座小亭等设施则是林润新等乡亲捐建。

走近大殿,但见香火萦绕、缥缈四散,落魄书生袁匡庐已化身为端坐神坛的袁大仙,有信徒跪拜其下,低头祈祷,神情虔诚而宁静

“神仙福地真人府,名士骚肠古佛心。”仁者乐山,这一片风水山林自古便能吸引文人墨客、贤良闻达到此避暑吟游,其中最出名的要数大车村名士林谦。

林谦生于清乾隆末年,从河北卸任知县后,他回到家乡,创办云衢书院、设立义仓、筹建榄边墟、设立“四都普惠善堂”、组织乡民对抗匪盗等,是本地深孚众望的“乡贤”。年轻时,他常与知名的文人在此展卷品读、吟诗作赋,组成名噪一时的“八子吟社”,建立“廉让山房”。这片山林也在众多骚人墨客的渲染下成为一时的风景名胜。1936年,在时任县长杨子毅的授意之下,“八子吟社”和“廉让山房”被重修为林乡贤公家庙。原有的石仔庙也得到修缮,此地从此改名为蒂峰公园。

公园内,古树峥嵘,苍翠挺拔,遮天蔽日,可谓“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有1934年植树节种下的万年荫树、秋枫,有1945年重修石仔庙时栽植的石栗,而更久远的则是清咸丰年间出自“八子吟社”之手的白兰花、高山榕、细叶榕、荔枝等,而远近闻名的 “林乡贤公家庙”就坐落在这片古木环绕之地。在林乡贤公家庙的内柱上,留有民国著名书法家于右任的手迹:“洁清静穆之地,齐肃恪恭其容”,庙内装裱了数幅“八子”诗作及一些石刻诗句,依稀可领略当年“八子”吟对的风采。

庙宇群后面,修有登山梯道,曲折蜿蜒,通向山顶的润新亭。后山植被丰富,主要有马占相思、大叶相思、樟树、荷木等乡土阔叶树,其中零星分布有马尾松、湿地松桉树。近年来,又大面积种植了枫香、山乌、山杜英、土蜜树、海南蒲桃、铁冬青、尖叶杜英等随季节变化的树种,营造出红绿相衬、层林尽染的景象。

古色古香的庙宇在古树的环绕之下,更显古老

山顶上的润新亭朴实无奇,亭内立碑,著有亭记,记载了袁匡庐游览时写下的诗句:“碓舂珠瀑琴无谱,坑泻濂泉画有声。”可知当时可见碓坑瀑布、石碓石杵的自然景观。如今登亭远望,只有山下村庄的幢幢楼舍、厂房,碧绿的田园,澄清的山塘,带状的公路,那些原本秀丽的景致,只能通过袁匡庐及林乡贤公家庙所藏的诗词篆刻中想象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