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二份大臣答书,多为简要的回复,基本上属于表态型和简评型,鲜少对神灭问题的深入论证。不过,也有为数不多的大臣沿用梁武帝以儒证佛的方法,在儒家和道家经典中寻找更多的线索,来论证灵魂不灭历来植根于本土核心价值体系中。
司农卿马元和引用《易》中“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以及《孝经》中“生则亲安之,祭则鬼享之”的文句,说明上述报应思想和祭祀行为,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三世不灭,但已彰显了精神永存的形神观。
领军司马王僧恕引用《左传》中两个故事,一是为齐襄公杀死鲁桓公反遭灭口的彭生,化身为大豕,在齐侯射猎时吓坏齐侯的复仇故事。另一则是《左传·宣公十五年》所载鬼魂报恩的故事:魏武子很宠爱一妾,当他生病时,吩咐魏颗把她嫁了,而病入膏肓时又说让她殉葬。魏武子死后,魏颗把魏武子的爱妾嫁了,理由是,这是魏武子神志清醒时的意愿。后来,在秦晋辅氏之役中,一个老人用草绳把秦国的大力士杜回绊倒,魏颗便生擒杜回而立功。晚上,魏颗梦见了那个老人,老人说自己是魏武子爱妾的父亲。王僧恕还引《尚书》中“祖考来格”以及《周礼》中“若乐九变,人鬼可得礼矣”的记载,说明“神明不灭,著之金口”,是铁板钉钉的事。
五经博士明山宾答书中说,《诗》中称“三后在天”,《庄子·秋水》篇记庄子与惠子在濠梁之上讨论游鱼之乐,老子《道德经》中称“其鬼不神”,《乐记》中有“明则有礼乐,幽则有鬼神”,所有这些,都明确指向灵魂不灭。(www.xing528.com)
五经博士沈宏引《礼》云:“非类弗歆,祭乃降祉。”说明祭祀时先祖的灵魂会降临凡间。光禄勋颜缮指出,《尚书》中说:“魂气无所不之。”佛经则说:“而神不灭。”说明儒家和佛教在神不灭思想上有着惊人的一致。
通直郎庾黔娄答书找到了新的线索——《祭义》云:“入户忾然,必有闻乎,其叹息之声。”《尚书》云:“若尔三王,有丕子之责。”《左传》云:“鲧神化为黄能,伯有为妖,彭生敢见。”他枚举了七条证据,说明人死为鬼,精神不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