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安福硬门拳的起源
1.安福硬门拳发展的基础—“桩堂”武术
安福县隶属江南省吉安市(吉安古时又称庐陵)。庐陵武术历史悠久,其多源于动荡的社会环境,纵观庐陵地区历史进程,其武术发展离不开两点:其一便是大大小小多达120起反抗斗争和农民起义。庐陵自214年便有史料记载的农民起义,而后其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数十起。其二便是源于人口迁移导致的村落权益保卫的争斗。庐陵地区山多林密,土地肥沃,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都十分适合人们生活,不断有南迁的人们在此定居。为了维护个人与村落的利益,庐陵地区的人与南迁人发生的冲突争斗数不胜数,南迁人对庐陵地区人地生疏,经常在争斗中吃亏,便请武师相教武术,庐陵人见此一一效仿,村落间便兴起大大小小的习武“桩堂”,民间的尚武、习武热情高涨,作为攻防格斗的武术在此过程中得到了飞速发展。“桩堂”武术是庐陵地区的历史文化特色,其对庐陵地区的武术发展乃至江西的武术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是江西武术文化、历史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安福地区的习武者在讲述其习武历程时,都会提及“起桩”。所谓“起桩”,便是“桩堂”中技艺高超的武师进行授徒的一种叫法,也称“教打”。“桩堂”形式的武技传播是安福硬门拳流传的主要途径,安福硬门拳的传承方式有3类:第一类是由当地每个村子的领事人牵头,根据自己村庄需要去寻找联系一位拳师(当地称把士),跟拳师商讨利益相关条件之后,然后请拳师到其村庄内教拳,教拳的时间一般为3个月。教学内容是一些简单的硬门拳套路(四门、小连等)和散手,1—2门器械(棍、板凳)。第二类是在教学过程中,如拳师发现人品与身体条件都特别好的学生,经双方同意后,拳师会收其为门派弟子,教学内容除套路、散手跟器械外,还会教授其医术(治疗跌打损伤、断骨错经等)和硬气功(金钟罩铁布衫、铁砂掌)。第三类是本着传内不传外的原则,拳师只传授给自己的儿子还有儿媳,教授内容除了以上所讲之外,还会传授其点穴功法,俗称五百钱。五百钱乃是手上功夫,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对人的穴位进行点、按、拍、打,使其经脉受阻,由此产生身体病变,五百钱在攻击时十分隐蔽不易察觉,可能一个简单的握手或者拍肩动作就已经完成了点穴。
“桩堂”武术形式独特,拳师们在“起桩”过程中,展示自己的武技和实力,赢得威望,以扩大自己的势力。有名的拳师通过“起桩”常常能招收成百上千的弟子。当然,拳师之间也会有切磋和较量,要想与名拳师切磋,必须先与其弟子过招并取得胜利。常常有败者拜胜者为师,并虚心求教的事例发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桩堂武术文化的存在,才使安福硬门拳不断地进步与发展,并在其发展过程中与优秀的中华武术进行交融。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和现代体育教育培训机构的兴起,“桩堂”武术的传播模式受到冲击。在武术文化式微的当今,“桩堂”武术形式作为武术文化的一种,具有的社会价值也渐渐减弱,许多“起桩”的师父为了生活和生存,也只有选择另寻其他的谋生门路,庐陵地区的“桩堂”在渐渐消失。但笔者认为,任何一种文化形式在时代更迭的时候都避免不了遇到这样的问题,人类社会一直是优胜劣汰的。“桩堂”武术的传播和当今社会的武术馆、跆拳道馆、培训学校和培训机构在方式上其实是相似的。笔者认为,“桩堂”武术的衰落和它的文化内涵是没有关系的,只是时代更迭,在近代武术文化的发展和传播都陷入低谷的过程中,许多武师为了生存被迫放弃了“起桩”。“桩堂”武术只是没有找到一条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途径,但其内容是丰富的,文化价值是宝贵的。
2.安福硬门拳的起源与传承
我国的传统武术除了技击技法,更注重对人、生命、自然的理解和体悟,对人的心灵德行、人格的涵养与教化。但是不可否认,传统的武术文化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如传统的武术极其重视门派。早在清朝初期,武术就已经有了内外家之分,各个门派间相互竞争、促进,相互衍生,形成了武术的繁荣,但也造成了武术的封闭性。各门派间也相互排挤,使武术的发展受到了重重限制,“桩堂”武术文化遵从各派同源的观点,不争门派长短,很多武师集各家武术于一身,熔各派精华于一炉,再走出自己的武术道路。安福硬门拳的传播得益于“桩堂”武术文化的开放。安福硬门拳因为其传承形式基本为口传身授,没有成文的武术功法典籍,所以在其传承过程中,可能存在部分失真或失传的内容。笔者通过对硬门拳传承人进行调查采访,并在当地对一些高龄武师进行采访核实,对其发展脉络进行了整体的把握与分析。
(二)安福硬门拳拳术研究
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安福硬门拳不仅仅只有拳法,由于在拳术练习过程中常会有穴位点按和跌打损伤,拳师们一般也精通医术和解穴(俗称五百钱)。硬门拳除了拳术还包括医药理论和解穴点穴手法,所以安福硬门拳的传承人将硬门拳内容概括为“医、药、打”。在桩堂武术盛行的时期,硬门拳传承人欧阳福昌是当地有名的骨科医师,他不仅拳技高超,也十分精通医理药理。(www.xing528.com)
传说中的“五百钱”乃是硬门绝学,传承之人少之甚少,基本都是一脉单传。不过也有例外,相传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如想学习此拳术要另交付拳师五百钱的学费,否则坚决不传,因此得名“五百钱”。除了其不轻易传承外,还有另一个原因是其学习难度非常之高,习练掌握要花上数年的工夫。
据硬门拳传承人介绍,硬门拳点穴手法是由明代内家拳高手单思南传于王咸来(王征南),再传于黄百家的。黄百家集其拳技撰成《内家拳法》,明代史学家黄宗羲为王征南撰写了《王征南墓志铭》,为后世研究内家拳法和王征南略历的据典。黄百家之后因所传承的拳法有所缺失,非精心研究者不能得其秘奥,且点穴之法不能单一使用,仍然需要依据拳法步骤进行施展,精通拳法,才能将点穴手法夹杂于其中使用。硬门拳点穴手法中手指点穴之法有一指点、二指点、珠子手、马蹄手、金枪手等。其他点穴方式有撞、拍、按、戳、推、托等。点穴之法也有掌拍点穴、掌按点穴、指戳点穴、指按点穴、膝盖点穴、肘拐点穴之分,掌、膝、肘相对于指点穴,创伤面大,但相较手指点穴伤势更轻。
安福硬门拳点穴手法和药理紧紧相连,除了药草洗练手掌外,解穴之法也是其他医药之法奇效的最佳见证。根据不同的点穴位置,所对应的药方也是不一致的,可见学习完整的硬门拳点穴手法、解穴方法的难度。
安福硬门拳技术动作包括桩法、步法、拳法、器械和散手等数十种套路,内容丰富,其中步法和桩法是基础练习。桩法包含起桩、马步桩、弓步桩、四门桩、连绵桩等,以四门桩为主要桩法。步法包括三角步、梅花步、闪步,其中以三角步为主要步法。拳法套路主要有小四门拳、大四门拳、小莲、金枪手、泰山推掌、狮子摇头、三连飞等,其中小四门拳为基础拳法。散手包含三十六小擒拿和七十二大擒拿。器械主要有大刀、烧火棍(1.2—1.3米)、无口柴(长约一人一手高,一端粗一端细)、单刀、板凳、牧牛叉等,器械形状独特,各具风格,练法独特。习练初期,先从桩法开始练习,再熟悉步法、手法、拳法、器械。每个阶段都有对应的套路,功法间衔接巧妙、环环相扣。
(1)安福硬门拳手型手法。安福硬门拳手法包含拳、掌、勾、爪、指。其中,拳法主要有四平拳、珠子手、摆拳等,掌法主要为柳叶掌,爪法为龙爪和虎爪,指法为金枪手和剑指。
(2)安福硬门拳步法桩法。安福硬门拳以四门桩为基础桩法,并延伸为霸王桩、金鸡独立桩、四平桩、拜佛桩等。各个桩法都有其练习奥秘和对应功法,并配合马步、弓步、丁八步、仆步、横马、骑龙步、拐步等步法进行走趟演练。
(3)安福硬门拳练功方法。安福硬门拳在练习初期阶段的功法主要有五个套路,分别为四指金刚、金枪手、泰山推掌、千学手、圆滚手。在练习过程中,除了基本的站桩和走趟子外,还加以一些辅助练习,如推砖、抓罐子、抛石锁、抓沙袋、拧棒子、倒立等,方法独特,各具特色。
安福硬门拳属于内家拳,习练过程中同样注重练气,安福硬门拳套路演练过程中多带发声,有“发声则气能专一,力自舒透,而声必起自丹田,动作得势,是因气之曼相应,勇气自增,而敌气倍馁矣”的说法,更有气功“金钟罩”“铁布衫”等功法。通过对安福硬门拳技法的研究,也能侧面印证其少林武僧传拳的说法,少林有三绝,其一为擒拿,其二为气功,其三为点穴,其中安福硬门拳的桩功与少林桩功如出一辙,气功、点穴绝手也是传统武术中少有的功法,其散手亦是少林的擒拿手。依此推断,安福硬门拳的少林武僧传拳说具有较高可信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