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统武术是指流传于民间的、传承有序的中国武术拳种流派。民间传统武术是中国武术文化整体结构中的主体部分。与目前体育领域中的竞技武术相比,民间传统武术才是中国武术的代表。我们不能完全抹杀竞技武术对武术体育化传播的贡献,但必须承认,竞技武术的传播对传统武术传播影响颇大。从“文化结构三层次说”的角度看,民间传统武术可以简单地划分为拳种套路、器械、功法的外显层,训练传承、礼仪规范的中间层,以及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的内隐层三方面。具有整体文化特征的民间传统武术才是武术文化的主体内容,浩如烟海的拳种流派才是武术文化的精华,舍此便不能完全代表中国武术。
大规模民间传统武术的保护始于20世纪80年代,由国家体委组织,历时3年。经过挖掘整理,初步查明“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拳种129种;编写各拳种的典籍《拳械录》等651万字;录制70岁以上老拳师拳艺394小时。但由于武术是以“口传身授”“师徒传承”为特征的,必须“活态”传播,以上措施并未阻止民间武术的继续消亡。该活动还组织了“献拳经拳谱、献兵械实物、献功法技艺”的“三献”活动,收集了有关文献资料482本、古兵械392件、实物29件。(www.xing528.com)
形意拳师李仲轩说得好:“武术是身体动作,必须有人教,学会以后可以自修,是无法直接自学的,不管公布了多少秘密,光有书本,也还不够。”在谈到师傅尚云翔授徒时说:“虽然尚师名声在外,但没有一个明确的拳路示人,因为学形意拳是要师傅带徒弟一个对一个地带出来的,就算写成文字全部公布,要没有实际练拳的体会,也难以明白,而且在教拳时有时做一个表情、一个动作,就能让徒弟搞懂,而转化成文字则难度太大。”在重师承、重悟道的传统武术中,武术即生活,生活即武术,武术中的“道”融入了生活,生活中的认识又在武术中体现。传统武术讲求“口传、身传、心授、心悟”,但自1912年之后开武馆以来,往往是“教拳的多,传功的少,讲招的多,传理的少”。中国武术博大精深,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人生哲学的体悟。诚如形意拳师李仲轩所说:“形意拳进入高级功夫,必定慈眉善目。什么是慈悲?这个人感知了天命,思维和常人拉开了距离。什么是悟性?悟性就是感天感地,把天地间的东西贯通在自己身上。”这便是武术传承对生命的意义所在。中国武术的传承需要学术介入—唯有正确的理解才能使武术这一民间文化的瑰宝源远流长,并最终造福全人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