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制造系统的可重组特性,根据可重组制造系统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内部组织重组、产品重组、过程重组、系统级重组、部件级重组等。根据制造系统的不同层次,其可重组性也具有层次性,如图2-1所示。
制造系统的可重组特性,根据可重组制造系统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内部组织重组、产品重组、过程重组、系统级重组、部件级重组等。根据制造系统的不同层次,其可重组性也具有层次性,如图2-1所示。[4]
1.内部组织重组
指企业内部不同组织单元间以及同一组织单元内部的重组,根据外部条件的变化,具有自组织、自适应、自优化的单元系统不断演化形成较为稳定的单元结构,单元之间的合作、协同、冲突、竞争最终形成支持整体目标的重组系统。[132]
2.产品重组
指在设计阶段由用户需求变化、原材料变化、环境变化、生命周期变化等原因而产生的产品重组。主要包括:产品变形设计(通过产品在结构、形状、尺寸等方面的一定变形适应新的需求)、产品模块化设计和多构形的全生命周期产品数据管理。
图2-1 制造系统的可重组性(www.xing528.com)
3.过程重组
指对制造系统业务过程的功能性活动及由相关活动组成的有机序列进行分析分类、整理和重组,动态改变由系统设备布局、作业计划等确定的人、加工设备等的操作时序及物流路径,[133]其目的主要是将原有的串行业务流程转变为并行业务流程。
4.加工系统重组
指以企业业务为需求适时改变加工系统形态,达到适应新的生产功能和生产能力。主要包括:系统增加、减少和更替加工设备和设备构件(加工中心、制造单元、专业设备、工装等),即物理重组;系统控制软件、物流路线的调整、升级和重新组合,即逻辑重组。
5.信息平台重组
指为保证制造系统的可重组性,构建具有可重组性的由计算机网络、系统硬件平台和软件模块等集成的信息集成平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