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气体的物理性质及爆炸理论

气体的物理性质及爆炸理论

更新时间:2025-01-18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流体的可压缩系数z定义为比容的相对变化量与压应力的改变量之比值,即由于密度ρ与比容v互为倒数,上式也可写为与液体相比,气体的可压缩系数要大得多。例如空气在一个大气压下的等温可压缩系数为10-5m2/N,而同样条件下水的可压缩为5×10-10m2/N。可见空气的可压缩系数比水的可压缩系数大4个数量级。

2.1.1.1 可压缩性

气体(流体)的可压缩系数定义为体积弹性模量的倒数。若气体微团的压应力从p增加为p+Δp,则其体积将发生相应的压缩变化,这可用比容的相对变化Δv/v来表示,流体的体积弹性模量K定义为压应力的改变量与比容的相对变化量的比值,即

上式中的负号是考虑了压力增加导致体积减小这一特性而加上的。

流体的可压缩系数z定义为比容的相对变化量与压应力的改变量之比值,即

由于密度ρ与比容v互为倒数,上式也可写为

与液体相比,气体的可压缩系数要大得多。例如空气在一个大气压下的等温可压缩系数为10-5m2/N,而同样条件下水的可压缩为5×10-10m2/N。可见空气的可压缩系数比水的可压缩系数大4个数量级。

式(2-1-3)可改写为

对于实际工程问题,一般认为,只要就必须考虑流动的可压缩性特征。由于气体的z值大,而且高速运动的气体伴随着很大的压力梯度,根据式(2-1-4),高速气体流动常会超过的低限,因此需要研究高速气流的可压缩性效应,这是气体动力学的任务。

2.1.1.2 连续性

在气体动力学中,气体被看作连续介质。微观上,所有分子都在独立地作不规则热运动,互相碰撞,其平均行程称为平均自由程。气体分子每分钟要碰撞1023~1024次,气体动力学无法研究个别分子的微观行为,只能确定大量分子的集体作用,因此宏观上把气体视为无空隙、可压缩的连续介质。把气体的热力学参数(压强p、密度ρ、温度T等)及动力学参数(如速度u)表示为空间与时间的连续函数,这样就能利用连续函数求得相关的状态参数。如果在研究过程中所研究的气体微团过小或者气体密度过低,气体的连续性假设不再成立。(www.xing528.com)

2.1.1.3 黏性

一切真实气体都具有黏性,可用牛顿黏性定律进行描述,即

式中,——剪应力(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内摩擦力),N/m2——速度梯度(垂直于流体运动方向的速度变化率),s-1

μ——比例系数,称为黏度或动力黏度。

一般来说,气体的黏度很小,在速度梯度不大时可忽略黏性的影响。

2.1.1.4 导热性

气体和固体同样具有导热性,可用傅里叶导热方程进行描述,即

其中热流密度JT(W/m2)是在与传输方向相垂直的单位面积上,在x方向上的传热速率。它与该方向上的温度梯度d T/d x成正比。比例常数Kλ用来反映输运特性,称为热导率(也称为导热系数),单位是W/(m1·K)。在高速流动时,气体对流动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可采用绝热流动进行近似处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