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结果
表6-4统计说明:通过运动处方教学实验,实验后测得的实验班级的半场运球过障碍物平均值为46.17,标准差为3.79,实验后测得的对照班级的半场运球过障碍物平均值为48.89,标准差为3.97,p<0.01。说明经过教学实验后,两个班级的运球、控球能力、协调能力等存在显著的差异。实验后测得的实验班级的原地跳投平均值为5.03,标准差为1.18,实验后测得的对照班级的原地跳投平均值为4.16,标准差为1.27,p<0.01。说明经过教学实验后,两个班级学生的投篮技术掌握能力存在显著差异。
(二)实验分析(www.xing528.com)
学生的身体基本素质的提高在平时的教学当中是“隐性”的,在同学之间不容易被察觉和进行相互比较,而篮球的基本技能、基本技术、战术的学习和掌握却是“显性”的,同学之间很容易进行比较。篮球基本技、战术学习是对篮球专业技能能力熟练程度的一种掌握,不需要学生有太高要求的身体素质等“自身条件”,学生的“自身条件”对学习和掌握篮球基本技能、基本技术、战术的影响不是很大,不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篮球基本技能以及战术的掌握和学习,而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情感认识才是直接影响学生掌握篮球基本技能、技术和战术的主要因素,运动处方这种“每组一方”式的教学形式,由于各组之间的篮球技能、基本技术、战术整体上存在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又对每组同学在完成主教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副教材内容,这就使每组之间有个横向的比较过程。例如,潜质组的同学着重讲授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基本技术,简单讲解和介绍副教材内容;基础组的同学除讲授双手胸前传球的同时还将传球与假动作结合起来进行传球练习作为副教材进行教授;提高组则将传球时机与传球的隐蔽性、传球与运球、投篮、突破等动作结合起来等内容作为副教材进行讲授和练习,这样使学生在掌握了本节课的基本内容之后又有各自不同程度的提高,避免了潜质组“吃不好”和提高组“吃不饱”的现象发生。教学过程中往往会请各组中掌握篮球基本技术和战术较好的个别学生或者“小组合”在各组之间进行技、战术示范,这种相互交流的形式会促进各组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会增强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同时也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及合作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明显感觉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求知欲望日益提高,经过3周的教学后陆续共有4名潜质组的同学和5名基础组的同学主动要求进上一组学习,教师针对该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况及组织课堂教学等各个综合因素进行考虑,同意4名潜质组同学升级和3名基础组同学陆续升级,提高组和基础组的同学没有人主动提出降级。这种相互交流和自动升降级机制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也是实验组的运球过障碍物上篮和原地跳投等测试结果与实验组之间有显著差异性的直接内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