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结果
表6-4统计说明:在课堂教学中应用运动处方教学后,测得的实验班级的台阶实验平均值为195.60,标准差为11.03,实验后测得的对照班级的台阶实验平均值为194.86,标准差为12.73,P<0.05。说明经过教学实验后,两个班级的心肺有氧耐力能力具有显著性差异。实验后测得的实验班级的肺活量平均值为4394.73,标准差为466.45,实验后测得的对照班级的肺活量平均值为4209.93,标准差为594.59,P<0.05。说明经过教学实验后,两个班级的肺活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后测得的实验班级的握力平均成绩为53.18,标准差为7.83,实验后测得的对照班级的握力平均成绩为48.07,标准差为8.39,P<0.05。说明经过教学实验后,两个班级的握力水平存在显著的差异。实验后测得的实验班级的立定跳远平均成绩为232.96,标准差为14.86,实验后测得的对照班级的立定跳远平均成绩为224.93,标准差为14.83,P<0.05。说明经过教学实验后,两个班级的下肢肌肉力量及动作协调能力存在显著的差异。
表6-4 实验后测试数据
另外,对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分别进行了实验前和实验后的比较,整体看来,实验班级的肺活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他各项测试指标实验前后存在显著差异,而对照班级的实验前后,除立定跳远存在显著差异外,其他各项指标虽然部分指数有所提高,但是差异不显著。(www.xing528.com)
(二)实验分析
在试验组实施运动处方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是按照学生自己所选的培养目标和要求来进行分组,这种根据学生的“自然条件”进行的分组,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提高学习兴趣,促使其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去。[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运动量、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等的控制,使学生靶心律向接近或者低于该组的平均指数控制范围之内(见表6-2),进行体育教学或者身体练习,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尽可能地得到快速提高,同时不会对学生的身体造成损伤。试验结果也表明,学生的心肺功能和力量素质等都有显著的提高。
另外,运动处方的实施机动灵活、针对性强,特别是加强了对学生学习兴趣及良好体育意识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特别增加和潜质组同学课上沟通和交流的时间和机会,使师生感情更加融洽,使他们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对体育的正确认识,慢慢地喜欢上体育运动,并从体育中找到成功的喜悦,体会到体育所带给他们的快乐。教师布置学生课后按照教师的要求采用篮球或者其他的运动形式进行身体各项素质的练习,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通过课后调查发现,有73.3%的学生课后能主动参加到课外体育锻炼当中去,通过对两个班级学生的实验前后组内比较表明,实验班级的差异性明显高于对照班级,这可能是由于在普通篮球教学过程中,课程的大部分时间学生在学习篮球技术或者进行内容比较简单且负荷比较小的内容,学生的肌肉力量、心肺功能等各项指标虽然有所提高,但是提高幅度不大,而实验班级由于采用了运动处方进行教学,教学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分组,并且尽可能地保证一定量的运动负荷,再者,实验班级的同学在课后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主动地以其他的方法来锻炼身体的各部分,实验班级的各项指标实验前后比较都有显著的差异,这说明在教学中采用运动处方可以积极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使学生喜欢体育运动并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显著的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