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体育课程教学实验结论与建议:运动处方教学模式

体育课程教学实验结论与建议:运动处方教学模式

时间:2023-10-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究其原因与踏板操组锻炼强度较大有关。运动处方解决了科学健身的方法问题,只有有效、合理地付诸实践,并积极反馈、调整,才能达到身心双健的目标。

体育课程教学实验结论与建议:运动处方教学模式

根据以上研究可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根据大学生体质现状及兴趣特点所选取的大学生专项健身运动处方不仅能增强学生的体质、丰富文化娱乐生活、提高生活质量,而且符合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多重动机和对体育社会多功能的需要,且锻炼的方法多样、手段灵活。建议大学生专项健身运动处方在高校推广应用并进一步研究和完善高校专项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如建立各专项运动处方教材体系、方法体系、测试体系和宣传体系,全面推广大学生参与健身运动处方的应用。[32]

第二,本书研究研制的七类专项健身运动处方,锻炼时基本部分心率是120~150次/分,且大多数学生能够适应这一运动强度,且心率越偏向高的一侧,健身效果就越有时效,如篮球组、足球组、健美操组和踏板操组运动处方对身体各素质的影响显著,特别是足球组和踏板操组锻炼后身体各素质变化显著,且均朝着有利于身体健康的方向发展。究其原因与踏板操组锻炼强度较大有关。建议此运动强度可以借鉴和推广,但要与大学生自身身体机能相适应,循序渐进,身体机能强健的,应采用运动心率的上限;相反,应采用运动心率的下限。

第三,由于锻炼的方法与侧重点不同,2个月的健身运动处方锻炼对学生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等各指标的影响是不一样的,主要反映在各实验组实验前后对比的差别显著性和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比所具有的差别显著性上;而且不同运动处方组表现出有显著性差别的项目也不尽相同,这说明不同项目的健身运动处方可以使学生达到不同的锻炼效果。例如,各专项锻炼组在锻炼后的心肺功能都得到了提高,各项素质有所提高,但除了足球组外,其他各组对耐力素质作用不大,应在各专项练习时,增加这方面的练习,如在准备活动中或在专项练习后,增加跑动的距离,由400 m—600 m—800 m—1000 m ,循序渐进;除此之外,在男子组应增加上肢力量练习,女子组应增加腹肌力量的练习。故建议健身运动处方的设计,既要注意运动项目的选择,更应关注练习内容的科学组合和练习方法的合理运用,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生达到体质均衡发展的目的。

第四,受试者通过参加健身运动处方锻炼后健身锻炼的整体效果非常明显。研究结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大学生的体质仍存在较大的发展潜力,这提示高校的体育工作者应进一步加大对学生(尤其是女生)健身意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充分调动他们健身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应广泛地应用现代化的各种途径,宣传科学锻炼的方式方法,如在网上、饭厅和教室楼道的墙壁等地方介绍运动处方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如何自我诊断、自建运动处方等。

第五,研究成果反映出专项健身运动处方的实施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效果显著,在改善人际关系、抗焦虑等方面有明显作用。在大学生中运用专项式健身运动处方,给学生带来一种不同以往的全新的教学模式,正符合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切合学生对体育运动需求的实际。建议健身运动处方的实施要达到好的心理效应,在处方的内容上应多考虑“健心效应”和改进运动处方的形式、内容、负荷强度及时间安排,应多安排一些团体活动和多人参与的活动,通过参与者之间的关系与默契配合,在运动实践中培养和改善这方面的心理能力向健康方向发展。

第六,只有针对个人的身体机能状况,科学系统地制定健身运动处方,并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健身锻炼,才能达到科学健身的目的。运动处方解决了科学健身的方法问题,只有有效、合理地付诸实践,并积极反馈、调整,才能达到身心双健的目标。运动处方的普及必将深刻地影响着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提高和发展。最后在选择健身运动项目时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有了锻炼兴趣,才能养成锻炼习惯,运动才能长期坚持下去,健身运动的效果才能最终体现出来。

[1]李佑文等.体育测量与评价[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1996.

[2]潘治贤,孙明兴.辽宁省大学生体育态度、兴趣和动机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06):122-123.

[3]李敏卿.社会体育心理与新世纪体育事业的发展[J].体育学刊,2002(04):33-35.

[4]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课题组,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的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5]杨锡让,傅浩坚.运动生理学进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9.

[6]杨勤,肖琴.定向运动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J].九江学院学报,2008(03):98-100.

[7]戴瑞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下的高校排球教学改革实验研究[J].济宁学院学报,2009,30(03):56-58.

[8]陆然.2010年荆州市成年男性体质状况研究[D].武汉:长江大学,2013.

[9]王成,李勇杰,史儒林.藏族汉族大学生体质状况的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07):946-947+953.

[10]王巧慧.浅析体育舞蹈健身价值[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8):226.

[11]刘善云,徐莉,马桂霞.“六段运动”对提高人体心肺功能和有氧能力效果的观察[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7(03):32-35.

[12]郭成吉,李生.迪斯科健身舞对老年妇女身体成分和血清脂蛋白等指标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7(03):239-240.

[13]许志琳,何忠.谈体育舞蹈在大学生社会化中的作用[J].襄樊学院学报,2004(05):91-93.(www.xing528.com)

[14]杨毅,刘家国.形体训练对女大学生体成分、形态、心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1(01):93-94.

[15]闫洪杰.处方模式教学在足球选项课中的实效性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4):71-74.

[16]赵玉翠.谈排球运动在健身中的意义及发展[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6):85-86.

[17]林华,王洪,马玉荣.有氧健身操对城市中老年女性心功能的影响[J].体育科学,2001(01):51-54.

[18]杨锡让,傅浩坚.运动生理学进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9.

[19]运动生物化学编写组.运动生物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20]陈吉棣.有氧运动、基因表达和慢性病[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2(01):61-65.

[21]韩长荣,卜瑞云.健美操对西北地区普通高校女大学生体质影响研究[J].民办教育研究,2009(04):84-87.

[22]张长俊,汪阳帆.游泳运动对中年妇女体质指数、腰臀围比值的影响[J].今日科苑,2008(04):296.

[23]崔永霞,韩东,任芳.女子有氧健美操健康减肥衡量标准浅析[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3):93-94.

[24]胡月香.国际标准舞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4):27-29.

[25]熊光.浅谈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J].新西部(下半月),2009(04):258+260.

[26]闫洪杰.处方模式教学在足球选项课中的实效性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4):71-74.

[27]杜晨.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初探[J].当代体育科技,2018,8(29):72+74.

[28]冯文杰.散打教学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影响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14):58-59.

[29]倪湘宏,刘娟妮.优秀健美操运动员气质特点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03):146-148.

[30]任保莲.走跑健身运动全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31]汪家驹,汪菱,秦泽红.大力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的建议与对策[J].体育学刊,1999(05):103-105.

[32]刘金海,张晖,孙靖宇.大学生健身运动处方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科技资讯,2016,14(35):201-20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