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田径运动训练发展的阶段

我国田径运动训练发展的阶段

时间:2023-10-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20世纪50年代初期是学习、引进、初创训练阶段这个时期,主要是学习、引进和推广苏联的田径运动技术、教学和训练理论与方法。前国际田联主席内比奥罗肯定了马俊仁为世界田径运动作出的贡献。我国田径运动总体水平还不高,在世界大赛中,我国竞技体育整体发展尚较落后。我们必须努力学习和提高田径训练理论知识水平,对田径运动员深入地进行科学化训练,争取在今后的奥运会上有新的突破。

我国田径运动训练发展的阶段

(一)20世纪50年代初期是学习、引进、初创训练阶段

这个时期,主要是学习、引进和推广苏联田径运动技术、教学和训练理论与方法。苏联格一瓦·华西里耶夫和尼·格·奥卓林主编的苏联体育学院《田径运动》教材(1953年版,刘天锡等译),以及在青岛、大连举办的田径教练员训练班,对我国田径运动教学和训练产生重要而广泛的影响。广大田径教练员结合我国实际也逐步积累了一些教学训练经验,我国田径教师、教练员徐宝臣编著的《跨栏》、李荣国编著的《三级跳远》、陈家齐编著的《推铅球》、李世荫编著的《掷标枪》等专著相继出版。我国著名跳高运动员郑凤荣以1.77米的优异成绩打破世界女子跳高纪录。

(二)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中期是总结发展形成训练理论的阶段

1958—1966年上半年,我国田径运动训练工作广泛开展起来,训练质量提高很快,田径成绩迅速提高,跨栏、跳高、铁饼等数项成绩达到世界水平,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训练经验,理论研究深入发展。60年代中期提出了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大运动量训练的“三从一大”的训练要求,这一理论虽不够严谨,也有争议,但是,它对当时乃至如今的田径运动训练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这一时期,我国一些体育科技工作者也进行了训练理论的讨论。1964年步润生发表了关于“周期性运动项目训练负荷与运动成绩的关系”的论文,同时,《新体育》和《体育文丛》杂志也开展了关于“运动训练周期性问题”的学术讨论。

(三)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使田径运动训练处于瘫痪状态,理论研究也随之停顿(www.xing528.com)

(四)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是逐步实施科学化训练阶段

1978年至今,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田径运动员频繁参加国内外比赛,学习交流机会增多,运动成绩不断提高,男子跳高、女子竞走、铅球、中长跑等项目创造了数次世界纪录并夺得一些世界冠军,积累了不少先进理论知识和丰富的训练经验与方法。同时,我国与田径相关的基础学科在深入发展,先进仪器设备进一步使用,学术研究和书刊增多,不断吸收国外田径信息,我国已逐步实施了科学化训练。1987—1999年我国集中数十位专家编写出《中国田径教学训练大纲》,并且有些田径教练员形成了自己的专项训练法。

著名中长跑教练员马俊仁将选材、训练、营养、恢复、管理等具有独到之处的大运动量训练等多种因素科学、严谨地操作,产生“综合效应”,提高运动成绩,形成了“马俊仁训练法”,1993—1997年创造了并至今仍保持的女子1500米、3000米、5000米、10000米跑的四项世界纪录。他的训练法在国内外田径训练中产生了积极、广泛的影响。前国际田联主席内比奥罗肯定了马俊仁为世界田径运动作出的贡献。

我国田径运动总体水平还不高,在世界大赛中,我国竞技体育整体发展尚较落后。我们必须努力学习和提高田径训练理论知识水平,对田径运动员深入地进行科学化训练,争取在今后的奥运会上有新的突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