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296年,岁在乙丑。庄周七十四岁。宋康王四十二年。
周赧王十九年。秦昭王十一年。楚顷襄王三年。魏襄王二十三年(卒)。韩襄王十六年(卒)。赵惠文王三年(灭中山)。齐湣王五年。燕昭王十六年。鲁湣公七年。卫嗣君十九年。中山后王五年(灭)。
孟尝君发动齐、魏、韩三国合纵伐秦,进入第三年。
赵武灵王一切准备就绪,率领倾国之兵,第八次亲征中山。
赵军攻破灵寿(今河北平山),中山后王魏尚立刻诛杀专权三十三年(前328—前296)的司马熹,又杀佞臣魏义、偃长,然后纳土降赵,被赵武灵王贬为庶民,迁至肤施(今陕西榆林)。
中山亡国,君臣离散,民众流亡。
魏属中山,共历六君:中山武公魏击(前405—前403,后为魏武侯),中山桓公魏挚(前402—前350),中山成公魏某(前349—前328),中山先王魏(前327—前310),中山嗣王魏(前309—前301),中山后王魏尚(前300—前296)。国祚一百十年(前405—前296)。
赵武灵王凯旋邯郸,大宴五日,论功行赏。
执掌中军的前太子赵章二十五岁,封为安阳君,封地代郡。既是随父征战的奖赏,也是储位被废的补偿。
赵武灵王询问群臣:“谁愿辅佐安阳君?”
赵国群臣均愿辅佐赵惠文王,不愿辅佐前太子,无人应命。
田不礼说:“我愿辅佐安阳君!更愿率领宋军,追随大王伐秦!”
赵武灵王大悦,任命田不礼为代郡之相。
赵章怒于储位被废,耻于臣事幼弟,愤于群臣势利,从此与田不礼密谋叛乱,决意夺回王位。
赵武灵王庆功封赏既毕,立刻亲率赵国骑兵、田不礼宋军、中山降军,开赴函谷关,驰援三国联军。
正在此时,楚怀王熊槐死了。三十一岁即位,在位三十年(前328—前299)。被秦昭王诱捕囚禁三年(前298—前296),客死秦都咸阳,终年六十三岁(前358—前296)。
消息传出,秦人怀惭,楚人悲愤。天下鄙视虎狼之秦。
屈原在流放地,忧愤不已,撰写了《离骚》、《九辨》、《九歌》、《国殇》等辞赋。
孟尝君把楚怀王之死,视为打破僵局的良机,命令匡章发动猛攻,一举攻破了函谷关。
秦昭王苦撑两年,仍未等到赵、宋联军袭击三国联军后路,被迫割地求和。
孟尝君不允求和,命令联军深入秦境,务必攻破咸阳,伐灭暴秦。
宋突奉宋康王之命,拜见仇赫:“赵武灵王伐灭中山,齐、魏不救,未能阻止孟尝君伐秦。大王希望相国劝说赵武灵王,归还中山之地,派人通报孟尝君:‘秦、赵、宋、中山四国,正在密谋借道卫国,阻断匡章后路。’必能迫使孟尝君停止伐秦。”
仇赫大笑:“赵武灵王并非真心亲秦。拥立秦昭王,意在使秦内乱。结秦连宋,意在伐灭中山。如今中山已灭,赵武灵王正率赵国骑兵、田不礼宋军、中山降军,西行加入伐秦。”
宋康王大惊,急召仇赫质问:“赵武灵王结秦连宋,寡人才命先生为相,又命田不礼助伐中山。如今赵武灵王突然叛盟伐秦,又胁迫田不礼以寡人名义叛盟伐秦,岂非陷害寡人?”
仇赫说:“大王不必担心秦昭王报复!孟尝君发动三国伐秦,已把秦国打回原形。赵国北驱东胡,东灭中山,拓地千里,已经取代秦国跃居天下最强。秦国步卒虽以斩首之威,长胜中原步卒,却不能战胜义渠骑兵,仅凭宣太后色诱劫杀义渠王,才把义渠逼回漠北。赵国骑兵远比义渠骑兵强大,横扫东胡骑兵、中山骑兵不费吹灰之力,击败秦国步卒更加轻而易举。如今赵、宋加入伐秦,五国联军必破暴秦。大王叛秦亲赵,必无后患。”
宋康王惊疑不定,不敢斥责仇赫欺骗自己。
曹商说:“大王不妨静观五国伐秦结果如何,然后再作决定。如今诸侯全力伐秦,中原空虚,正是大王伐滕的良机。”
宋康王采纳其策,一举伐灭了夹在宋、齐、楚之间的滕国(今山东滕州西南)。
滕成公在位二十年(前315—前296),身死国灭。(www.xing528.com)
孟尝君发动齐﹑魏﹑韩三国合纵伐秦三年,第一年攻至函谷关,第二年相持函谷关,第三年攻破函谷关。随后赵武灵王亲率赵国骑兵、田不礼宋军、中山降军加入伐秦,变成齐﹑魏﹑韩、赵、宋五国合纵伐秦。
赵武灵王十七年前向秦惠王称臣,此后不敢与秦交战,苦思破秦之策。胡服骑射以后,北驱东胡,东灭中山,拓地千里,赵国强势崛起,威震天下。
斩首计功的秦国步卒,首次遭遇胡服骑射的赵国铁骑,不堪一击,一触即溃。
赵武灵王一举收复被秦侵占的西部重镇蔺邑(今山西柳林)、离石(今山西吕梁)。
伐秦联军得到赵国骑兵之助,攻至盐氏(今山西运城)。
正在此时,魏襄王魏嗣羞愤于中山被赵伐灭,愧对父祖,惊惧而死,在位二十三年(前318—前296)。
太子魏政继位,即魏昭王。王后是齐宣王之女。
魏襄王葬于汲郡(今河南卫辉),墓中葬入《归藏》、《竹书纪年》、《穆天子传》等书,于西晋咸宁五年(279年)出土。《归藏》为孔子得之于宋,子夏携带至魏。唐宋以后,《归藏》、《竹书纪年》亡佚,《穆天子传》独存至今。
事有凑巧,韩襄王韩仓也暴病而亡,在位十六年(前311—前296)。
太子韩咎继位,即韩釐王。
秦昭王面临亡国,趁着魏、韩两国易君治丧,急忙求和,把封陵(今山西永济西南)还给魏国,把武遂(今山西垣曲东南)还给韩国,把楚怀王遗体送归楚国。
魏昭王、韩釐王急于罢兵,孟尝君被迫改变主意,接受秦国求和,失去了灭秦的唯一机会。
秦昭王三十岁,遭遇重创,幸免亡国,对天发誓:“孟尝君策动伐秦,赵武灵王、宋康王叛盟伐秦,寡人必报大仇!”
宋康王被赵武灵王欺骗,慑于赵武灵王之威,不敢罢免仇赫。又担心秦昭王报复,立刻召见曹商:“孟尝君未能灭秦,即与秦国休兵。寡人担心秦昭王报复,命你再次使秦,向秦昭王说明,田不礼叛盟伐秦,乃被赵武灵王胁迫,未奉寡人之命。”
曹商至秦,晋见秦昭王:“赵武灵王结秦连宋,宋康王受到欺骗,任命仇赫相宋,又命田不礼助赵征伐中山,希望齐、魏停止伐秦,还救中山。没想到齐、魏一心伐秦,竟然不救中山,也没想到赵武灵王伐灭中山以后,竟然叛盟伐秦,更没想到田不礼不满被宋康王罢相,竟然叛宋仕赵,出任代相。田不礼助赵叛秦,意在陷害宋康王,破坏秦、宋之盟。大王不能责怪宋康王轻信赵武灵王,因为大王也被赵武灵王欺骗,任命楼缓相秦!”
秦昭王大悦:“先生所言甚是!宋康王和寡人均被赵武灵王欺骗,寡人不怪宋康王,愿意永结秦、宋之好!”
秦昭王同样慑于赵武灵王之威,不敢罢免楼缓。
曹商返宋复命。
宋康王如释重负,重赏曹商。
孟轲七十七岁,离齐归邹已有十六年,得知宋康王灭滕,感慨万千。自己先后寄望宋康王、滕文公、齐宣王成为圣王,如今滕文公已死二十一年,齐宣王已死六年,唯有宋康王仍在倒行逆施,于是发愤著书。
庄子七十四岁,孟尝君破秦,赵武灵王叛秦。
蔺且问:“秦人虽是虎狼之性,一向无信无义,但是宣太后原是楚国宗室,秦昭王为何竟然诱捕楚怀王,囚禁至死?”
庄子叹息:“秦昭王弑兄篡位,大肆清洗宗室。宣太后又弑杀正后,大肆清洗旧臣、客卿,重用其弟魏冉、芈戎和外甥向寿。外戚干政专权,秦国宗室、群臣、客卿必然不满,疑其心向母邦,心向中原。宣太后、魏冉为了固位止谤,必须做出超常之举,最大限度出卖楚国和损害中原,因而激起中原诸侯同仇敌忾,追随孟尝君伐秦。”
蔺且问:“孟尝君破秦,夫子如何评价?”
庄子说:“当年齐威王礼贤下士,礼敬不臣天子、不友诸侯的陈仲子、匡章。孟尝君颇有齐威王之风,同样礼贤下士,礼敬不臣天子、不友诸侯的高士,十分难得。孟尝君伐楚五年大胜,伐秦三年大胜,诸侯听命,成为天下第一权相,已经功高震主,如果不循泰道,不知持盈保泰,必有后患。”
蔺且问:“赵武灵王背叛与秦十年之盟,帮助孟尝君破秦,夫子如何评价?”
庄子说:“赵武灵王拥立秦昭王乱秦以后,实行胡服骑射,北驱东胡,东灭中山;结秦连宋,叛盟伐秦,西破暴秦。可谓全局在胸,谋定后动,动必成功,功业赫赫。十年之间,赵国骑兵战无不胜,拓地数千里,取代秦国跃居天下最强。赵武灵王如今天下无敌,如果不循泰道,不知持盈保泰,也有后患。”
蔺且说:“孟尝君仅是相国,功高震主而有后患。赵武灵王乃是君主,没有功高震主之忧,为何也有后患?”
庄子说:“《老子》有言:‘祸莫大于无敌,无敌近亡吾宝。’赵武灵王天下无敌之后,举措失当,废长立幼,另封前太子赵章于代郡,重用宋国乱臣田不礼,全都埋下了重大隐患。宋康王尽管短于任用贤臣,然而长于培植乱臣。司马熹已经先乱宋国,后乱中山。田不礼也将先乱宋国,后乱赵国。”
蔺且说:“天下局势,今后又将如何变化?”
庄子说:“秦昭王囚死楚怀王,丧尽道义,遭遇重创,丧失了商鞅变法以来四世秦君东进中原所取之地。秦国一旦恢复元气,必将疯狂报复,重新东进中原。战争规模必将继续扩大,战争时间必将旷日持久,中原军民必将遭遇残暴屠戮。斩首计功的秦军步卒,天下无敌的赵国骑兵,必将进入新一轮厮杀对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