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在为人类带来巨大福音的同时,也引起越来越多人的恐慌,害怕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的破坏无法修复。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将造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冲击(图9-1)。
图9-1 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五个方面的冲击
第一,劳务就业问题。由于人工智能代替人类进行各种脑力劳动,将会使一部分人不得不改变他们的工种,甚至失业。人工智能在科技和工程中的应用,会使一些人失去介入信息处理活动(如规划、诊断、理解和决策等)的机会,甚至不得不改变自己的工作方式。2016年11月底,大疆创新推出先进的MG-IS型农业植保无人机,其飞行操作便捷稳定,使农药喷洒更加精准高效,完全进入了实用化阶段。农业植保无人机一旦投入市场,传统农民将变得没有丝毫竞争力。至2016年,富士康在中国各大生产基地安装了4万台机器人,以减少公司雇佣员工的数量,受此影响,富士康昆山园区员工数量在过去六七年间减少了6万人。
第二,技术失控的风险。2017年2月份,研究期刊《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发表的一篇论文发现,即使那些处于完全善良意愿而设计的机器人,也可能花费数年时间彼此争斗。因此,新技术最大的风险莫过于人类对其失去控制,或者是被欲借新技术之手来反人类的人掌握。美国著名科幻作家阿西莫夫(LAsimov)甚至为此提出了“机器人三守则”:一是机器人必须不危害人类,也不允许它眼看人类受害而袖手旁观;二是机器人必须绝对服从人类,除非这种服从有害于人类;三是机器人必须保护自身不受伤害,除非为了保护人类或者是人类命令它做出牺牲。为此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一方面在有限范围内开发利用人工智能。另一方面,用智慧和信心来防止人工智能技术被用于反对人类和危害社会的犯罪。而科技界关于人工智能将有可能统治人类世界的悲观理论也是技术失控的一大风险。在科幻电影《机械姬》中,就发生了机器人艾娃成功欺骗程序员杀死富翁,然后逃出实验室的失控故事。
第三,思维方式与观念的变化。人工智能的发展与推广应用,将影响到人类的思维方式和传统观念,并使其发生改变。虽然人工智能系统知识库的知识是不断修改、扩充和更新的。但是,一旦专家系统的用户开始相信系统的判断和决定,那么他们就可能不愿多动脑筋,并失去对许多问题及其求解任务的责任感和敏感性。过分地依赖计算机的建议而不加分析地接受,将会使智能机器用户的认知能力下降,并增加误解。因此,人工智能一方面解决了人类工作生活中的许多麻烦,一方面也对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观念变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人工智能使无人驾驶、机器人医疗、刷脸技术等越来越融入我们的生活,传统的这些只能依靠人类自己思想是不是也在逐渐转变,并不断去接受这些新的思维呢。(www.xing528.com)
第四,引发法律问题。人工智能的应用技术不仅代替了人的一些体力劳动,也代替了人的某些脑力劳动,有时甚至行使着本应由人担任的职能,这就免不了会引起法律纠纷。比如,医疗诊断专家系统如若出现失误,导致医疗事故,怎么样来处理,开发专家系统者是否要负责任,使用专家系统者应负什么责任等。2015年7月,大众汽车位于德国Baimatal工厂就发生了一起意外事故,21岁的外包工人在安装和调制机器人的时候,机器人突然伸手击中工人的胸部,并且将其挤压向一块金属板,工人抢救无效,最终在附近的一家医院中死亡。虽然这起事故发生的原因不能全部由机器人承担,但由此引发了相关的法律问题。
第五,心理上的威胁。人工智能还使一部分社会成员感到心理上的威胁,或叫作精神威胁。人们一般认为,只有人类才具有感知精神,而且以此与机器相别。如果有一天,这些人开始相信机器也能够思考和创作,那么他们可能会感到失望,甚至感到威胁。人们在担心,有朝一日,人工智能会超过人类的自然智能,使人类沦为智能机器和智能系统的奴隶。对于人的精神和人工智能之间的关系问题,哲学家、神学家和其他人之间一直存在着争论。按照人工智能的观点,人类有可能用机器来规划自己的未来,甚至可以把这个规划问题想象为一类状态空间搜索。当社会上一部分人欢迎这种新观念时,另一部分人则发现这些新观念是惹人烦恼的和无法接受的,尤其是当这些观念与他们钟爱的信仰和观念背道而驰时。
这些都是人工智能的可怕之处,当然人工智能的可怕之处可能远不及此,如何处理和解决好这些问题,成为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不得不直视的现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