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观察活动的开展顺序,教育观察法的操作程序主要包括观察设计、实施观察以及观察分析三个主要步骤。[6]
(一)观察设计
在正式实施教育观察之前,应该明确教研课题中观察的目标、对象和内容,选择合适的设备和途径,制定观察计划,设计观察提纲等,以确保观察的有效性。
1.确定观察目标
基于教研课题的研究目标和研究需要,首先是确定观察的目标。以教师教研课题“小学‘数与代数’教学中模型思想的渗透策略研究”为例,该教研课题需要对小学“数与代数”教学活动进行观察,旨在了解小学“数与代数”教学中模型思想渗透的现状,探究小学数学教师在“数与代数”教学中渗透模型思想存在的困境,明确小学“数与代数”教学中影响教师渗透模型思想的因素。
2.选定观察对象和观察内容
观察目标确立之后,就应该据此选定观察对象和观察内容。在教师教研课题研究中,观察对象通常是具体的人,就上述教研课题而言,观察对象为开展“数与代数”教学的小学数学教师以及学习“数与代数”的小学生。观察内容为观察对象一系列的行为表现,聚焦于教师对模型思想渗透的意识态度、教师对模型思想渗透内容的选取加工、教师对模型思想渗透的方式途径、教师对模型思想渗透的具体过程以及教师对模型教学的课堂评价总结等维度,以此作为观察项目,并将每个项目的表现行为具体化,在整个观察过程中发挥着导向作用。
3.选择合适的观察设备和途径
根据观察的目标、对象与内容,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和途径。例如,如果教师作为研究者能够亲临观察现场,不需要借助任何仪器设备就可以选择直接观察,否则就只能采用间接观察。如若研究者可以融入并成为观察群体中的一员,则选用参与式观察,反之则采用非参与式观察。教育观察法的开展可以通过上课、听课、参与班级活动等途径进行。
4.制定观察计划
制定观察计划是有效开展教育观察法的关键。在制定观察计划时,教师作为研究者需要深入、系统地思考教育观察的整个过程,预测各个环节和流程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设计相应的解决办法,以确保观察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如果研究者不熟悉教育观察法的使用或缺乏从事教育观察的经验,可以先进行预观察,在取得初步经验之后设计正式的教育观察方案。
观察计划主要涵盖观察目标、观察对象、观察内容、观察方法和途径、观察时间、观察地点、观察要求和注意事项、观察记录的规范、观察工具、观察人员的分配以及观察后的资料分析等内容。
观察方案只是为具体实施教育观察勾勒的大致研究框架,规定了基本的观察研究步骤,为研究者提供了观察研究的主要方向。研究者在实际开展教育观察时,应该基于但不束缚于既定的观察方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以实现观察目标。
5.设计观察提纲
观察提纲是将观察计划中确定的观察内容进一步细化,作为实施观察时可以依据的操作模板。[7]观察提纲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观察对象,二是观察内容,三是观察时间,四是观察地点,五是观察方式,六是观察工具。
(二)实施观察
实施观察的主要目的是搜集教研课题所需的信息,为确保搜集到的信息真实、客观、全面,需要遵循以下步骤。
1.观察准备(www.xing528.com)
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是顺利开展教育观察的基础和前提。在进入现场观察之前,教师作为研究者首先要获得观察对象的同意,得到观察群体的接纳,并且与观察对象建立良好关系,这是实施教育观察至关重要的一步。其次,研究者不仅要制定观察计划或观察方案,确保观察活动有序进行,并且要做好充足的物质准备。例如,如果观察需要借助仪器设备,研究者事先应当仔细检查仪器,在观察中灵活运用仪器;提前准备好观察记录表格,以便在观察活动中准确有序地记录观察结果,也为今后核对、整理以及应用研究资料提供便利。
2.开展观察
在实施观察活动阶段,研究者根据观察目的、对象和内容来选择最佳观察位置,主动、细致地进行观察,密切关注观察范围内出现的任何反应和变化,但不能影响和干预被观察的教学对象及教学活动。如有必要,研究者也可以借助相关仪器设备以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对于复杂的观察任务也可以分小组进行。观察活动需要多次、反复进行以提高信度。
3.观察记录
此外,在实施观察的过程中,做好观察记录至关重要。观察记录是指将研究者收集到的事实材料转变为文本资料,是整理与分析观察资料的基础。不仅要求研究者在观察时严格推敲,及时、准确、清晰、全面地记录,而且强调描述记录时斟酌用词、少用抽象性的词语。观察记录一般可以采用描述记录法、取样记录法或核对清单法等方式,将在本节第三部分“观察记录常用方法”中详细阐述。
(三)观察分析
教育观察不是简单地记录教育现象或教育事实,而是通过分析观察收集到的数据,合理解释教育现象,为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供科学依据。这就要求作为研究者的教师在现场观察获取大量信息之后,及时整理和分析观察资料。
1.检查与核对资料
研究者要认真检查与核实所获资料,对资料是否可以实现观察目标以及资料的真实性与系统性等进行审核与检查,并注意查漏补缺,以保证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整理与归类资料
可以依据资料的种类或者时间先后顺序整理和归类收集的原始资料,对资料中记录的活动、行为以及观察群体解决相关问题使用的方法和策略进行编码,即用概念或数字符号等标注所记录的资料。在此基础上,确定分析单位并选择进一步分析的架构与工具。
3.分析与处理资料
借助选取的概念和分析工具,对资料进行必要的定性分析、量化处理或理论建构。对中小学教师而言,较为常用的是定性分析,也可以基于分析尝试提出自己的观点乃至学说。这就要求研究者具备较为丰富的教研经验、较高的理论修养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在分析观察资料的过程中大胆尝试,积累经验,熟中生巧。
案例4-1-1
小学“数与代数”教学中渗透模型思想的观察提纲
为科学、深入了解小学“数与代数”教学中模型思想渗透情况,本研究教育观察借鉴了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的研究团队开发的课堂LICC观察模式,并结合小学“数与代数”教学中渗透模型思想实际及相关科学统计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分析和统计。具体如下所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