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不仅仅是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的是激励思考;除了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4]在基础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的新时代,教师开展教研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已被教育界广泛认可,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面临着教师少动力、无门路,研究缺方法、低效率等难题。意识作为行动的先导,要激发教师的教研课题研究动机,引导教师由“愿做课题”“想做课题”提升到“会做课题”“乐做课题”,这首先要消除教师对教研课题研究的认识误区。
○●误区一
做课题“难度大”。部分教师对自身的知识储备和理论功底缺少信心,将教研课题视为教育理论研究者和教研员的“专利”,认为自己无力或无权涉足。实际上,教师作为教研课题研究的生力军,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一方面,教师身处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一线,最贴近教育实践和学生生活,掌握了大量生动的教学素材,对教育事件和教育现象有着最直接与最具体的感受,对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最有发言权,同时也对学校教育面临的最亟待解决、最值得研究的问题有着最深切的体验。另一方面,教师关注教研成果的实践效益,注重教研课题直接为教书育人事业服务,教研课题实践是鲜活的,而教育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滞后性,教师从事教研课题的实践优势是专业理论工作者和教育行政人员无法企及的。[5]
○●误区二
做课题“增负担”。尤其对于部分尚未具有研究经历的教师而言,平时教学工作繁忙,事务多、任务重,认为开展教研课题研究会增添额外的工作任务,自然也就增加了工作量及压力。部分教师参研过学校领导或同事主持的教研课题,可能由于课题主题及研究内容远离参研教师的教学工作,导致“为研究而研究”等问题,这类课题研究自然就成了“负担”。实际上,教学工作为教研课题提供了基础和素材,而教研课题为推动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智慧与保障。教研课题研究作为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实际问题的平台,教师把自身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某个问题有效解决了,便达成了某项教研课题的研究目标,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误区三
做课题“走形式”。在实际工作中,有少数教师认为教研课题只是一种丰富自身教学阅历的“装饰”,或评职称、获名誉的工具,甚至是学校接受各种检查的“门面”,在思想上误入“为职称而研究、为评奖而研究”的歧途。实际上,教研课题研究旨在促使教师以严肃认真的研究态度,审视教学现象及其相关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或者教学效果,反思并剖析教学问题的症结,并随着教研课题研究的深入,持续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专业水平,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资料链接1-1-4
教师怎样幸福地做科研
说起科研,有些教师往往谈之色变。现实中常有“开题时轰轰烈烈,中期时冷冷清清,结题时灰飞烟灭”的故事。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深化阶段,让教师成为研究者既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又是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诉求。教师只有树立正确的科研价值观才能在教育科研中有所收获。这些科研价值包括:(www.xing528.com)
以问题解决为目的。任何科研都始于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科研的冲动,没有科研的冲动,也就不会有真正的行动,没有真正的行动就不可能解决实践问题。课堂教学是教师的职业舞台,也是教师生成体验与困惑的地方。教师应该学做有心人,从实践中反思理念、言论与行动,勤于聚焦和研究自己的课堂与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及时发现问题,寻找工作中存在的困惑,并提炼出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以实际需要为导向。教师应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校实际出发,同时着眼于学校和教师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应用性研究为主,避免“跟风应景,重复他人。”教师的教育科研出发点根本上是改进实践而非构建理论,特别是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学校文化建设、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教师专业发展等成为学校新的需要,在科研中探索出学校和教师发展的正确路径,满足教学实际的新需要是教师教育科研的重要意义。
以“小、短、平、实”为原则。在选题上,要把握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特别要围绕课程标准、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学习方式、师生关系、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方法、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发展性评价、教育信息与教学资源整合等热点,从“小处”入手,选小题目,做深、做透,研究实实在在的问题,脚踏实地,不好高骛远,而是“以小见大”。
以总结经验为起点。总结经验是教育研究成果的重要形式,是教育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最熟悉和易于操作的方法,也是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升华的有效手段。但是,经验总结不能使之简单化,更重要的是要提炼出解决问题的新规律、新思路、新方法,真正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水平,使教育思想和教师角色得到更新和转变。
以专业发展为动力。教研一定要消除“精英化”思想,强调“每一个教师都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成员”,人人参与教育科研,真正实现“科研立校”“科研强师”的目标。一线教师应把教育科研的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切入点放在自己的教育教学课堂上,关键点放在对教育过程的反思上,生长点放在不拘一格、有所创新上,最终目的放在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上。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功利思想,通过参与教育科研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水平。
以多种形式为载体。教师教研的特点具有草根性和实践性,因而,教育科研旨在从教育教学中的小问题、小现象、小策略和小故事入手,提出自己的草根理论,形成自己的管理、教育、教学特色。限于时间和精力,教师的科研形式除了立项课题以外,更可以选择如撰写教育案例、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研究论文,还可以开展教育(教学)思想研讨会、学术论坛、教育沙龙、名师工作室、教学模式推介、公开课展示等多种形式。
以大胆创新为旨趣。教师要力争打破两种权威:一种是所谓的理论权威,一种是所谓的经验权威。唯有如此,新课程才能在“新”字上得以实现,教师才会在科研中探索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和风格,才会在新课改中有所作为。
当科研使更多教师成为“有主张的教育者”和“有理论的实践者”,当科研使更多学校成为“有特色的品牌校”,教育质量实现了整体性提升,教育科研便找到了它的价值,幸福便成了它的“修饰语”。
(来源:胡艳.中小学教师怎样幸福地做科研[N].中国教育报,2015-12-23(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