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体系在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中,起着信息反馈与调控的作用,一般应包含管理机构设置、管理人员、规章制度以及评价指标等要素。
(一)实践教学管理机构
实践教学管理模式是多样化的,可根据各地各校的实际情况而定。一般来说,应成立实践教学管理机构,它隶属于相应的行政管理机构和学院教学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实践教学的计划制定、组织管理、教学质量监控和考评,及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实践教学资源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一般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管理,校内实训基地可设为具有管理职能的教学单位,负责综合性、基础性的实践教学。
(二)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从制度上确保实践教学体系的运作是艺术教学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所谓制度,是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是一个多序列、多层次、多职能的完整体系,是为实现教学目标和规范教学活动,制定的系统的教学管理方法。
(三)实践教学考核与评估
考核与评估在教学系统中起着信息反馈作用,会影响教学的整个过程。在考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应把行业标准导入教学内容,职业技能鉴定纳入教学评价之中,制定符合行业要求的考核标准。学生技能模块教学完成后,可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各种技能考试、测试,以取得社会公认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
第二,评价标准力求具体化。在评价标准上,目前常用如“熟练掌握”“基本掌握”等一些概括性评价语言,此种描述较含糊笼统,目标太过宏观,操作起来较困难,应转化为与学生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微观目标,使评价的各项指标具有可操作性,且内涵明确、外延清晰。
第三,注重评价的全程性。全程性,即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贯穿教学评价,甚至可以拓展到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这样做,一方面是由于教育是一个长效发展的过程,教育效果在短期内可能并无明显体现,尤其是某些理念性观点更需借助具体问题的解决方能得以显现;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学校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提供反馈信息和宝贵的建议。
(四)实践教学质量监控
通过建立并完善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可以规范协调各个教学环节,使各项教学决策能够迅速得到贯彻实施,从而达到增强教学管理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全面、全员、全过程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要紧紧围绕教学质量改进的目标进行,从组织、人员和制度三方面入手。(www.xing528.com)
1.组织管理
建立起完备的自我监控体系,关键是要加强校内监督机构的职能建设,具体执行质量监督职责任务。一般应设立教学监督室,由校长直属管理,挂靠于教学管理部门,对全院教学、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与指导。
2.人员管理
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其实质就是对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参与者的监控,参与教育教学过程的人员主要有三个层次。
一是决策层。包括院级领导及相应的决策机构,在管理工作中起主导、指挥、组织、调度作用,负责制定质量监控的方案及办法,组织开展教学质量检查评估等活动。
二是管理层。包括教学实施部门及教学质量监控部门,具体负责专业系部教学活动的计划制定、组织实施及检查总结等工作。
三是操作层。主要包括教师和学生。教研室层面负责对各门课程的教学环节加以管理,交流教学经验、检查授课质量以及编写教材、组织教研教改活动等。
教师是落实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主体,又是质量监控的客体,因此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要发挥教师的内在积极性;而学生是教学质量的直接受益人,又是教学质量监控的主体,要注重发挥学生参与教学质量监控的积极性,落实学生的评教权。
3.制度管理
只有通过不断建立健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才能使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有章可循,有效进行。例如,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审定制度、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度等前置反馈制度,教学质量检查制度、师生座谈会制度、实习实训工作条例、听课制度等中程反馈制度以及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实习基地征求意见制度等终点反馈制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