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综合类大学艺术人才培养教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综合类大学艺术人才培养教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时间:2023-10-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还获得了教学论自身的支持。从教学论角度对实践教学进行理论基础追寻,可以探出许多教学理念的踪影,如探究性教学、项目教学、发展性教学、交往教学等。本文只选取其中最具引领价值和代表性的教学理论加以阐述,以期能大致推导出教学领域发展的轨迹和价值取向,为实践教学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综合类大学艺术人才培养教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还获得了教学论自身的支持。从教学论角度对实践教学进行理论基础追寻,可以探出许多教学理念的踪影,如探究性教学、项目教学、发展性教学、交往教学等。本文只选取其中最具引领价值和代表性的教学理论加以阐述,以期能大致推导出教学领域发展的轨迹和价值取向,为实践教学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一)从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

能力本位的教学观,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基本原则是提供产业界对学生履行岗位职责所需的各种能力,核心是依据学生所必需的岗位能力和发展能力来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及评估教学效果。

能力可分为基础层、中间层和最高层三个层次。其中,基础层即:交流表达能力、问题处理能力等,是必备的核能力、合作交往能力、管理能心职业能力;中间层即行业能自我实现能力、信息处理是一般应具有的普通职业能力;最高层是专门特定职业能力,即专门岗位上、符合专项工作要求的能力。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能力的内容也处于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之中。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和能力,即岗位适应能力,满足培养对象生存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合作能力、交流表达能力等,使学生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积极寻求自己的坐标点,满足他们不断“发展”的需要。

(二)从边缘地位到主体地位的确立

社会时代的不断发展,必然对人才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教学中实现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达到知识与能力、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统一,充分满足、实现人的多元需求和多维价值,成为教育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正因此,“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逐步深入人心,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成为教育发展的主旋律。由此主体性便成为教育研究者力求探讨的焦点。(www.xing528.com)

元认知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活动心理学等多学科理论作为基础的主体性教学思想,从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中吸取精华,主张教学活动要围绕人的主体性开展,教学的理想目标就是要建构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以皮亚杰的认识论为基础的活动教育论,以学生的内在需要为基础,强调学生的自主参与,以主动探索、改造活动对象为特征,最终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的综合发展。合作教学理论吸收了动机理论、群体动力学建构主义理论的思想精华,提出实现合作的前提是基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各成员要各负其责,尽可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如遇到个体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则需要进行合作探究来共同解决。所以,合作学习中也体现了主体性教学思想。

(三)从客观主义到建构主义

在知识与认识主体的关系上,客观主义认为,知识是外在于认识主体而存在的,认识主体只能被动、机械地识记、存储,二者关系只是一种被动的反映,这一过程是传递客观知识的过程,认识主体只要求精确地复制和接受知识,在这种情形下认识主体完全没有自主性可言。

而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外在于认识主体的,而是学习者在自身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换言之,“知识离开了知识主体与客体的能动关系就不复存在;知识本身是一种行为,知识不是习得的,而是实践的,而‘参与’起决定性的作用。”[4]

从教与学的关系看,建构主义主张,学习应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在原有经验基础上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的建构。教师不再只是知识传播者,更多的是学习指导者,同时要为学习者创设有意义的情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