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艺术创新型人才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支柱
艺术创新型人才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支柱,表现为:
第一,文化创意产业依赖于艺术创新型人才。这是由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所决定。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时间比较短暂,其发展还处于探索阶段,但作为全球化背景下的一个新兴产业,与传统意义上的文化生产行业有着显著的区别。传统意义上的文化生产行业,强调文化的传承性、文化的公益性和文化的公共性。文化创意产业则直接追求经济效益,间接产生社会效益,其发展方向是一种规模经济、效益经济和质量经济。相比较而言,在经济发展的众多产业链体系中,文化创意产业比任何一个产业更需要创新型人才,因为文化创意产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具有创新性、前瞻性和较为全面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虽然文化创意产业以文化资源为依托,但其核心是创新型人才。没有充足数量和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文化创意产业就不可能获得可持续的发展。
第二,艺术创新型人才对文化创意产业具有促进作用。
由于艺术专业(特别是艺术设计)是综合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涵盖着文学、艺术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等诸多学科交叉的学科,涉及文化创意产业的全部领域。艺术创新型人才既是艺术人才又是创新型人才,是创新型、综合性的人才,具有较为全面的文化素质、扎实的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基础、系统的艺术学科基本技能,在文化领域表现出创意理念,满足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需求。因此,艺术创新型人才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最为重要的支撑环节,是重要的文化创意产业人力资源,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没有高素质的艺术创新型人才,文化创意就不可能获得长足的发展。
2.艺术创新型人才的供给态势制约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艺术创新型人才的供给态势制约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没有高素质的艺术创新型人才,文化创意就不可能获得长足的发展。这是由艺术创新型人才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人力资源特点决定的。这是因为:
第一,文化创意产业需要艺术创新型人才支撑。创新型人才是具有创意的人才,而创意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内驱力和重要保证,缺乏创意只能是低水平的复制或模仿,企业即失去核心竞争力,发展将是一句空话。
第二,文化创意产业需要艺术复合型人才支撑。艺术复合型的人才具有经营能力、管理能力。正是因为艺术人才缺少市场运营能力,很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文化企业要将优秀的文化作品推出市场,必须具备市场运营能力。正是因为艺术人才缺少市场运营能力,产品的市场价值被严重低估。虽然有些企业的创意产品备受瞩目、开发潜力巨大,但复合型人才的缺位,无法将文化创意产品产业化、市场化,制约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总之,艺术创新型人才是文化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来源,是“文化强省”战略在人才领域的具体落实和体现。艺术创新型人才的创新能力、产业经营能力、管理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潜力和后劲。
(二)文化创意产业为艺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重要保证
立足高校这个人才培养阵地,文化创意产业对艺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保证作用,主要体现在高校的办学思想、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师资建设等方面。
综合类大学艺术专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其知识结构主要聚集在艺术学基础、艺术技能以及文化基础知识方面,与实际工作中的职业素养、能力有着较远的距离,难以达到文化企业的人才要求。这就造成艺术人才的培养和文化产业市场的需求相脱节的尴尬局面,对高校办学思想提出严峻的挑战。
综合类大学艺术专业教育只要改善办学思想,树立品牌特色,才能满足文化创意产业对艺术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无论是综合类大学艺术专业的学科建设还是人才的培养方向,都要立足传统优势和发展态势,对应于文化产业的需求,以特色专业、名牌专业建设为依托,确立本校艺术专业的区域定位、行业定位[14]。对此,综合类大学艺术专业教育要基于自己的优势力量,要么突出人才的经营管理、市场营销能力培养,要么注重人才的文化创意能力培养,要么加强人才的综合素质等等。此外,综合类大学艺术专业教育要立足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根据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态势,走特色办学之路,以培养优秀的艺术人才和推出系列的艺术成果占领阵地,更好地服务地方的经济文化需求。
2.促使综合类大学艺术专业的升级换代
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创新性、实践性、应用性的特征,对艺术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立足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适应区域经济的增长需要,符合国家文化发展战略。这就迫使综合类大学艺术专业教育设置学科专业时要及时进行升级换代。
当前,综合类大学艺术专业设置过于细化,专业雷同非常普遍,优势专业不明显。而且,综合类大学艺术专业没有在文化创意方面形成一个独立的学科体系,艺术创意并没有进入高校的学科目录,而只是附属在其他各个学科之下。除此之外,艺术与建筑、新媒体、环境等多学科的“大艺术”专业设置、教育没有实现有效的转换,艺术人才的培养还处于相对单一、封闭的学术环境当中。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包含众多不同专业、行业、学科的庞大产业群。不同专业、行业、学科特点和规律各异,需要它们之间形成交叉点,从而形成交叉学科、专业。在文化创意产业的推动下,综合类大学的艺术专业逐渐出现艺术学科与工科、艺术学科与经济科、艺术学科与信息技术科的融合趋势。这就需要一大批具有交叉学科知识背景的创新人才。综合类大学的艺术专业与其他专业进行了不同层次的交叉和融合,涌现了一批交叉学科和专业。比如,艺术学与管理学交叉的专业,包括艺术管理、传媒管理、艺术营销学;艺术学与经济学交叉的专业,包括文化创意产业学、艺术投资学、艺术市场学;艺术学与信息技术学交叉的专业,包括网络游戏、手机网络、媒体创意、跨文化沟通等。这些交叉专业依照共同特征进行划分,几乎涵盖了综合类大学艺术教育的专业目录。交叉专业的培育、交叉学科的形成,提高了艺术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为加强交叉型、复合型、应用型艺术创新人才培养奠定了良好基础。学科专业的升级换代也加速了实践教学专业、环节的改变。比如,不少艺术院校利用工厂、公司、工作室等开展模拟教学,开展校内艺术创意竞赛,策划和运作优秀学生的展览划、艺术品拍卖等等。
3.促使综合类大学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
目前,综合类大学艺术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大体上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培养传统艺术人才主,当代创新型人才培养方式为辅;另一种是完全抛弃传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只重视经济化、产业化的价值,忽视传统文化的应然价值。前者培养的人才,其就业方向在于传统职业,固守传统的职业划分,对于现代文化产业化,他们的生存能力受到挑战;后者是适销对路的教育产品,能够很快融入文化市场和文化企业,并产生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文化素质的匮乏,导致艺术创新的贫乏、艺术创新产品的低端,不能很好服务于人民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www.xing528.com)
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基地是文化创意产业园,为综合类大学艺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产学研一体化的平台。综合类大学应当好好利用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打破专业壁垒,整合关于建筑、管理、传媒等相关学科知识,创新艺术人才的培养理念和策略。与此同时,不同艺术院校应加强艺术专业与经济管理、传播媒介、信息技术等这些文化创意产业相关专业的合并,共享艺术教育设施与师资力量,以此建立适合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培养模式,培养出视野广阔、思路开阔、知识结构完备的创新型人才。
4.促使高校师资队伍加强建设
艺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师资力量的支撑。在文化产业迅猛发展,强烈呼吁创新人才的智力支持的背景下,师资建设要审时度势、与时俱进,紧跟产业经济的发展步伐,在思想意识、专业技能、专业实践上加强训练,以适应人才成才成长的需要。总体而言,文化产业对师资建设的促进作用表现为几个方面:
第一,促进师资力量的整合。在艺术创新型人才培养中,艺术院校面临的深层次问题是师资力量缺乏整合和交流,在综合性大学中尤为突出,因为其学科设置较为齐全、学科力量相对厚实,具备艺术创新型人才培养所需的知识模块和师资队伍,但往往学科呈现条块分割,难以形成新的合力。实际上,诸如文化、经济、管理、旅游、传媒、信息技术等领域的专业与艺术专业相关相近,发挥这些学科、专业的师资力量,整合与交流多学科的知识结构,符合艺术创新型人才所需的复合型、实用型的素质结构。
第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文化产业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体现在两个地方:一是,文化产业与艺术人才的互动促使高校多学科交融互通,创新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载体,创造了教学实践的新方式和新途径,为教师自我发展提供宽厚平台,有力推动教师科研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二是,为了适应艺术创新型人才的素质提升,教师的知识结构需要优化和多元化。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性、效益性和高端化的产出,迫使教师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使得教师到文化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高校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鼓励从知名企业中选聘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水平专业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亦为专业教师的自我发展创造了良机。
【注释】
[1]韩延明.大学教育现代化[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2]肖海涛.大学的理念[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3]潘懋元.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4]别敦荣,王根顺.高等学校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陈珏宇.国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述评[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8(2):15-20.
[6]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文化部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N].中国文化报,2003-10-18.
[7]奚建华.从文化产业到文化创意产业:现实走向与逻辑路径[J].浙江学刊,2007(6):192-194.
[8]胡惠林.文化产业概论[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
[9]邢小刚.高校艺术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江苏高教,2011(6):94-95.
[10]王仁勇,蔡春红.高校艺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略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32):65-68.
[11]冯伯阳.综合性艺术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的构建策略艺术教育[J].2011(2).
[12]党中华.艺术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才智,2012(14):121.
[13]郑艺.综合艺术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的建构[J].现代教育科,2011,(1):157-159.
[14]徐波.约束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制度因素[J].现代教育管理,2009(8):51-5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