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综合类大学艺术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取得成果

综合类大学艺术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取得成果

时间:2023-10-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我国综合性大学艺术教育对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中开设艺术史、艺术传播等相关课程,充分发挥人文学科特性,用视觉与图像引领学生关注人类文化、历史的发展,促进主动思考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帮助学生建立对艺术的自我理解。

综合类大学艺术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取得成果

在我国综合性大学艺术教育对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中开设艺术史、艺术传播等相关课程,充分发挥人文学科特性,用视觉与图像引领学生关注人类文化历史的发展,促进主动思考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帮助学生建立对艺术的自我理解。为了达到此目标,可以在教学中进行以下五个方面的改革。

(一)教学目标改革

教学目标是指导、实施、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确定好教学目标不仅能帮助教师安排具体教学工作、对教学进行测验、评价,还能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对综合性大学艺术人才进行培养不是要从专业的角度教授艺术专业知识或美学理论以培养专家,而是要以艺术史为原点,辐射艺术创作、艺术批评和美学,注重课程内容与文化整体和生活世界的联系。不仅要从时代、传统和风格等研究和探讨艺术作品,还要建立一种历史感,这不但涉及对已往的“过去性”而且涉及对已往的“在场性”的感知能力。通过双重意识的历史感的培养,让学生获得相关的艺术知识和鉴别能力,帮助学生了解和欣赏艺术在人类社会中的延续性和复杂性,使之从更宽广的文化角度理解艺术。

(二)教学内容改革

当前,我国综合性大学艺术人才培养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将时代的思想文化背景与具体的艺术实践、艺术哲学、艺术批评相结合,打破学科间的界限,在内容、方法与实施过程中体现出综合性、系统性和科学性。以西方艺术史为例,讲授内容可以分为古典艺术、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等三个板块。在古典艺术板块,应注重古希腊艺术对后世艺术的影响,厘清古希腊艺术、中世纪艺术、文艺复兴艺术等三个阶段的传承与断裂,17~18世纪艺术与时代动荡之间的关系;在现代艺术板块,可以着重探讨现代性的形成以及现代性与城市、工业社会、政治等的关系及20世纪初西方现代艺术对现代性的发展、反省和批判;在后现代艺术板块,可以围绕艺术与消费、大众文化、性别、多元文化等关系展开,突出以戏仿、拟像为内容的视觉艺术对消费文化与科技的展现,教学内容应该注重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相互批判问题。

(三)教学方法改革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在传统的讲授法之外,应注重课下讨论法与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法的综合运用。教师在课前和课后围绕课堂讲授的核心内容有目的地布置议题,指导学生收集资料、调查研究、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及利用网络、图书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可以组织学生去博物馆和美术馆及画家工作室进行实地观察和调研,使课堂知识获得巩固,参观结束后,鼓励学生将感性直观总结、归纳为理论材料。(www.xing528.com)

(四)教学手段改革

运用高科技的教学手段,突出信息技术的辅助性,发挥智能手机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可以将重要的知识点生成二维识别码,在讲到具体的知识点时,学生可以用手机进行扫码,这不但能增加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其积极性,而且方便学生在课后随时查阅;其次,建立相关艺术课程的微信公众号,定期向学生推送艺术知识,并整合相关的艺术类微信公众号拓展学生知识面;最后,可以建立艺术史、艺术传播等课程的网站,将每节课的讲授内容及扩展内容、图片、视频放在网站上供学生课下学习。不仅可以设置习题模块供学生巩固知识,还可以在具体艺术作品的图片下设置留言评论功能增强学生间的交流。

(五)考核方式改革

突破单一的考核方式,以参加讨论课的表现和课外实践活动为主、以卷面考核为辅的方式,全面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运用,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具体的艺术实践操作中,做到“学做一体、知行合一”。

综上所述,在综合性大学艺术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让学生掌握艺术知识,将历史与艺术的分析结合起来,通过对艺术的系统介绍,分析不同时代与民族的视觉形象,不但能够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力、想象力、艺术审美鉴赏力,提升视觉文化修养,而且具有广泛的认知与教育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