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

西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

时间:2023-10-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关键要看其是否把生态环境意识和环保质量纳入生态消费教育体系,能否培养公民的生态消费意识,公民能否践行生态消费行为。消费意识包括消费价值取向、消费的评价标准、消费的维权意识等多项内容。

西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

政府是生态消费理念的引导者。从深层次上讲,“消费方式的变革涉及的是价值观的变革问题,没有价值观的变革也难有消费方式的变革”[27]。因此,变革消费模式首先应从消费理念、消费意识开始。

生态消费意识是指把个体对自然环境的认知转变成生态消费意向和生态消费行为,是实现生态消费方式必不可少的先决因素。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关键要看其是否把生态环境意识和环保质量纳入生态消费教育体系,能否培养公民的生态消费意识,公民能否践行生态消费行为。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力量,是社会生产和消费的直接参与者,因此,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变革力量,灌输和强化他们的生态环保责任意识和生态消费理念,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态消费习惯。[28]目前,我国公民在日常消费中关注环保的意识还不强,其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我国教育教学体系长期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的生态与消费、人与自然的生态教育。二是我国生态教育主体比较单一,没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因此,在当代社会中,人类意识应当包含人类大家庭意识、共同美好家园意识、环保意识等整体意识,其中,生态消费意识是人类环境意识中非常重要的内容。(www.xing528.com)

构建以自然环境为核心的生态型教育体系,是我国全社会公民的使命和责任。这种教育体系需要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都积极参与,贡献力量。第一,把生态教育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政府应当把生态消费教育的内容,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学生接受的程度和能力,设计并编写出符合规范的统编教材,在幼儿园中小学和高校实施正规的生态教育,对他们进行系统化的理论灌输,使生态消费理念在最有活力和创造力的学生群体中内化成自身的一种价值取向,以此来推动整个社会生态意识的普及。第二,建立公民生态消费教育中心,持续开展生态消费教育论坛活动。在社区、公共场所设立专门机构,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人士,采取现场讲座、电视访谈、公益活动等多种形式,围绕社会普遍关注的消费热点,开展有效的环保知识讲座和生态消费论坛活动,深化消费者树立生态消费的生活理念,从而实现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教育的融合,实现各层次、各领域教育的无缝对接,进而强化人们的生态消费意识。例如,对国家明令保护的珍禽益鸟应设法制止捕杀,对有害于生态环境的产品不生产,对有害于身体健康的食品不购买、不食用,等等。第三,通过运用互联网媒体、微信公众号、抖音、微博等工具,多途径宣传环境保护和生态消费的知识,引导乡村社会乃至整个社会形成学习和践行生态消费理念的风气,树立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消费意识,从而在道德伦理层面形成具有自我约束力的生态消费认知,并将生态道德伦理标准通过持续的实践生活进行广泛传播,从而使人们坚决支持,最后将其生态原则转化为生态行动。第四,树立全员消费者的生态消费责任意识。消费者是实现全民生态消费的动力源泉,消费者的需求取向决定着企业、工厂的生产取向,因此,消费者是促进生态消费的关键。消费意识包括消费价值取向、消费的评价标准、消费的维权意识等多项内容。培养生态消费意识要求消费者不浪费资源、不破坏环境、不受虚假需求控制进行生态理性消费。消费者在消费前,要选择未被污染的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不热衷于奢华,不相互攀比,在消费过中要注重对垃圾的处置,不造成环境污染。消费者要积极参与各类生态消费的宣传活动,通过建立各类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消费组织,宣传并践行生态消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