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和谐共生: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指引西部农村建设

和谐共生: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指引西部农村建设

时间:2023-10-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这一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自然环境基本保持了原始风貌,但也存在滥砍滥伐、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虽然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植树造林、水土保护等思想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但对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和谐共生: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指引西部农村建设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这一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自然环境基本保持了原始风貌,但也存在滥砍滥伐、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已经开始关注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植树造林绿化环境、建章立制、厉行节约等理论。

(一)植树造林绿化环境

为了改变森林资源缺乏的状况,1956年3月,毛泽东同志在全国各地考察时便提出了“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均要按规格种起树来”“真正绿化,要在飞机上看见一片绿”的口号,号召全国人民植树造林,保护和建设全国生态环境。1958年4月7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大规模造林的指示》中指出,“迅速地大规模地发展造林事业”,对我国自然环境的改善、经济发展的促进具有重大意义。1958年11月,毛泽东在修改《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稿时,曾把在全国种农业作物、草、树三类植物来美化中国这一设想加入决议。后来,毛泽东在他的著作中先后提出,“要将绿化荒山和村庄纳入农村合作化的全局中规划”,要“在1976年之前基本上消灭荒山荒地”,要计算“林业覆盖面积和覆盖比例,制定森林覆盖面积规划”等主张[46]。毛泽东在当时特殊历史环境下没有把林业建设提到一个历史高度,是因为当时新中国受到发展重工业的“赶英超美”战略思想的影响,因此,未能真正贯彻执行林业建设思想。(www.xing528.com)

(二)初步建章立制

20世纪70年代,面对生态与发展的双重压力,我国继承并创新了国际社会可持续发展思想。1971年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成立了三废利用管理办公室。1972年6月23日,官厅水库水源保护领导小组成立,多个水域成立环保领导小组。1973年8月5日,国务院召开首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制定了《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试行草案)》,这是我国第一部环境保护的综合性法规。会议确定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方针,这次会议标志着我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将环境保护纳入社会主义建设的事业。1974年,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成立,各地也相继成立相应机构,颁布了一系列环境标准,如1973年国家计委、国家建委和卫生部联合发布了《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1976年卫生部发布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试行)》。虽然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植树造林、水土保护等思想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但对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