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希腊至近代,西方哲学一直走着“天人相分”的路线。在柏拉图哲学中,灵魂与肉体是二元割裂的,其中灵魂支配躯体,理性控制着非理性;在中世纪神学中,上帝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尘世中的人们只能匍匐在上帝面前;至近代,认识论哲学家笛卡尔也是一个十足的二元论者,他的“我思故我在”将“我”与“存在”区分开来,“我”不是肉身的我,而是思维中的我,这里的“存在”是真实世界的存在,既包括物质世界的存在,也包括精神世界的存在;至康德,西方哲学在主客二分的认识论基础上又向前迈了一大步,康德的主体性认识论揭示了认识发生的必要条件:对象只有在被人的先天感性、知性和理性所能接纳与理解时,它才能形成知识,才能被我们的大脑所认知。于是康德在其哲学体系中假设有一个“物自体”的存在,作为认识的来源与基础,它与经验的现象界是根本对立的。“物自体”虽是不可认识,但能给知识以统一性与系统性,而现象界因为混乱、杂多,不具有客观有效性和普遍必然性。这样,在人的心理功能上就形成了“知”与“意”两个相互隔绝的领域。席勒的审美教育思想体系正是以康德的二元论哲学为基础而建构的,他提出的审美教育就是沟通现象界与物自体的中介与桥梁。
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分析了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分裂人性的现实,并尝试以美学的途径来解决国家政治与道德的自由问题。他认为,只有人性完整的社会公民才能保证国家的政治自由与道德完善。那么如何培养人性完整的社会公民呢?在席勒看来,唯有“审美”。他认为,人有三种冲动:感性冲动、理性冲动与游戏冲动,这三种人性冲动对应三种人格类型:感性的人(自然的人)、理性的人(道德的人)、审美的人(自由的人)。感性冲动来自人的肉体存在或自然本性,感性的人格是不完善的,因为“感性冲动用不可撕裂的纽带把奋发向上的精神束缚在感性世界上,并把抽象从它向无限的最自由漫游之中召唤到现实的界限之内”。[13]在席勒看来,感性冲动与理性冲动是两种相反的要求:感性冲动要求千变万化,而理性冲动要求恒定。即“第一个法则要求绝对的实在性:人必须把凡是形式的东西转化为世界,使他的一切天禀表现为现象。第二个法则要求绝对的形式性:人必须把他身内凡是仅仅是世界的东西消除掉,把一致带入他的一切变化之中”[14]。这里的“第一个法则”指的是感性冲动,“第二个法则”指的是理性冲动。不难看出,席勒在这里错误地随着康德把必须在统一体里才能真实的两对立面(内容和形式,感性与理性等)看成本来可各自独立而后才结合的统一体,并且认为这两种对立面还不能因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而达到统一。由此可见,席勒对感性冲动与理性冲动的划分正是以主客二元思维的对立为基础的。
那么,如何平衡感性冲动与理性冲动的对立呢?席勒运用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和费希特的正—反—合思维模式,由此得出人性的第三种冲动:游戏冲动。“当两个冲动在游戏冲动中结合在一起活动时,游戏冲动就同时从精神方面和物质方面强制人心,而且因为游戏冲动扬弃了一切偶然性,因而也就扬弃了强制,使人在精神方面和物质方面都得到自由”。[15]席勒用一个具体的例子阐释了三种冲动的关系。比如,当我们满怀激情地拥抱一个理应受到鄙视的人时,自然法则在内在地强制我们,这是感性冲动的效应;当我们敌视一个理应受尊敬的人时,我们感受到了理性法则的强制,这是理性冲动的效应;这两种冲动都让人痛苦,但如果让我们爱慕一个受尊敬的人,自然法则和理性法则的强制就消失了,这种状态就是游戏冲动,即我们自由地与我们爱慕和尊敬的人一起游戏。(www.xing528.com)
因为美与艺术具有自由性特点,席勒便将游戏冲动与美和艺术联系起来。“游戏冲动的对象,用一种普通的说法来表示,可以叫作活的形象,这个概念用以表示现象的一切审美特性,一言以蔽之,用以表示最广义的美。”[16]在席勒看来,“美”就是统一感性冲动与理性冲动的游戏冲动的对象,或者说,“美是活的形象”。仅有形象而无生命的形式,那是纯粹的抽象,仅有生命而无形象的形式,那是纯粹的印象。“只有当他的形式在我们的感觉里活着,而他的生命在我们的知性中取得形式时,他才是活的形象。”[17]总之,活的形象就是感性与理性、内容与形式、生命与形象的统一体,而艺术的特点恰好符合这一定规,所以美的艺术作品就是活的形象。由此理念出发,席勒将艺术作为复归人性(美育)的唯一手段。“要使感性的人成为理性的人,除了首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以外,别无其他途径。”[18]正因席勒坚信艺术的魔力,他将社会美育与自然美育排除在了审美教育的实施途径之外,以艺术作为审美教育的唯一手段,实际暗含着艺术高于自然的思想,这实是“人类中心主义”的一种反映。“艺术美高于自然。因为艺术美是由心灵产生和再生的美,心灵和它的产品比自然和它的现象高多少,艺术美也就比自然美高多少。”[19]由此观之,席勒审美教育思想虽然敏锐地揭示出深藏人性之中的造成现代社会种种弊端的根源,并为解决这一根本的人性分裂问题指明了前进的道路,闪耀着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光辉,但其思维方式是主客二分的,其美育手段是单一的,带有“人类中心主义”倾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