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馈与调控始终贯穿于体育教学过程中,主要运用在体能教学、技能教学、体育教学方法、组织措施中。一般情况下,教师是根据教学要求来确定授课时数、授课难度、授课数量的,但这只是一种预先的理想的设定,与体育教学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并不完全一致,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不断地改变调整预先设定的教学计划,因时而变、因势而变。在训练的强度、密度、时间和量及学生的心理情感变化之间获得最大教学效能。
在发展学生体能教学中,反馈与调控手段使用普遍。主要是根据训练中学生体能的不断变化的瞬时信息,及时调控教学的内容和难度,难度和数量的安排要符合实际情况。如果安排的难度和数量学生难以达到,就应当降低教学要求,把难度和数量同时降低。体能训练过程是一个最能体现反馈与调控技能的教学过程。例如,在进行体能训练前,学生传递的关于身体状况的基本信息是昨天的运动量太大,身体恢复程度不理想,身体机能疲劳,心理承受力下降,那么教师就应该在已确定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上做出修改。在训练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率、脉搏、主观感受的描述及时调整运动负荷,正确把握运动量与运动强度的关系,以及对学生心理的影响,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发出新的调控指令,寻求运动量与运动强度的协调统一。课后,对学生生理指标的测量和学生的小结汇报所获得的信息是教师制定下次体能教学课的重要依据。
在体育技能教学中,学生学习某一种技术动作的初级阶段,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视觉反馈信息,加强讲解、示范与模仿练习。此阶段的教学重点就是细心观察学生在模仿练习时的情况,采取示范、示错、慢动作分解法,及时提醒学生进行自我反馈,帮助学生加速建立完整的正确的运动表象,树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并通过反复分化练习,达到运动技能的稳固定型。随着学生对所学技术由会到熟练的过程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应多采用提问法来加速学生对动作概念的理解,强化运动表象。例如,铅球的用力顺序是蹬、转、顶、挺、拨,结合学生示范,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动作的难点及关键环节上,让学生在练习中进行自我反馈,在多次重复练习中掌握和巩固正确的技术。到技术动作的精细阶段时,教师在教学中应多用语言反馈信息,启发学生的思维,了解动作的内在联系和有关科学道理,加深对教学主要内容的理解,通过反馈强化,养成学生根据反馈信息对动作进行分析、校正的能力。
反馈与调控功能同样反映在体育教学方法的使用中。例如,在篮球教学分组中,先使用同质分组,即男同学一组,女同学一组,分别训练。通过观察发现,男同学在训练中动作粗野,不够团结协作,不够文明。女同学们却没有什么兴趣,只要教师不够严格,很多学生都不愿意自觉练习,有站在一边聊天的,有到树荫下乘凉的。此时教师对这些信息应该足够重视,改变教学方法,采用异质分组,即采用男女混合组。改变分组后观察发现,男同学动作变得文明了,配合意思显现,把很多机会让给女生,并且鼓励女生投篮。女同学在男同学的鼓励下变得积极参与,热情高涨。(www.xing528.com)
体育课的组织有理论课的组织和实践课的组织两种形式。在理论课的课堂组织中对学生传递过来的信息,教师既要及时改变组织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要因势利导,给予学生的反馈信息应具有启发性。由于实践课多在操场和体育馆里进行,环境变化多,学生受环境影响,情感变化也多,教学中经常发生突发事件,因此教师的应变能力是反馈调控技能的重要内容。对信息的恰当处理和反映,快速而正确的组织措施是一名体育教师保证课堂安全的必备能力。另一方面,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采用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确定使每名学生都获得学习的需要。同时教师及时地反馈信息给学生,使学生明白教师的组织意图,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总的来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教学任务完成是否顺利的关键。双方之间信息交流面越广越频繁,所产生的教学效果越明显。在实际的教学训练中,教师要注意发挥主导地位的优势,既要输出准确的教学控制信息,又要捕捉准确的反馈信息,使教学训练任务更加科学合理地完成。这种对反馈信息的处理与调控的能力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反馈与调控活动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不存在各部分的割裂。教学过程中,关于学生体能技能信息的反馈是教师改变教学方法和组织措施的依据。改变教学方法和组织措施后所收到的效果反馈又是教师确定下一计划的前提。因此,上述几个方面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所以提高教师的反馈调控能力,既是体育教师阶段体育课程设计能力的体现,也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保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