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的规律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必然现象。除了要遵循其他课程遵循的一般规律外,还要遵循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人体机能适应活动的变化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一)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
体育教学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学会和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在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中逐步由不会到会,由不熟练到熟练,由不巩固到巩固的发展过程。实践经验证明,动作技能的形成与提高大致可分粗略掌握动作阶段,促进与提高动作阶段,动作的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运动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是相对而言的,彼此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逐渐过渡,相互渗透,相互衔接,有机联系的。它既反映了学生掌握动作的逐步深化过程,又反映了学生身体机能和体质不断变化和提高的过程。受一些相关因素的影响,如运动技能的难易程度,学习运动技能的总时间和时间的密度,体育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能力,学生的神经类型,体育基础,身体素质和主观努力等等。三个阶段的具体特点各有不同,所花费的时间各有长短,因此三个阶段的划分并没有明显的界限。但是动作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是客观存在的,教学中必须遵循运动机能形成的基本规律,在不同的阶段中应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的不同,运动技能的各自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粗略的掌握动作阶段(泛化阶段)
这是学习某一个新动作的初始阶段。这一阶段的生理特点是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扩散,处于泛化阶段,内抑制不够,因而表现出做动作僵硬,很费力,紧张而又不协调,控制力差,并伴随一些多余动作和牵强动作。心理上表现出对所学动作缺乏信心,情绪易波动,注意力分散等等。这一阶段,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建立动作的正确表象和概念,防止和排除不必要的多余的动作和错误动作,使学生在重复练习过程中粗略的掌握动作。根据这一阶段的特点,重点应注意加强对动作主要环节的教学,动作结构的理解和学习,淡化和不必过多地强调动作细节和规格要求。教学方法以分解练习为主,在教学的初始阶段,一般先采用分解法,逐步过渡到完成动作或在完整学习的动作过程中,逐步掌握动作的某个主要环节。例如,在广播体操和韵律操教学中,学习重点应在单节动作技术上,以使学生逐个克服困难,建立信心,加速掌握动作的进程,由分解逐步到动作组合。其次要正确、充分地运用语言法和直观法,通过讲解,示范,演示教具,尤其是现代化教学媒体的运用,使学生明确动作的意义、结构、规格、要领,动作的过程和完成的方法,并注意使讲解、示范与练习有机结合。讲解、示范相对可以多一些,但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练习时间和次数。要使学生通过肌肉本体感受,体会动作要领和整个动作过程,处理好动作与动作之间,空间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同时可以多采用辅助性学习和诱导性学习,降低动作难度,适当给予帮助,使学生获得肌肉感觉,抓住学习的重点,以掌握动作技术的基础为主,淡化动作技术的细节。
2.改进与提高动作阶段(分化阶段)
该阶段的生理特点是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过程处于分化阶段,兴奋相对集中,内抑制逐步发展巩固,并初步建立起动力定型,且能较精确的分解与完成动作。在心理上表现为对动作技能学习的信心不断增加,但时有反复,动作学习过程中的紧张感逐步得到克服,注意力比较集中,有较强的学习欲望。在运动技能的练习过程中,大部分错误动作得到纠正,多余动作逐步消除,动作开始变得准确、协调和轻快,能比较顺利的、连贯的完成动作技术,但动作还不够熟练,还不能运用自如,遇到新的刺激,多余和错误的动作可能重新出现。因此,根据这一阶段的特点,主要任务是在粗略掌握动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消除牵强、紧张和错误的动作,加深理解动作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而掌握动作的细节。教法上以完整练习法为主,纠正某一错误动作或加强某一动作环节的教学可采用分解法。运用讲解、示范,主要是为了更好的解释动作的内在规律,以及某些难点与关键,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反复练习,注意抓住动作的细节进行教学,发现错误,及时纠正,以免形成错误的技术动作。让学生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了解动作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动作的理解,促进大脑皮层兴奋,抑制过程的进一步分化,加速动力定型的顺利形成和不断巩固,并在保证动作质量的前提下,适当地加大运动负荷,以改进和提高动作的质量。
3.动作的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巩固提高阶段)
该阶段的生理特点是大脑皮层兴奋过程高度集中,内抑制相对牢固、精确,形成了牢固的动力定型。心理上情绪稳定,自信心强,注意力分配合理。运动技能表现在能准确、熟练、美观、省力、轻松地完成动作,并能灵活自如地运用,动作达到自动化的程度。例如,人们在散步时谈话、看报等,无须有意识地思考应如何迈步,如何维持身体平衡等,熟练的篮球运动员在比赛时的运球动作,往往也是自动化的。当然,随着动作的不断重复和动作细节的不断改进,动作的准确、熟练和自动化的程度越来越高。但是,动作技术的发展和巩固不是一劳永逸的,如果不断练习,可以精益求精,质量更加提高。反之,如果长期中断练习,形成的动力定型就又会逐步消退。越是技术复杂、难度大的动作,消除得越快。因此这一阶段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巩固发展形成动力定型,使学生能熟练、省力、美观、轻松地完成动作,并能在各种复杂变化的条件下灵活自如地运用。教法一般采用完整法为主的重复练习,严格要求动作的完整性和连贯性,不断巩固动力定型,提高动作质量。
(二)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www.xing528.com)
人体在运动开始时,加速了体内物质能量消耗,促使异化作用加强,于是引起疲劳和暂时的身体机能的下降,这一阶段,称为“工作阶段”。经过间歇和调整,可以使体内的能量储备逐渐恢复,并接近或达到运动前的水平,这是“相对恢复阶段”。再经过合理的休息,物质和能量超过了原来水平,从而提高了机体的工作能力,称为“超量恢复阶段”。超量恢复的状况依赖于运动负荷的大小和身体新陈代谢能力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如果间隔时间过长,失去了负荷后的痕迹效应和最佳时机,机体工作能力就会降低到原来水平,即“复原阶段”(图4-1)。
图4-1 机体适应过程示意图
因此,根据这一规律,为了使学生达到良好的增强体质效果,后一次课应尽量安排在上一节课后的超量恢复阶段,这样才能产生体育练习的效果积累,从而提高学生身体的功能水平。
(三)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组织学生进行反复练习。学生在反复练习和休息的交替过程中,生理机能活动能力会发生变化,并伴有一定的规律。一般情况下,当人体开始运动时,由于机能惰性的影响,人体各器官系统机能活动能力从相对的较低水平逐渐上升,成为逐步上升阶段;然后达到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最高水平,即保持在一个起伏不大的范围内,称为稳定阶段;最后人体机能活动达到一定的程度,出现疲劳,身体机能活动能力下降,经过休息、调整,身体机能活动能力又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时的水平,这个阶段又称为下降和恢复阶段。
由于学生年龄特点,身体健康状况,体育基础水平,教材的性质,教学的组织与教法以及气候条件等不同,学生技能活动能力上升阶段所需的时间,上升的坡度和最高阶段的高度,稳定的时间,以及身体承担急剧变化负荷的能力等均有所不同。因此,学生承受运动负荷的大小要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处理,要及时地进行控制和调整。
学生技能活动能力的特点:青年机能活动能力一般是上升时间短而快,最高阶段维持时间较短;身体训练水平较高的学生,机能活动能力提高的时间较短,达到和保持最高阶段的时间延长,并可承受较大的生理负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