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充分了解学生的原有体育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建立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唤起学生学习需求
体育教学中我们常见到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在新课的起始,请学生简要回答与新课学习目标相关的已学习过的动作练习的特征、方法与运用等问题,或请学生进行示范并简要陈述其体验。接着提出超过上节课要求的学习目标与内容,请学生思考并复习上次课的练习内容。上述过程实际上是教师为获取或了解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水平是否能支持新的学习目标的信息,同时在提问、对话、讨论和思考与练习中体现了自主学习的一种隐性的策略。在课的初始,帮助学生对已学过的体育基础知识、技能通过内化、理解、记忆的思维及其操作行为进行反思,此时的学生已逐步承担起学习的责任。
为使上述过程深入地发展,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中产生学习的需要是十分重要的。通过“问题情境”和“目标任务”来唤起学生学习的自我需求,并充分发挥“认知定向”的激发与调节功能,让学生对体育学习充满激情,积极参与运动练习,使体育课程成为学生自己的课程。以“问题情境”和“目标任务”为线索组织学生自主学习,问题的设计应紧紧抓住课程内容的展开与学生心理发展同步。方法如下:
递进式的问题设计。设定一种学生熟悉的体育运动项目,将某个待解决的学习问题按所需的知识转化成系统化逐次深入的子问题,构成前后层次相关的“问题串”,围绕问题展开相应的学练活动。例如,水平四关于学习和运用篮球运动中的运球技能。你所熟悉的篮球运动的运球方式有哪些?不同方式的运球在游戏或比赛中的什么样情况下出现,有何作用?动作要点是什么,你体验过吗?学习它有何意义,如何去学习呢?
主题分解式的问题设计。将较为复杂的综合性教学内容,加工分解成学习主题,再进一步分解成群络式若干子问题,在教师帮助指导下,由学生组成小组进行学习讨论与实践。例如,水平四组织篮球教学比赛,根据所学习的内容,同学们应学会运用篮球运动的哪些基本技术,哪些基本的防守与进攻方法?防守与进攻各方队员应如何实现配合?基本比赛规则有哪些?如何去观看比赛,如何对比赛中的典型运动行为做出安全与不安全的区分和评价?可参照上述学习问题分组学习讨论,演练实践后,再进行交流,从而形成对篮球比赛的整体认识,保证教学比赛安全有序地进行。
想象、演练方式的问题设计。充分运用思维的超越性特征,启发学生对设定的主题充分认识,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展示表现力,创设多种教学效果。例如,水平四:你能像“天外来客”—罗纳尔多那样用身体10个以上的部位颠球吗?你身体哪个部位颠球的次数最多,秘诀在哪儿?你能像杂技演员那样用短绳跳出10种以上的花样吗?你最欣赏的是哪种,它美在何处?
(二)引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自主地进行练习,并对进程和内容做出有效调控,促进学生主体自主地实现体育知识与技能内化为自身的心理建构
体育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某一运动(或游戏)项目的动作练习、技能学习是实现目标的载体,通过练习实现知识与能力协调发展,实现身心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因此,对目标的描述和对学生学习的引导都应注重目标的多元化问题。相对于体育教学目标的终结性和抽象性来说,教学目标的特点既有历程性,又有具体的可操作性。为此,我们对学生的体育学习的引导调控,既要注重不同学习水平阶段,更要注重每节体育课教学的引导与调节。
首先,教师要用自己教学智慧和教学艺术,引发学生的内部需求,激发学生的内部活力,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运动练习,并根据有限的知识与技能要点构建的问题序列进行思考,尝试与体验练习,在练习中分析完成动作的质量与最好方式,而不是对学习的“放任”与“自流”。
第二,教师对过程的调节在于观察与引导学生的练习,在内容上可提示练习的要点,也可在动作形成的关键环节上适当提示与点拨,使学生能够以自己的方式结合学习目标对学练的体育知识、动作技能、练习方法与适宜的运动负荷进行诠释、理解、改造与重组,从而重新建构他们正在学习的东西,更接近于有意识的学习结果。(www.xing528.com)
第三,在学习过程的调控中,既要引导学生进行有序的学习和探索,又要根据课堂实际进行必要的超越和调整,如善于根据学生个性及水平差异性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提供相应的学习支撑。
在自主学练的基础上,可采用交互性教学,充分发挥合作学练作用。
通过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开拓所要学习的内容的机会。这一做法不是形式上的,而是针对学习目标、内容中关键环节来展示、提问、评价。教师此时要善于参与学生的交流和对话,并就学习目标中知识与技能的重点、难点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对仍然不清楚的知识、技能的重点,做出更多地推测。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讨论平台,逐渐将学习责任转交给学生。学生在交往互动中,既学会了分析活动的过程与获得知识、技能与方法的成果,又感受、理解和体验知识、技能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促进了学生智慧能力的提高和主体人格的完善。
精选教学内容,使之既符合课程的性质与价值,又贴近学生生活,利于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实现内心体育课程文化世界的需求。
为此,特别需要教师对体育教材的选择及创造加工,使其贴近学生生活,变成发展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教学内容,赋予教材生命的意义。
首先,是呈现的教材内容结构化,要素明确,联系紧密,派生性强且学生喜爱,易于理解掌握;第二是内容问题化,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确定学习层次,以有限的知识点构建问题序列,运用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是内容经验化,尽量挖掘利用贴近社会和学生现实生活的体育素材,使教材回归生活,注重学生自主体验性学习。例如,健身健美操是青年学生非常喜爱的运动,当学生们学习与掌握一定的基本步伐、上肢动作、组合要点及其配乐的技能后,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是否可以将街头篮球的相关健身动作改造加工呢?是否可利用武术动作元素创编出搏击性的健身操呢?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学生自主性的体育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积极引导学生反思自主学习的实践与练习体验的过程,强化自主学习的目标导向。
无论是一个单元学习后还是一节课学习后,甚至一节课进行的不同环节中,教师均要注重引导学生反思自身的认知与技能形成和情感意志变化过程,启发学生领悟学习的思路与策略,让他们学会“怎样”学习。运用是为了促进学生将其所学的知识技能推广到各种新的学习情境中,从而加深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学会灵活运用,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广泛迁移,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