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课程标准在心理健康部分不仅设置了通过体育活动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的内容,如在体育活动中“培养积极的自我价值感”、“提高调控情绪的能力”、“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还设置了健康教育专题中有关心理健康的内容,如“具有预防心理障碍和保持性心理健康的能力”。因此,在实施心理健康课程内容的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把心理健康学习内容贯穿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始终
基于心理健康对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性,高校体育课程标准将心理健康作为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不仅明确了心理健康学习方面的目标,而且制定了心理健康学习方面的内容框架,并指出了该学习方面的实体内容。高校体育课程标准还明确提出,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中,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方面的具体目标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主要是在身体练习的过程中实现的,在教学中不应将这五个方面的具体目标割裂开来。因此,体育教师应注意将心理健康学习内容贯穿于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始终,切不可只重视专项运动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心理健康目标的达成。
(二)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通过实践教学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www.xing528.com)
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心理健康学习方面的具体目标,主要是通过体育教师的精心设计和指导,创设合理的、和谐的、温暖的、富有挑战性的、有助于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情境,由学生在运动技能学习和身体锻炼的过程中达成的,即通过体育教学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价值感、提高学生调控情绪的能力、促使学生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等。对于健康教育专题中的心理健康部分的内容,高校体育课程标准强调应注意把运动技能的学习与健康教育专题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渗透。同时,体育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与心理健康有关的展览和场所等教学活动来进行心理健康教学。体育教师切不可认为心理健康方面的学习内容只能进行理论课教学,而应该尽可能地把心理健康方面的学习内容与运动技能的学习以及一些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参观等)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当然也可以利用有限的时数讲授心理健康学习方面的有关内容,或是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体育与健康教科书中心理健康方面的内容。
指导学生对心理健康方面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高校体育课程标准强调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的能力,并在心理健康学习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学习目标(如发展学习能力等)。因此,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该注意通过运动技能学习以及一些相关实践活动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互相合作的过程中愉快、自主地学习心理健康方面的内容。同时,要注意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指导他们通过课外阅读体育与健康教科书或查阅相关资料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