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改变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方式,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体育课程的目标,从身体—心理—社会适应三维健康观及体育的特点出发,充分考虑了国外体育课程发展的趋势,并吸取我国体育课程建设的经验教训,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根据各个领域的特点并结合体育活动内容构建了相互关联的内容体系。过去是以运动项目来确定学习领域,现在是以体育的功能来确定学习领域。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强调以下几点:
第一,学生的运动表现。运动参与行为和运动技能状况仍然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主要形式,但掌握运动技能并非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唯一内容和目的,改善学生参与体育的态度和程度,同样是本课程学习的目标。
第二,学生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是课程学习的主要目标和重要内容。
第三,学生的运动行为表现,包括运动兴趣、爱好、习惯及其对自身健康和社会健康方面的责任感和能力,也是课程关注的重要问题。
需强调说明的是:一是五个学习领域构成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容体系,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某一学习领域不能脱离其他学习领域而独立存在;二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三个学习领域的目标,主要是通过运动参与和运动技能的学习而实现的,而不是通过“知识教育”方式来完成的。
(一)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的关系
课程目标是对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预期应达到的要求的陈述,它一般是由国家的课程标准或课程指导纲要明确规定的。课程目标是通过课程学习而最终实现的,是课程内容和全部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后归宿。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存在着以下关系:
第一,课程目标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它对“什么样的知识和教学方法最有价值”做出判断,并界定了课程的内容范围。
第二,课程目标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和教学活动的组织提供依据,它决定了课程的性质和类型,也决定着课程内容的结构方式以及教与学的组织形式。(www.xing528.com)
第三,课程目标影响着教与学的方法与策略。
课程目标为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和教学评价提供依据,它构成了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进行价值判断的基本标准。
为了扬长避短,在确立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体系时,高校体育课程标准尽可能充分地考虑了体育学科自身的特点和社会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需要。一方面在设计课程时以体育的学科体系和学科特点为基础,把构成学科基础的基本知识(包括认知性知识和操作性知识)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内容,并按照学科知识体系的逻辑结构来确定课程目标体系。例如,把田径和健康教育的内容作为学习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共同基础就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另一方面,也充分考虑了体育对于改进社会、满足社会需要的作用,因而把个人在体育与健康方面的社会权利与义务、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等列入课程目标,并据此确定了相应的课程内容。
(二)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分类和课程内容
根据高校体育课程标准所确定的课程目标和设计思路,高校体育课程标准只是确定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容框架和选取原则。在课程实践中,应精选既受学生喜爱又对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有较大价值,有利于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作为学习内容,并根据高校体育课程标准的要求和体育学习的规律组织课程内容,组织教学,保证学生在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上能够学有专长,并能加以运用,以充分体现课程内容的基础性特征。学校可以根据国内外体育的发展趋势,按照高校体育课程标准的精神随时补充新的教学内容,以充分体现课程的时代性特征。
表1-1是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它实际上也是高校体育课程标准所采用的目标分类体系。高校体育课程标准在选择课程内容时,就是根据这个目标体系进行的。运动参与、身体健康部分的内容即下表中的“身体发展”,并参照“情感态度”目标的要求,把能否带动和影响他人作为区别水平五和水平六的主要标准;运动技能部分的内容包含了下表中“认知”和“动作技能”两个部分目标的指向,并把“应用”和“熟练”作为对水平五的普遍要求,同样把能否带动和影响他人作为区别水平五和水平六的主要标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两部分的内容是对下表中“情感态度”目标的分解,分解的主要依据是“对自己”(心理健康)和“对他人和社会”(社会适应)。
表1-1 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