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影视作品为什么需要文字辅助?-纪录短片创作的重要性

影视作品为什么需要文字辅助?-纪录短片创作的重要性

时间:2023-10-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那什么时候文字才是必需的?一部影视作品为什么会需要文字的辅助?大部分跟拍现实生活的纪录片往往是用镜头表达一种现场时态,或者说是现在进行时的时态。显然,画面的长处是在于呈现现场状态,我们更不可能指望每次采访的时候遇上一个可以替你将信息概括好的专家。有时候在“现场”内容开始之前,或者是一部作品的开篇,会用一屏字幕交代事件背景、人物身份、故事进展等情况,这些都能起到补足信息元素的作用。

影视作品为什么需要文字辅助?-纪录短片创作的重要性

那什么时候文字才是必需的?一部影视作品为什么会需要文字的辅助?

在综合前人的诸多观点之后,我们尝试做出以下解释,这样有益于我们理解在纪实性作品中画面的短板和文字的主要用途:

其一,当纪实感画面无法表现过去的时候。大部分跟拍现实生活纪录片往往是用镜头表达一种现场时态,或者说是现在进行时的时态。如果想要表现过去的事情,除了凭借当事人自身的采访,或者运用历史资料镜头(影像或照片),以及象征性的空镜头,就没有太多的办法了。而且,当事人或见证者所涉及的时间段有限,更早的历史事件如何被真实地讲述出来仍然是个问题。我们毕竟是在创作一部纪录片而不是录制一场纯粹的历史讲座,所以不能把所有事情都拜托给历史学家的讲述。也有历史纪录片会对历史采取“情景再现”的方式,几乎就类似于影视剧的创作,这种表现方式是否符合纪录片的创作原则一直存在着争议,何况成本高昂,并非初学者可以轻易尝试的。因此,在综合了所有因素之后,文字往往是我们最容易采取的表达方式,运用文字可以最便捷和清晰地传递过去的相关信息。

其二,当纪实感的画面无法展示未来的时候。此条的理由和上一条可以做相同理解。我们毕竟是在拍摄一部纪录片,而不是科幻电影,更没有谁拥有穿越到未来的能力。事实上,美国的国家地理和探索发现频道都创作过表达未来主题的纪实性作品,他们采取的方式也无非是解说、访谈和三维动画的模拟呈现。在画面不能提供直观信息的时候,主要靠解说和采访才能为我们描绘出对未来的想象,而画面在更大程度上成为一种对文字进行辅助性说明的手段。

其三,当纪实感的画面缺乏概括能力的时候。虽然影像和文字的叙事形式不同,但任何媒体产品其实都承担着一个相同的基本功能,就是对信息的处理,这里包括对信息的选择、加工、取舍,以及提炼、精简和概括。显然,画面的长处是在于呈现现场状态,我们更不可能指望每次采访的时候遇上一个可以替你将信息概括好的专家。事实上,在采访的过程中大概率会遇上一个把事情说得比正常都要复杂的采访对象,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你利用文字方式来表达,删繁就简,以简驭繁,把他们曾经表达过的内容概括成为精炼的要点。另外一点就是,纪录片不可能以一比一的比例表现历史,我们往往是截取整个时间过程中最值得表现的一段,所以就需要你用语言概括出这一小段事情的前因后果和相关背景。有了准确的信息铺垫,才更好展开感性的画面表达。(www.xing528.com)

其四,当纪实感的画面难以揭示抽象性和理念性内容的时候。这涉及两部分信息:一部分是指专业化的知识,很难用纯粹的画面进行表达,仍然依赖于语言文字才能清晰和准确地描述,这个时候也许就需要文字,无论是解说词还是字幕都会比画面更有效;另一部分则是指对思考问题过程的推演和表现。前文曾经说过,电视并非是一门擅长表达思考的艺术,但是作为一名纪录片工作者,还是要努力引导观众将对问题的思考走向深入,所以在表达某些推演性过程和关联性信息的时候就需要文字来描述问题和逻辑了。当然,有许多纪录片工作者认为:我们只提出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所以呈现和强调生活中“不正常”现象的真实样貌远远要比还原思考的过程更重要,所以会有人主动放弃对抽象问题过多的关注、展示和介绍。

其五,当纪实感的画面不好传递新闻六要素的时候。这一点很好理解,尤其是时间、地点、人物,这些对叙事性短片而言无比关键的信息,但是我们未必能够通过画面和声音直接传递出来;或者即使是拍到了,也需要通过字幕和解说来进行强调。有经验的导演会拍摄和故事、人物相关的路牌、门牌、人物家中的日历,或者录制电视和广播里的报时,用来提醒时间、地点,但仍然会加上相关字幕,例如“某某年春节(时间),某人物家中(地点)”等。有时候在“现场”内容开始之前,或者是一部作品的开篇,会用一屏字幕交代事件背景、人物身份、故事进展等情况,这些都能起到补足信息元素的作用。相比之下,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些直观的信息还是容易以直白的方式让观众理解的,比较难的是“为什么(why)”和“怎么样(how)”,那么字幕和解说就是传递信息最直接的方式了。不过也有导演会刻意留白,不去直接做解释,而是把真实的素材呈现出来,提供丰富多元的可能性,让观众自己来选择和判断。

其六,文字能够满足作品的叙事需要。影像叙事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将不同段落的内容连接在一起,解说词和字幕往往要起到承上启下、起承转合的连接功能。尤其是在粗剪完成后,可以琢磨如何用简洁生动的解说词把不同段落缝合在一起,既能提供新的有效信息,又可以起到结构性作用,还足够吸引人往下看。而解说词和字幕等文字元素还有两个重要功能就是调节叙事本身的节奏和渲染某种情绪。我们要避免陷入的是两个误区:一个是完全忽略了解说词与字幕的情感色彩和节奏调性,把它们当成机械化的零件儿来使用,把文字彻底粹干得像说明书一样;一个是过分夸大文字的情绪渲染作用,泛滥自己的激情,让文字的表达彻底失控。好的解说词和字幕首先是有说明性功能的,要有真实的信息量,又是有连接性功能的,发挥着结构性作用,同时还要把明显的情绪性感觉降到极低,尽量避免高亢、宏大、强烈的表达,追求一种内在的理性和一种克制、简约、准确、到位的感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