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纪录短片创作:掌握长片剪辑要点

纪录短片创作:掌握长片剪辑要点

时间:2023-10-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处罗列一些纪录长片的剪辑要点,以供对比和拓展学习。其一,纪录长片的剪辑较多运用长镜头,所以更讲究一种注意力节奏。其二,纪录长片的剪辑往往要综合考虑多维度的元素来决定每一个镜头的长度。其三,纪录片的剪辑更看重影片中的人物状态和观看者的心理期待。大部分观众都是被一种真实的状态所打动,所以纪录片导演要学会对这种状态的密切关注。

纪录短片创作:掌握长片剪辑要点

纪录短片因为时长短,所以没有给故事留下从容展开的空间,往往节奏快、信息密集、情绪强烈。从镜头叙事的角度来说,除了某些叙事风格独特的短视频会使用“一镜到底”的长镜头,大部分纪录短片能够使用长镜头的场景有限。但是当我们拥有8~10分钟的叙事篇幅,甚至是10~15分钟、15~20分钟、20~30分钟、30~60分钟的叙事篇幅,就意味着我们能够讲个完全不一样的故事。许多人都认为翻倍的时长仅仅意味着翻倍的信息量,把已有的感觉多重复一遍就可以了,那是非常片面的认知,不同时长的长纪录片往往意味着不同的叙事结构和心理节奏。此处罗列一些纪录长片的剪辑要点,以供对比和拓展学习

其一,纪录长片的剪辑较多运用长镜头,所以更讲究一种注意力节奏。许多新闻记者喜欢按照一种机械化和标准化的时长来切分镜头,并不考虑镜头内部的信息和状态是否完整,内容是否吸引人。纪录片导演喜欢使用长镜头,其实是基于保存镜头所呈现的生活空间状态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但所谓的长镜头也并非无限度的长,当观众对每个镜头注意力下降的时候就会切断,代之以另一个镜头,这就是所谓的注意力节奏。

其二,纪录长片的剪辑往往要综合考虑多维度的元素来决定每一个镜头的长度。这其中包括:镜头是否蕴含着一定的戏剧冲突所以能吸引人的注意力?镜头的场景内容里是否对于事件能产生有效的展开和推进?镜头内容是否展示了一定密度和新鲜度的信息,而不是停留在一个维度上对信息进行重复?镜头中是否具有叙事的兴奋点、是否为推进情节设置了悬念等。不能以剧情片的要求来对待纪录片,因为纪录片并非依靠强烈的戏剧冲突或离奇的情节取胜;但也不意味着纪录片就是为了沉闷而沉闷,为了自然而自然,创作者会彻底失去对于素材的取舍和控制。(www.xing528.com)

其三,纪录片的剪辑更看重影片中的人物状态和观看者的心理期待。即使在信息、情节、悬念和戏剧冲突等层面,纪录片做不到那么集中、明确、清晰、强烈,但是也自有纪实性影像吸引人的地方,那就是人物真实、自然、直接的生活状态。大部分观众都是被一种真实的状态所打动,所以纪录片导演要学会对这种状态的密切关注。但从剪辑的角度而言,许多时候创作者还要衡量这种状态是否足够饱满、生动和有趣,而不是那么沉闷,虽然这种衡量并没有特别稳定清晰的标准。然后我们要关注的就是观众对于人物行动、事件过程等影片内容的心理期待。

剧情片的心理节奏和故事情节往往是由电影强行灌输给观众的,而纪录片的魅力就在于作品呈现出来的多义性,所以需要观众自己在注视中寻找意义和解释。那么在不以情节取胜的前提下,最重要的是找到某个能够牵引观众持续观看的“线”,它或许是人物未来的命运,或许是事件最终的结果,它是在漫长的拍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东西。当它被讲述出来的时候,或许会激发一种观众的兴趣,就类似于我们童年听故事的时候会问自己父母的话:“后来呢,后来他怎么样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