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问题主要有几个功能,对方好回答,便于勾起对方的兴趣,拉近彼此的距离和建立信任感。如果受访对象文化水平不高,面对镜头又容易恐惧,那么就更要从最日常的问题开始。
当然,以下所列的问题更多是针对国内的受访者:
(1)您是哪儿人?从这里开始,聊聊你对于对方家乡的感性认知,可以表达出自己对受访者家乡的兴趣。家乡是一个亲切的话题,也是对方熟悉的话题,能够聊出不少感受来。如果你们又是同乡就更好了,能够聊得更深入、更具体,甚至建立某种更深层次的情感认同。
(2)您来这儿多久了?对方也许是个外地人,可以请他聊聊在大城市挣扎和奋斗的经历。如果对方有一肚子苦水要找人倾诉,那就太好了,这就是情感外溢的大好时机。还有,也许你们俩都是外地人,那就有了共同语言,你可以做更深入的追问:“还记得你到这里(上海、深圳、北京)第一天的情景么?你当时心里是什么感受?你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什么?领到的第一份工资是多少钱,当时开心吗?”没错,这就是还原“生活现场”和“情感现场”。
(3)您多大年纪了?年龄对有些人来说是个敏感的问题,所以什么时候问和怎么问就要由你自己来决定。北方人以前问年龄讲究:“小朋友多大了?您贵庚了?高寿了?”不同年龄的人有不同的问法。但年龄又是必须要掌握的信息,我们要通过年龄来判断对方经历了哪些历史时代,有可能蕴藏着什么人生故事,目前做的事情在其人生中的比重,以及人物未来的命运走向。也许你们是同一个年代的人,也许你和人物的儿女孙子同龄,扯几句相关的话题都是拉近距离的方式。
(4)您做这行多久了?我们有时要靠这个判断人物在行业内的积淀和价值,反过来又能判断他的人生状态。谈论工作总是相对比较容易勾起对方的谈话兴趣,但是记住不要拘泥于谈工作,还是要通过工作来关照他的人生。围绕工作问题可以有一系列追问:“喜欢目前做的事情(工作)么?这份工作哪里吸引了你?开始是怎么做的?有没有遇上什么困难?家人对你的选择理解么?以后还会做下去吗?”罗列的这些问题都是大概的一些方向,在问的时候不用这么直白和僵硬,可以换成更口语化的提问,或者结合对方所提供出来的信息再进一步追问。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要时刻在内心分析对方回答的信息,最简单的回答里可能蕴藏着丰富的宝藏。
(5)您平常除了工作以外还喜欢干什么?也许你们找到了共同的兴趣点,那就进一步拉近了距离。通过一个人的兴趣爱好,还能够了解一个人的性格。关于人物的性格,先要不断去总结和提炼的,然后就要去分析了,可以通过什么样的镜头来表现人物的性格。许多人会觉得除了采访,跟拍一点人物的业余生活镜头就够了,最后发现镜头码在一起还是像一种流水账式的罗列。记住,不是为了拍摄而拍摄,要思考拍摄是为了什么?(www.xing528.com)
(6)您的亲人都在这里吗?要了解人物的家庭情况,了解最基础的人物关系,了解人物背景里的人物,有时也许能挖掘到意料不到的家族史。聚焦于亲情、友情、爱情还会让你的主题更有温度,同时研究人物关系会让你对人物建立更立体的认知。
以上罗列的几个问题只是简单的启示,它的目的是有助于你拉近和陌生人物的距离,又方便展开话题。面对不同的人,一定要有不同的预案,千万不要按图索骥和千篇一律。比如说采访某些公众人物,他们的信息是透明的,那么就没必要重复提问已知的信息,也不好去询问太隐私的问题,刚开始就要用合适的问题来“套近乎”获取信任,让对方放松心情。
例如,可以说:“我听说您是某大学的校友?”“我听说您喜欢打桥牌?”“我听说您偶尔会给家人做饭?”“我听说您一天整整工作了十二个小时,这样会不会太辛苦了?”
但是不要理解记者工作是一个“拉关系”的工作,我们的目的是要消除对方的紧张感和不信任,这一切都是在一种双方平等的状态下进行的,我们的谦辞与敬语是出于礼貌,更出于体谅和同情,而不是无限度地放低自己。
尤其要注意的是,在提问的同时,一定要保持自己内心独立客观理性的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