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光线条件。作为一名纪录片的摄影师,对于拍摄现场的光线情况一定要有足够敏感的判断,尤其涉及人物采访和人物行为,以及某些特写镜头拍摄的时候,对于光线条件的要求会比较高。比如在室内拍摄的时候,就要根据摄影机而不仅仅是肉眼来判断室内的光线是否充足,是否需要补光。室内如果灯光条件复杂,还要判断光源是否过于混乱,光的色彩和温度是否一致。如果人物是靠窗拍摄,有没有可能因为逆光而影响面部的亮度。在室内进行人物采访,如果要使用灯光,就要另外了解灯光布置的相关知识,一般来说一次人物采访就需要面光、轮廓光和背景光等三种以上灯光光源的配合。
也有大量拍摄和采访是在室外自然光条件下进行的,要善于在合适的光线条件下拍摄。比如早晨日出前的光线是偏冷(蓝调)的,人物的动作轮廓更分明,更适合拍人物的行为。黄昏时的光线是暖(橙色)的,会让人物面部温暖柔和,更适合拍人物采访。夜晚拍摄就会有光线不足的问题,所以最好安排在室内拍摄。晴天中午的光线过于充足,不仅仅会让你的镜头曝光过度,还会让画面缺乏层次感。夏日的大晴天(尤其是上午10点~下午4点)和冬日的雪野都会让画面曝光过度,但夏日白天有时可以选择在树荫下采访,斑驳的光影也能形成独特的层次感。阴雨天会让你的画面阴沉,光线缺乏层次感,但是雨过天晴那一刻一切又会不一样,空气会像洗过一样干净,光线的色泽会有一种丰富透亮的效果,往往是拍摄采访的好时机。所以,为了一个好镜头,我们有时候需要学会等待。
(2)声音条件。许多精于画面的人却有过无数次死在声音上的经历。尤其是在采访的时候,主人公绘声绘色地说完话,你发现声音录砸了,含混不清或者是有各种噪音,所以不得不重新再来一次。录人物专访或者重要同期声的时候,一般我们要求尽量在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里,然后使用胸麦(小蜜蜂)或者强指向麦(毛毛虫),但是现场的声音情况仍然需要反复确认。有时候户外会有风声,貌似安静的室内却有回声以及不易察觉的低电流声。如果采访的地方临近街道,和外面的道路只隔着一层玻璃,敏感的麦克风甚至会录下嘈杂的街道噪声。干净而清晰的声音是你成功的一半,所以挑选安静的环境做专访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这个过程中不要完全信任自己的耳朵,因为话筒对声音的敏感度和人不同,一定要坚持试录一小段再回听,以确认采访环境是否理想。(www.xing528.com)
(3)设备条件。可以根据题材和现场环境条件来判断适合用什么样的设备来拍摄。但是对于初学者而言,建议尽量使用简单易操作的设备,同时让自己的团队轻车简从,其一是可以避免自己在现场手忙脚乱,其二是可以体验一下最简单的机器能够拍出什么样的作品。限制往往意味着解放,简单有时候反而意味着灵活,摄制团队能够根据被拍摄对象的行动随时做出调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